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诚信体系建设,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全国100余所高校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进行调研,就加快高校青年信用评价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
2014年,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提出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健全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推动将学生个人诚信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奖学金发放、鉴定推荐等环节的重要考量因素。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重要工作,构建大学生诚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背景意义
(1)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是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根本在人,青年是源头。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青年诚信氛围形成的重要抓手。
(2)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诚信则社会诚信、国家诚信。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将营造激励守信的良好氛围,引导青年注重品行、自我约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是共青团深化改革,服务青年全面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信用是当代青年最重要的资产之一。通过采集、分析和管理大学生大数据,掌握大学生的信用状况、能力品行、性格特点、职业取向、创业意愿和动态需求等关键信息,帮助大学生构建个人信用档案、积累个人信用资产,通过信用产品和服务整合资金、项目、平台等各类资源,在教育、就业、创业、婚恋、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提供精准服务。
二、高校调查
通过对全国100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建设可推广、可复制、师生都受益的青年信用评价体系工作平台非常有必要。调查显示现已经开展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的高校占74.1%;诚信体系评价平台建设的高校仅占2.9%。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开展或正在探索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但相互沟通交流不足,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且缺乏信息化平台建设。高校专门负责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缺乏对于该项工作系统性的研究。互联网平台在大学生诚信信息记录分析领域的应用率较低,信息记录存在滞后性,对学生诚信行为的可约束性不强。调查显示。在提供免费系统和培训的情况下,愿意参加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平台试点的高校占97%。
三、现实意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处在人人有手机,处处可上网的环境。学生工作涉及思政教育、就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日常生活等各项工作,多、乱、重是学生工作的特点,依靠手工管理既费时又没效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互联网技术、仿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改善学生工作、生活、学习服务体系,将学生工作者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对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高校团干部和辅导员及学生群体特点研发一款集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学习、升学、求职为一體的教育管理软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思政工作者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其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学生的心理关怀、思想引导与激励等更高层次的工作中去,最大效度地提升学生工作者的价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四、应用前景
(1)用数据说话。数据形成对学生客观的评价单。通过真实准确的静态、动态数据记录,形成围绕单个学生真实的信息数据集,所有学生的信息库。对信息库大数据的挖掘、整理、判断,形成可靠、客观、真实的评价体系。
(2)用数据决策。数据作为管理学生可靠的支撑体。学校和老师背靠庞大安全的数据库,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管理,大学生教育管理决策过程中,摒弃手工管理纯老师和学生干部主观判断,接受科学客观的数据分析决策,量化决策、做出针对性判断,极大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和质量。
(3)用数据管理。数据是评价学生的新标准。数据的积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原始的数据库通过单向管理目标需求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提炼数据,灵活的为学校使用、为老师使用时,即能发挥学生大数据库的无限潜力,也提升老师的管理能力和质量,把学校教育管理的每一个过程都融入通过数据作为依靠的正确指导决策和解决问题的道路上。
五、建设目标
一是信息库建设。完成大学生信息归集,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收集、解构和挖掘各类相关数据,构建海量、动态、智能的大学生信用基础数据库。
二是评估系统建设。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指标,探索大学生诚信体系模型,建立大学生诚信状况评估体系。
三是应用系统建设。在高校具体实践中深度挖掘大学生需求,探索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与求学、就业、创业、婚恋、融资、消费等方面进行对接。
参考文献:
[1]朱萍.对建立研究生信用档案的探讨.云南档案,2009 (03).
[2]陈春霞.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中的诚信教育价值.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2).
[3]饶永,秦书凰.建立高校学生信用档案的探索与实践.山西档案,2004(02).
[4]周冀.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与利用.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作者简介:李晓霄,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