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记忆》改革开放40年特别节目———李玲玉、郑海霞、高潮东、英达等致青春(上)

2018-06-27 08:18
北广人物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大哥大文广录音机

40年前北京什么样,流行什么?蛤蟆镜、录音机、大哥大、自行车、邓丽君、牛仔裤……对于一些人,这些是他们青春特有的记忆。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记忆》栏目,制作了系列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节目,英达(导演58岁)、李玲玉(歌手55岁)、郑海霞(女篮运动员51岁)、许文广(《人民的名义》丁义珍扮演者58岁)、大力(《驴得水》校长扮演者64岁)、刘金山(演员55岁),来到节目现场,共同回忆他们的青春岁月。

那些年的流行元素

四位男嘉宾戴着蛤蟆镜,刘金山扛着录音机、英达戴手表、许文广拿大哥大、大力呼扇着西服站一排上场。穿西装就穿西装吧,干吗还呼扇啊?大力解释:“我们那年代就这样,为什么这么呼扇啊,为的就是让你看清楚了我这衬衫是什么牌的,还有看看我这姿势,知道为什么吗,以前这个西服袖口上都缝着商标,就是告诉你我这西服是什么牌的。”

许文广手里的大哥大当年有它也得显摆:“我们那时候有这么一个大哥大,都得搁车筐里,绝对不放包里,骑着的时候这路过的人都看见,我可是有大哥大的人。”

刘金山拿着的录音机也不是搁家里的,他说:“我们那会儿流行啊,摇滚少年,我们出去,蛤蟆镜少不了,这录音机不是提着,是扛着。”英达看似低调没拎着东西,但手腕里头不空啊:“给你们看看啊,有手表。”

说话间,李玲玉也唱着歌上场,郑海霞带着篮球也来了,他们这是要一起致青春。

那些年我也是偶像

主持人高潮东说:“现场的嘉宾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也从豆蔻年华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最近有一部电影,叫《芳华》,特别火,让很多人在朋友圈晒照片,追忆自己的青春,青春是热血的、张狂的、无悔的,那时候的中国就像一个大小伙子一样浓烈、迸发和充满挑战!”许文广拿吉他照片、李玲玉演唱《天竺少女》照片、鄭海霞投篮照片、英达《我爱我家》工作照,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记忆。

郑海霞回忆:“当时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观众席里有一个德国小伙,举着牌子‘郑海霞,我爱你,哈哈,那是个愉快的记忆!那是一个身高超过1.90米的德国小伙子,很年轻,也很帅。我们比赛完之后,他一个人在巴塞罗那奥运广场上举着那块牌子等我们。通过翻译,我们聊了几句,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中国会有如此优秀的女子篮球运动员。”郑海霞和那个德国小伙子还真有缘分,“后来我去洛杉矶打WNBA,他恰巧去那边旅游,看到我们比赛,他认出了我。最后一次见他是1998年,我们去德国参加世界锦标赛,他赶过去看我。可惜语言不通,和他没有交往下去。挺可惜的,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作为偶像,郑海霞也有自己的偶像迈克尔·乔丹。许文广喜欢邓丽君,他说:“录音机在那个年代比自行车难买多了,我买第一台录音机其实是被邓丽君歌声吸引的,第一次听《甜蜜蜜》,歌还能那么唱,迷得不行,但是那时候听邓丽君也不能那么光明正大的,我们每次出去演出不是录音师要试音吗,都会放一段音乐,邓丽君的歌好听,但是不让放出来,只能私底下找他听,后来我也骗我爸妈,说是录音机能帮助我业务进步,能帮助我纠正自己的台词,爸妈花了大价钱,再加上我自己的钱,加起来才买了一个录音机。”大力的偶像也是邓丽君:“我这一辈子唯一一次‘犯罪,就是为了她,那会到深圳沙头角,坐船到了对岸,买了两盘邓丽君的磁带,那会儿回来也得安检,我就揣皮衣里,是紧裹着,结果没查,到我这儿直接放我过来了,吓得我一身冷汗,我要知道他不查,我多买几盘啊。”

郑海霞说,训练以后都要洗澡,在公共澡堂,洗着洗着洗美了,就在澡堂里唱歌,别人误以为是男的:“唱邓丽君的,标准男低音,但是女澡堂啊,还有洗完了的女的走出去,都把人整蒙了,弄得别人不敢进。”

节目现场,除了邓丽君的磁带,还有两盒李玲玉的磁带,一盘叫泪洒歌坛,一盘是89新奉献、大制作,里面有李玲玉演唱的《溜溜的她》。

那些年脚大都没有鞋穿

李玲玉是当年的第一代甜歌皇后,1987年,她的个人专辑《甜甜甜》销量超过800万张,但是她本人并不喜欢“甜歌皇后”这个称号,李玲玉说:“那时候的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定位,有人喊我甜歌皇后,我还会回嘴:‘我叫李玲玉!”李玲玉作为当年的大众情人,长发飘飘的形象被很多人模仿,后来她突然把头发给剪了。李玲玉说她第一个短发,是李东田给剪的:“当时他还问我要剪吗,我说剪吧!”后来有很多人都跟着她学,也剪了一个齐耳短发。

改革开放之前,衣服的颜色都是以灰、蓝为主,1979年,皮尔·卡丹来到北京,把北京变成了彩色,大家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

郑海霞回忆当年,因为脚大,没有那么大的鞋,那时她还在湖北队的时候,因为天太热就索性光脚上场:“后来给我用木板做了一双木屐。再后来姚明也找不到那么大的鞋,那会儿我已经在国家队了,到国家队鞋就有特制的鞋了,所以,姚明还托人向我借鞋。”

李玲玉回忆,她来北京,妈妈送了她一台缝纫机:“因为我妈就觉得女孩子这些女红都得会,所以我织毛衣、做衣服,都可以。”她印象中刚到北京时,还是大红大绿颜色正当道。

刘金山讲述他赶上了穿“板蓝、板绿”时代的尾巴:“就是一看大街上都是蓝色、绿色的衣服,衣服还都肥肥大大的,但那会儿我瘦啊,为显身材,自己改,但是改完后,学校、家里都不让穿,自己在书包里备一条,路上换。”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穿了牛仔裤回去被父母给剪了,因为那时候觉得只有嬉皮士才穿牛仔裤,而嬉皮士在老一辈儿人眼里是行为不端正的人,但是后来因为国门的打开,大家解除了这些误解,牛仔裤也越来越流行。大力说1983年他买了条牛仔裤也不容易,那时牛仔裤都是进口的,要有特殊的关系才能买到。

猜你喜欢
大哥大文广录音机
送给妈妈的贺卡
火星是个大哥大
录音机里的旧时光
贝壳
Practice Makes Perfect吸烟有害
摸鲨鱼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