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绍了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开拓外向型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的举措、成果,以及外向型人才培养规划。
关键词:外向型 人才培养 订单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湖南本土智能制造企业“走出去”和国际智能制造企业“请进来”步伐越来越快,对国际化人才需求起来越大。通过与国外教学机构合作办学获得国内、国外双文凭是近年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常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办学成本高、审批复杂、学生毕业后移民倾向明显等问题;未能真正解决湖南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向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如何培养国际水准人才,满足湖南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开拓外向型人才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与践行,提出了一种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为智能制造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人力支撑。[1]
一、研究内容及实施
1.引入国际行业协会,构建行业指导和校企联动的协同创新机制,三方共育国际化人才。引入德国工商会等国际行业协会,签订学校、企业和国际行业协会“三方合作协议”,明确三方的责权利。学校负责理论知识传授和基础技能培养;企业提供学生在校内学习的部分实训设备与费用,并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训与实习;国际协会负责教学过程监控、评价与反馈。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国际行业协会组织的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技能水平达到国际认证标准。通过机制创新,提出了一种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为智能制造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人力支撑。[2]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的订单式合作模式,就是学院依据博世汽车等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在大一第一学期选拔订单班学员、组建订单班(招生即招工),依据德国教育部(BM BF)颁布的职业教育大纲,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按照学徒制(TGA)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引入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德国工商会(DIH K)作为第三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学校、企业、认证机构三方责权利。利用学院和企业两个资源平台,立体交叉培养订单学生,学生不仅要在学院与博世公司“双元”之间进行轮流培训,学生还要在培训中期(第三学期)和培训末期(第六学期)参加德国工商协会(AH K)组织的两次机电一体化技能鉴定项目测试,两次测试都通过后才可获得国际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培养学生技能水平达到国际标准,获得海外就业通行证,校企共育国际水准人才。
2.开发国际认证课程包,培养学生国际化职业技能。聘请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专家、企业外国专家分解 AHK(德国工商会职业资格)等技能认证考核所包含的职业能力。以技能认证考核体系为参照,开发技能训练课程。将认证考试项目作为课程教学项目载体融入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训中,针对我国电气标准与国际电气标准的差异,着重训练学生“对标、贯标”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达到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3.采用复合培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改革《英语》、《自动化设备外文资料查阅》等课程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以《剑桥商务英语》为蓝本,融合外贸函电与操作、国际商务谈判技巧及运用等内容。在《国际电气标准及应用》、《西方文化及经济地理概论》等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聘请外国专家或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企业专家,以英语沙龙形式,开展海外风俗、中外礼仪文化比较等专题讲座,增强学生英语交流自信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达到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二、外向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建设举措
1.专业建设的相关举措:
为进一步巩固湖南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人才所需的外向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电气工程系在专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北美的CBE/DACUM模式、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提出的“模块式”及“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长处,提出了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嵌入式”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电气工程系各专业培养目标,在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及承受能力前提下,将企业技术与设备的更新、产品的升级等“企业元素”动态“嵌入”人才培养模式。[3]
其次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办学宗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三平台——人文素质课程平台、职业领域课程平台和持续发展课程平台,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依托职教集团,大量引入企业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将国外先进技术及相关理念进入到教学内容中;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借鉴国内外企业生产及管理模式,引入企业设备与企业生产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
2.教学改革的相关举措
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在课程建设中的人文素质课程平台开设了选修课程和讲座形式课程,如《职业素质与企业文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讲座》等。添加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内容。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领域课程平台根据企业技术和产品设备的更新与升级,代入最新的企业产品、企业技术等内容。并将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嵌入”职业领域课程平台,使课程教学过程和技能培训过程相互融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在持续发展课程平台就《英语》课程进行了拓展,开设了《机电设备外文资料查阅》、《电子产品英文资料阅读》等课程,满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保证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与远大空调、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共建了《机床电气故障检测与维修》、《自動化生产线运行与保养》等5门工学结合课程以及《变频器应用工程实施》、《电子表面贴装技术(SMT)》等5本校企合作教材。课程和教材融入了国内外企业新产品、新技术,优化了课程内容,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融通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院的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了课程的开发。
在师资建设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通过赴职教集团业挂职锻炼、行业资格认证培训、聘用企业行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等方式,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将专任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列入专任教师培养计划。鼓励专任教师下企业“充电”,从企业聘请了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强化了职业教育特色。
研究形成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方针,即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设备“引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远大空调、博世汽车、富士康等企业共建了“远大实训室”、“博世实训室”、“富士康实训室”,使生产性实训占实训环节比重达85%。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借鉴国内外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创建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做”为一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建立了开放式的实训室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了实习基地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建立了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博世(长沙)汽车、远大空调、江南机器集团等96个较为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3.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
依据“学院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职业”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组织成立了由130多家企业构成的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简称职教集团),并依托职教集团成立了由湘电集团、远大空调有限公司、长丰猎豹集团等12家企业和三家兄弟院校组成的电工电器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就我系外向型人才培养制定了工作条例,并规定相关职责。
三、外向型人才培养的标志性成果
1.“博世订单班”的成功培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的订单式合作模式,就是学院依据博世汽车等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在大一第一学期选拔订单班学员、组建订单班(招生即招工),依据德国教育部(BM BF)颁布的职业教育大纲,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按照学徒制(TGA)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引入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德国工商会(DIH K)作为第三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学校、企业、认证机构三方责权利。利用学院和企业两个资源平台,立体交叉培养订单学生,学生不仅要在学院与博世公司“双元”之间进行轮流培训,学生还要在培训中期(第三学期)和培训末期(第六学期)参加德国工商协会(AH K)组织的两次机电一体化技能鉴定项目测试,两次测试都通过后才可获得国际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培养学生技能水平达到国际标准,获得海外就业通行证,校企共育国际水准人才。
2.外向型人才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电气工程系早在2005年即与中联重科、远大空调、国家电网(湖南)送变电有限公司、BOSCH(长沙)汽车部件公司、YAMAUCHI等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涉外(赴沙特、新加坡等地)人才达到50人次,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如05级陈云、李娜、莫容、邹婵娟等22位同学被YAMAUCHI公司派驻新加坡分公司工作等一大批我系的优秀毕业生为企业的海外拓展作出了贡献,也证明了电气工程系对外向型人才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3.随着电气工程系外向型人才的成功培养,吸引了更多企业的订单培养
继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中联重科、BOSCH(长沙)汽车部件公司等公司加大每届订单班学生的规模以来,上海大众每届在我系的订单班人数已超过100人,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及德昌电机有限公司每届在我系的订单需求均超过了50人,还有更多如比亚迪等企业已向我系就订单培养表示了意向,订单培养进一步提高了我系学生的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
四、外向型人才培养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外向型人才培养规划,特制定以下培养规划:
1.继续完善并改进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继续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聘请企业涉外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制定适合外向型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2.在课程建设方面加大涉外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字典阅读和翻译自动化设备、电子产品等英文资料。
3.在师资建设方面,除继续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引入国外先进技术与理念以外,注重提高专任教师的英语能力培养,争取在部分专业课程中实现“双语”教学。
4.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坚持校企合作,與更多的企业共建实训室,并加强国内外企业文化的熏陶,并借鉴企业管理方式运作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求学生能看懂英文的产品说明书及操作手册,部分项目要求能用英文介绍其工作流程。
5.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提倡“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开设有关国外文化教育等选修课程,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开设英语角等方式进行简单英语交流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在企业招聘面试中增设英语测试项,督促学生加强英语的学习。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开拓外向型人才培养在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提升了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了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龙军,李早旸.外向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27-29.
[2]王芳. 国际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策略探究利用[J]. 学园, 2017(10):102-103.
作者简介
贺力克(1966—),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