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庆 包春峰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体医结合的概念和含义,分析了大庆市创建体医结合的可行性,提出了城市构建体医结合的措施,从组织管理和活动内容两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以构建和谐健康的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搭建活动平台,合理的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实施。
关键词:体医结合 健康服务 支持系统 公共服务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基本消费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外在机构的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安全性和受伤应急措施也相当的重视,我们通过立体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模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构建一个“体医结合”的社区健康服务支持系统呢?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体医结合的概念与含义
体医结合说白了就是将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康复医院,运动保健,医学健康运动,复健等进行相互的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辅助和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安全性。促進体育部门与卫生部门的相互配合,以期在疾病防治体育增强方面有所作为。
二、大庆市创建“体医结合”的可行性
1.新的健康理念与新时代居民的需求
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身体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目前居民亚健康状况依然还在持续增长中,人们都希望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缓解身体上的亚健康,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大庆市体医结合的措施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了,这也彰显了其在大庆市开展体医结合的可行性。
2.传统体育理念为“体医结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我国的传统体育是由传统医学上的五行、阴阳等观念衍生出来的,如太极拳,易筋经,导引术等[1]。我国的传统医学更注重保健,养生,可见“体医结合”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早就有将二者相结合的思想并且付诸了行动,这也为我们创建“体医结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3.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体医结合”提供了硬件基础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我们可以在社区内就可以进行单杠双杆练习,甚至有小型的篮球场供人们锻炼身体使用,不仅仅是青年人的运动设施,也有像专门为小孩子设计的转椅,滑梯等,也有供老人使用的凉亭,竞走场,广场舞音响等,体育锻炼设施完善了,我们的康复医院也渐渐走上了正轨,社区医院配备专门的康复医生,对户外运动中的受伤人员进行医治,同时,定期到社区活动场所讲解在运动的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有利于避免人们因不正确的锻炼方式导致的受伤,更新人们的运动理念。国家大力推进社区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不断提升社区医生的服务水平,这对我们的“体医结合”措施的开展起到了政策扶持的作用。
三、“体医结合”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大庆市“体医结合”系统的构建需要以现有的社区体育设施为基础,从社会体育,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法规,经费投入,工作绩效等方面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构建,得出适合大庆市社区实施的“体医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可行性方案和有效措施。
1.政府协调,政策指导
在国家深入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前提下,政府机关和社区工作人员应该活动起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医疗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实施计划,用方针政策进行引导,促进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社区的医疗体育事业之中。
2.建立公共服务组织架构
社区人们能否高效运用和整合利用相关的社区资源,社区公共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利用和管理,是社区“体医结合”系统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体医结合”的社区服务需要依托很多的部门来进行,它是一种不同层次,不同组织,无时间限制的一种公共运动服务[2],需要同时协调医疗和体育两个方面,让他们联动配合才能推动这一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构建公共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采用以居民委员会为核心力量,发挥其最能反馈我们广大居民运动者的基本诉求,社区卫生体育设施的的基本情况,搭建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公共医疗-体育联络站。
3.搭建社区公共健康服务平台
(1)居民体育体制健康测试
在城市的服务系统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小区居民的健康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安排适合他们的体育和医疗措施。首先我们可以在社区医院安排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将他们的身体检查结果与老人进行沟通反馈,平时生活起居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在今后的运动过程中可以选取哪种体育方式进行锻炼,一次锻炼的最佳时长是多少等,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都在逐渐减退,为了防止他在回去的过程中将我们的医嘱记错或记混,我们在和老人讲解完毕之后会给老人一个小的笔记里面包含医嘱的记录,这样就可以避免老人遗忘的事情发生了。
(2)互联网健身APP的建立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了,所以我们针对年轻人的健身运动也打造了适合他们的网上操作方式。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到健身医疗的重要性和科学性[3]。这样的方式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方便快捷的解决他们的困扰。
(3)开展社区医疗康复指导意见诊疗室
既然我们会选择户外运动,那么就难免会磕磕碰碰,所以针对此种情况我们也设立了更加科学的康复诊疗室,让专业的医生为你的健康把关。
诊疗室的医务人员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与政府部门进行协商沟通,需要政策的扶持,人才的流向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考虑进来的,现在的医疗事业不仅仅是工资的问题,年轻人更多的关注事业是否有发展晋升的空间,对今后的胜活能否产生影响等,所以我们也要尽最大的可能留住人才,提供晋升空间实施方案。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系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4)儿童体育基础设施
身体健康状况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抵制亚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相应的场所提供儿童专用自行车,小滑梯,足球等基础设施,需要注意的是7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在家长的陪护下才能进入到我们的运动场所来,这也是对孩子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大庆市试运行的“体医结合”系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虽然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还不是特别完善,老年,青年与儿童的运动划区还没有完成,但是系统建立以后,APP上年轻的运动群体增加了3倍以上,从以前的十几个人,到现在的35人,更多的人会在网上询问健康知识了,所以就这一层面来讲我们的试点工作还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的。当然我们需要改进的还很多,例如,很多医生不愿意投入到我们的社区医院之中,觉得体现不了他们的价值,再有就是很多老人不愿意到我们这里做健康检查。所以我们的系统还是不够完善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结语
“体医结合”就是体育与医疗的有效结合。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利用社区医疗的硬件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的优势发挥体育运动的潜在功能,让体育与医疗共同成为我们现代居民抵抗亚健康的法宝。要想全面实现“体医结合”这一举措,还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作用,通過社区服务部门的联动,将“体医结合”系统向合理化的方形进行发展,使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特点,以达到增强居民体制,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这也为体育部门与卫生部门互动参与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赵仙丽,李之俊,吴志坤. 构建城市社区“体医结合”体育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J]. 体育科研,2011,32(04):58-63.
[2]卢劼. 杭州市社区“体医结合”健康公共服务支持系统构建探索[J]. 新西部(理论版),2016,(17):49-50.
[3]李良明,蔡建光. 科学健身视阈下“体医结合”健身模式的驱动因素与提升策略[J].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05):377-379.
[4]向红玉. 关于“体医结合”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发展的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12):7+60.
作者简介
郑国庆(1977-),男,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从事体育与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