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
本文论述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开题课的几点建议:备课时充分地预设准备,从而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注重课外拓展横向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选材借力于生活等,从而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小学综研课是一门结合各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程,学生在综研课上应得到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像社会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乐趣,拓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设计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无疑会给学生自主研究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热情。教师应通过体验、探究等多种形式解决某个核心素养。下面我来谈谈如何在综研课上选择内容具体、真实而又生活化的主题,“借题发挥,小题大做”。
一、小研究,给大空间,“不准备”是最大的准备
兰本达教授指出,“教师在开始上课时提供给孩子们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选择,使之适应下列情况:既要简单,能为每个孩子开辟一条有趣的探究之路;又要丰富,让孩子们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路子去探索,在关键时刻补充的材料是为了激发孩子的进一步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和为试验提供方便”。研课要预设准备充足的研究材料,供学生选择,但是又要让学生感到老师什么也没有准备,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与自主,感受到与其他学科的不同。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调查》一课时,准备了典型的常见的果实,如苹果、梨、黄瓜、花生等,同时准备了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果实,如银杏、栗子等,还有一些学生容易误认为是果实的材料,如萝卜、红薯,但不刻意告知学生果实的分类标准,给足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不准备”是最大的准备,因为没有人能在条条框框的多重限制中发挥研究的激情。
再比如教学《粮食浪费》一课,我设计了一个“一粒米的重量”的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方案测算出一粒大米的重量,对节约每一粒米有个亲身感受。策划节粮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收集保存粮食、节约粮食的小窍门,设计了研究表。
没有提示,没有材料,没有研究步骤,只有一张研究表,不无意外的是学生活动分工明确,步骤清晰,活动中带来了计算器、大米、电子秤、量杯等工具。有专门负责数米的,专门负责填表的,专门负责计算的……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研究。感受到自由与空间,学生才能有真正的大发挥。
二、课外拓展,将“一掬水”融于江河湖海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综合实践研究课要把学习的触角伸向社会,伸向各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地去感知社会与生活,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比如我在教学了《绿色生活梦》一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了《粮食节约计划》的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跑图书馆、上网,查阅到了许多关于食物浪费、粮食节约方面的知识,通过走访食堂、餐厅、环保局及社区干部,了解了当地食物浪费及食物保存与收纳的方法,最后在全体同学的共同交流、互相探讨的基础上,分小组制订了以下活动计划:1.收集一些关于本课题的权威资料;2.拍浪费粮食的照片;3.拍录像;4.设计出调查问卷;5.做宣传海报、电子小报等做宣传;6.将收集到的内容做成幻灯片。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出了《关于家庭粮食节约的整改建议书》,组织学生递交给学校食堂,相关社区、环保局等有关领导。
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扩展到课外生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既扩展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探究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借力生活,挥洒质疑热情,有大眼界才有大发挥
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在研究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选材借力于生活,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了不起的大桥》一课时,我是这样打开学生的眼界,从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的。
师:活中你见过或听过哪些桥?
生1:正阳桥、玉峰大桥、停林大桥、玉城大桥……
生2:锦溪的古莲桥、周庄的双桥、赵州桥、卢沟桥……
生3:苏通大桥、江阴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师:桥在过去多为钢梁结构,现在多为斜跨能力非常强的斜拉桥和悬索桥,悬索桥是到现在为止斜跨能力最强的桥梁,代表有江阴长江大桥,仅次于悬索桥的为斜拉桥,代表有苏通长江大桥,苏通大桥是世界第二大主跨的斜拉桥。
师:在中国还保存着很多这样历史悠久的古代桥梁,我们来看现在还在不断建造着各种刷新世界纪录的世界级大桥,中国的世界级大桥有哪些呢?看!中国真的是世界第一的桥梁大国啊!(课件展示)
師:桥联通着我们的生活,把局域网联通成全球通,在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大地,更是一个桥梁的世界!看!
从古代的拱桥到现代的梁桥、斜拉桥再到悬索桥,从身边的跨河大桥到跨海大桥,再到跨山大桥……为学生打开足够大的眼界,学生定会有足够精彩的发挥,有学生对桥的历史产生兴趣,有学生对桥的结构分类产生兴趣,还有桥的抗震性、材料、使用年限、承重、跨越对象等等。分享交流的时候学生说出各种设想与实例,哪怕这种设想是不现实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它能激发其他同学产生一系列新的想法。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小组、不同的研究内容,带出不同的思考与研究,真正做到“大发挥”。
【作者单位: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