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占青 徐战强 闫瑞明
“微课”的“微”在其小,在于它的切入点小,是一个独立主题,应选择某一个重点、难点、疑点或考点,并且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者一个典型问题,在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也就是穿插式教学片断。选题内容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等。加上对知识内容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很容易地掌握该知识点,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讲解得深而透,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函数的概念》这一课时,我制作了一个微课,选题意图是:给同学们新授课的时候,多数同学反映此处较难理解,我想通过微课程的形式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函数的概念,本部分内容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示,结合生活实例建立函数模型,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让同学们理解函数的概念。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怎样把“微课”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去,希望能给读者起到一点启示。
一、在现代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微课具体怎样融入到课堂中
一节课40分钟,其实真正精华、重难点的内容的重要环节都只是15分钟左右,若时间太长,学生就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由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微课的引入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多样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那么究竟如何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2)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3)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5)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在微课内插入设计一些互动试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边学边测验。
二、微课的制作过程体现老师的艰苦劳动,这里面是有技术含量的
事实上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微课在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确实已经兴起,在我校,微课已经应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而且一直使用至今。我们的做法是:微课配导学案,一节微课有一个导学案,导学案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任务单,这节课要讲什么东西,讲到哪个地方,前期需要进行规划,而微课主要是任务单上的重点和难点。一张任务单可对应两个微课或者三个微课,然后学生晚自习的时候通过微课来学习,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再讨论,由于提前有了预习,上课就会很轻松。学校有专门的平台,学生看完微课之后,平台上会有一些在线检测题。学生通过学习课程知识,平台会自动把数据反馈给老师。老师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会了解学生学习微课之后,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在第二天讨论交流的时候再重点讲解。微课是非常简单化的东西,要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制作不一定非得用这些软件,因为制作的过程很难受。实际上要讲一个数学题,我可以通过一个摄像头,就在纸上做,然后拍成照片传过来,然后再辅助一定的讲解,或者通过电脑做一些技术处理,这也是一个微课,所以我认为微课必须短小、精练。微课的兴起,让我们看到移动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而微课这样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普及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微课会成为移动学习大发展的一个引擎,推动大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改变。做微课一定是回归教师本身,一个数学老师,他是最好的微课创造者,任何一个学校当中,凡是在信息化方面走出一条独特路子的都是学科的老师,而不是那些专门搞信息技术的。
三、微课的教学过程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微课的教学过程要从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去开发,始终关注学生学什么、引导学生怎样学、关注学习效果。用技术支持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助推器。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微课”为公众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能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微课教学模式,是面向未来的一次精彩教育变革。作为一线教师,要在这次教育变革中积极尝试,使微课成为教学的有力助推器。真實的高效课堂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善于设计有效问题,创造质疑机会,捕捉错误资源,从而促进有效生成和学生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给学生注入精神成长的力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其根源在于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啥,最近发展区是啥,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地由浅入深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在主动而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就会跟上老师的节奏并涌入到这节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