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杰
摘 要:道歉是一种礼貌性社会行为。当冒犯发生时,道歉主要用来维护听话人的面子,表达对听话人的尊敬,弥补自己冒犯别人所带来的后果,恢复交际双方的和谐关系。结合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发现道歉人身份越高、道歉人与听话人间社会关系越近,则可以选择的道歉策略就越丰富。地位低的道歉者遵循顾曰国“抑己尊人”原则,地位高的道歉者遵循Leech所提的同情原则。家庭成员之间会很快接受彼此的道歉。家庭成员之外,下级通常会立即接受来自上级的道歉,而上级对下级的道歉通常不予接受。
关键词:道歉言语行为 道歉策略 礼貌原则 面子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Austin創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在1962年发表的《如何用语言做事》中详尽阐述了这一理论。Austin认为,所有话语都是在或明或暗地行使某种行动。他的学生Searle(1969:16)明确提出“言语行为是语言交流的最小或基本的单位”,对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创设了间接言语行为,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地阐述和发展。言语行为理论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人们日常言语进行深入研究的热情,其中道歉作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礼貌言语行为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
道歉言语行为在Searle的分类中属于表情类(expressive)言语行为,Searle提出一个人为自己做过某种行为而道歉表达出说话人对做过那种行为的悔意(1976)。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道歉言语行为下过定义,Olshtain(1989:156)认为道歉是“一种言语行为,目的是为听者提供支持,此听者由于受到侵犯已实际或可能承担不良后果”。Holmes(1990)侧重于道歉的社会功能,他认为道歉是说话人针对听话人的面子需求为自己犯下的过错承担责任以挽救并恢复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平衡的言语行为。本文采用这一定义,因其侧重于道歉的社会功能,更适合本文道歉的言语行为模式和策略的讨论。
二、理论基础
(一)道歉策略
许多学者对道歉策略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Fraser(1981)提出了道歉的9种策略:
直接策略(4种):
1.直接声明自己正在道歉
2.声明自己有道歉的义务
3.表达道歉的意愿
4.请求对方接受道歉
间接策略(5种):
5.为自己的过失表示遗憾
6.请求对方原谅自己的过失
7.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
8.承诺自己将克制类似的过失行为
9.表达补偿对方的意愿
Olshtain and Cohen(1983)把道歉策略划归为5种:
1.直接表达道歉(如“我错了”等)
2.对情况的解释和说明,(如“交通堵塞了”)
3.表达承担责任(如“这都是我的错”)
4.提供补偿措施(如“我会修好的”)
5.承诺以后将约束自己(如“我以后绝对不会那样做了”)
此外,Olshain(1989)还提出可以通过调节策略来增强或减轻道歉的力度。还有一些研究者关注道歉的性别差异,例如Holmes(1989)发现男性和女性最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女性比男性更多的使用道歉。②女性的道歉大多用于和自己具有同等权力的听话人,而男性对于不同社会地位的女性都进行道歉。③女性的道歉大多用于女性朋友,而男性的道歉大多用于和自己具有一定社会距离的女性。
李军(2007)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语用特点做了总结,他认为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由道歉必有手段和道歉辅助手段组成。必有手段包括专门道歉词语,承担错误和补救措施三种;辅助手段包括呼唤语,需要道歉的事实陈述和原因解释。
蓝纯(2010)研究了《红楼梦》中的跨阶级道歉,发现道歉行为中,地位高者享有远超地位低者的自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道歉策略和礼貌准则。
基于这些学者的研究,本文讨论的重点是道歉言语行为的各种策略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场景中的使用。结合以上学者对道歉策略的分类和《红楼梦》文本的特点,本文对道歉策略分类如下:称呼语,对情况的解释说明,直陈道歉,请求原谅,表示承担责任,表示关心,承诺未来将克制,肢体动作。
(二)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Goffman(1955)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face)”概念,认为面子就是一个人在某一具体交际场合中,通常采取言语动作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Brown & Levinson(1987)认为面子是每个人都希望在公共场合为自己争取到的自我形象,礼貌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上述学者认为绝大多数的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TA)。面子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碍。当交际一方的言语行为威胁到另一方的面子时,需要实施一些拯救对方面子的行为,道歉就是拯救面子的言语行为之一。Brown & Levinson(1987)把道歉当作直接威胁说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道歉被视为一种消极的礼貌策略。他们认为威胁面子行为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距离;②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相对权势;③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绝对意义上的强加。
Leech(1983)提出了6条礼貌原则,分别为:
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赞扬。
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顾曰国(1990)把Leech的礼貌原则和中国文化相结合,指出了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的不当之处,并结合中国“礼”与礼貌的关系,总结出了5条礼貌准则(1992),分别为:
“自卑而尊人”的抑己尊人准则
“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称谓原则
“彬彬有礼”的文雅准则
求同准则
德言行准则,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處,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本文将运用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分析《红楼梦》中的道歉言语行为,分析道歉言语行为的语言模式和语义特征,力求回答以下问题:
①主仆之间跨阶级的道歉会采取哪些策略?
②家庭成员之间的道歉会采取哪些策略?
③上述两种情况下策略选择的异同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三、分析
(一)尊卑有序的跨阶级道歉
1.下级家仆对上级主人的道歉
本文把《红楼梦》中的跨阶级道歉分为两种,一种是下级家仆对上级主人的道歉,一种是上级主人对下级家仆的道歉。第一种情况,例如:
(1)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中,一名仆人迟到向王熙凤道歉
(2)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中,仆人兴儿因隐瞒贾琏偷娶尤二姐一事向王熙凤道歉
(3)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金钏因和宝玉玩闹向王夫人道歉
(4)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中,袭人因没有常看望凤姐向凤姐道歉
顾曰国(1992)提出,称呼语里记录了“上下有义,贵贱有分”,称呼语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他提出的“抑己尊人”准则在语言上的反应集中体现在自称和他称上。在仆人向上级的道歉中,特别是例(1)、例(2)中,仆人都用了敬称“奶奶”来尊称上级,用非常贬义的词汇称呼自己,“小的”甚至是“奴才”,带有强烈的自我贬低。这符合顾日国所说的,指谓自己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时要“抬”要“尊”。对比例(1)~例(4)的称谓可以发现,男性家仆通常使用的“小的”“奴才”等自称很少出现在女性丫环口中。丫环虽然也用“太太、奶奶”等尊称称呼主人,但是多用“我”这样感情中性的词语称呼自己。根据Brown & Levinson(1987)提出的影响礼貌程度的社会因素,这是因为丫环和主人之间的社会距离比小厮和上级之间近一些。除了在称呼上体现“抑己尊人”以外,道歉的仆人们往往还伴随有下跪、磕头等肢体动作。情况越严重,肢体动作就越夸张。例如,金钏与宝玉玩闹惹王夫人生气道歉伴随下跪;迟到的仆人对王熙凤磕头;隐瞒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兴儿犯的错误最严重,戳到了凤姐的痛处,所以他把头磕得咕咚响。
对比以上例句可以发现,仆人犯错的情况越严重,道歉行为就越复杂,道歉策略就越多。Holmes(1990)基于冒犯的严重程度研究了道歉策略,她发现错误越严重道歉越正式,道歉者会采取组合策略,包括解释、承担责任、提供补偿。例(2)是上述例子中最严重的一次过失,兴儿不停的咒骂自己,先向凤姐解释自己不知情,后来又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相关消息告诉了凤姐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最后承诺再也不敢隐瞒撒谎。
例(3)金钏向王夫人的道歉很不寻常,王夫人生气后金钏既没有直陈道歉,也没有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任何解释。金钏首先说“我跟了太太十来年”,随后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不见人呢”。在这里金钏违背了Leech的谦虚准则和慷慨准则,根据谦虚准则,说话人应该减少对自己的标榜,而金钏提出自己十年不易希望王夫人能念及旧情原谅自己;根据慷慨准则,说话人应该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金钏却强调自己被撵出去就见不得人了,后果很严重。可见,道歉这一言语行为有时候未必遵循上述礼貌原则,因为在主人一句话就决定仆人命运的场合里,维持礼貌并不是仆人最重要的交际目的。
在上述4个例句中,过失程度最轻的是例(4),凤姐埋怨袭人没有经常来探望她。袭人的道歉也是程度最轻的,袭人只提供了自己没有来探望的解释,而这个理由还是出于关心凤姐,“怕奶奶身上不爽快”,担心凤姐想要清净所以才没来。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过失很轻微,也是因为袭人不同于一般的家仆,和凤姐的关系较为亲密。
2.上级主人对下级家仆的道歉
(5)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贾琏替凤姐向平儿道歉
(6)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凤姐因打了平儿向平儿道歉
(7)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宝玉因错踢袭人向袭人道歉
上级对下级的道歉中,上级在称呼上不需要“抑己”,通常也不需要特地“尊人”,像例(2)、例(3)中使用中性称呼“你我”的情况比较普遍。例(1)中,贾琏称呼平儿为“姑娘”,表达了较大的尊敬和表示道歉的诚意。贾琏为了照顾平儿的积极面子,采用了这一称呼。贾琏伴随的肢体行为也很不常见,作为上级,他向平儿作揖道歉,并且直接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错误,都显示了对平儿面子的极大尊重,甚至有些不在意自己作为上级的面子。这可能是由于贾琏作为一场家庭风波的“罪魁祸首”想要快点结束这次闹剧,不惜牺牲自己的面子来快速结束道歉。
例(2)、例(3)都是上级对自己最为亲近的丫环的道歉。可以发现,说话人都倾向于用提供合理解释和表达关心的策略来完成道歉,肢体动作也较为亲密随和。凤姐道歉时表示自己昨天喝了酒,曲折表示打人是不对的,但自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酒后失智,请求原谅也是直接对平儿说你不要怨恨我,配合亲密的动作拉着平儿要看她的伤口。值得注意的是,凤姐没有和贾琏一起当众道歉,而是回到房内趁别人不在的时候才向平儿道歉的,这是因为当众道歉有损凤姐自己的面子。可以说凤姐在道歉的过程中既给了平儿面子又注重维系自己的面子。例(3)中,宝玉的道歉更为随意,宝玉没有直陈道歉,也没有请求袭人的原谅,提供的解释也没有显示出对自己踢人的悔意,只是陈述自己第一次踢人没想到偏偏误伤袭人这个事实。表示对袭人关心时的伴随动作也是“笑着”,可见宝玉并不认为这是很严重的错误,道歉过程中他更注意维护自己的面子。
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方向相反的跨阶层道歉,我们发现《红楼梦》中的跨阶层道歉基本上符合黄永红(2001)和蓝纯(2010)的观点。当说话者与听话者的社会权势有差异时,上级对下级道歉形式多为非正式;而下级对上级的道歉多采用直接道歉策略,且带有自责口吻。地位高者享有远超地位低者的自由。上级的道歉策略通常是解释和表达关心,下级的主要策略是“抑己尊人”。此外,对比被道歉者的反应,我们发现,上级的被道歉者基本都没有接受下级的道歉,上级的反应有“咒骂”“责罚”和“驱赶”等。与此相对应的下级被道歉者却都在第一时间“原谅”了上级道歉者,并且还为了保护上级的面子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为上级开脱。可以说,在跨阶层的道歉中,下级无论是处于道歉者还是被道歉者,都要以维护上级的面子为重。
(二)长幼有序、亲疏有别的家庭内部道歉
这部分的讨论分成三类,分别是晚辈向长辈道歉,长辈向晚辈道歉,同辈之间的道歉。
1.晚辈向长辈道歉
(8)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因打宝玉向贾母道歉
(9)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中,贾蓉因尤二姐一事向凤姐道歉
家族内部道歉中的称呼方式也符合顾的“抑己尊人”原则,说话人采取了合适的亲属称谓来称呼对方和自己,不必向家仆一样采用含有自贬含义的称呼指代自己。需要注意的是,贾蓉一开始使用“我”称呼自己,后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面对盛怒的凤姐,他“降格”自己为凤姐的“儿子”,用“儿子”来称呼自己,以此来表示对凤姐面子的维护,并且配合着磕头和自打耳光等肢体动作。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贾蓉甚至不惜损伤自己的面子,把自己形容为“一时吃了屎”,违反了文雅准则。可见,在晚辈对长辈的道歉中,文雅准则要让位于“抑己尊人”准则,维护长辈的面子是晚辈道歉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抑己”需要进行夸张的自我贬低甚至是自我咒骂,那就要牺牲“文雅”来达到目的。
例(8)中,贾政与贾母的关系明显比例(9)中贾蓉与凤姐的关系紧密、社会距离小,贾政的道歉策略也更为丰富。贾政首先对贾母表示关心,随后解释自己打宝玉是因为要“光宗耀祖”,希望母亲理解自己。在贾母依旧盛怒的情况下,贾政表示自己经受不起母亲这样的指责,虽然违背了Leech的慷慨准则,却加深了自己的歉意,最后承诺以后再也不打宝玉了,让母亲放心。整个过程中,贾政的肢体动作都体现着对贾母的尊重和关心,情到浓处落泪下跪。可以说,贾政的道歉过程使用了最为丰富的策略,一方面是因为这次道歉出于一次严重的家庭风波,另一方面是因为贾政作为一家之主有选择多种道歉策略的自由。
被道歉者的反应方面,和面对下级的道歉不同,家族内部的道歉都会很快被家人接受。凤姐马上就“转过了一副形容言谈”不再哭闹,而贾母也原谅了贾政。这说明在家族成员内部,双方都很注意对彼此面子的照顾,重视家族团结和谐。
2.长辈向晚辈道歉
(10)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贾母因责骂王夫人而向其道歉
《紅楼梦》中家族成员内部长辈向晚辈道歉的情况极少见。一方面是因为家族成员之间只有在事态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才需要显性直接的道歉,另一方面是因为家族长辈对晚辈拥有绝对权威,基本上不需要向晚辈道歉。例(10)中,贾母与王夫人是婆媳关系,贾母作为贾家大家长,对王夫人拥有绝对的权威,因而贾母的这次道歉非常复杂曲折。贾母采用的最典型的策略是不与王夫人直接对话,几句话都是对着在场其他人说的。在称呼王夫人时,贾母选择的听话人是薛姨妈和宝玉,采用的称呼是合适的亲属称谓“你姐姐”和“你娘”。亲属称谓的使用使大家意识到这是一个家族场景,家族成员之间应该彼此谅解。在和薛姨妈的对话中,贾母先是称赞了王夫人“极孝顺”,解释自己是“老糊涂了”才会责骂王夫人;在应该表示承担责任时,贾母选择宝玉为说话对象,让宝玉成为责骂王夫人应该负责的人,“你怎么不提着我,看着你娘受委屈”,伴随的道歉肢体动作也是希望宝玉来磕头认错;随后也“埋怨”凤姐没有提醒自己。可以说,贾母饶了好大一个圈子才完成了这次道歉。所有的道歉者中,贾母可以选择的道歉策略最为丰富,道歉方式却最为间接,既挽回了王夫人的面子,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自己的面子。长辈对晚辈的道歉要以维护双方的面子和家族和谐为最大交际目的。
3.同辈之间的道歉
(11)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黛玉因打趣向宝钗道歉
(12)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宝玉因冒犯黛玉而道歉
(13)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向黛玉道歉
(14)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黛玉向宝玉道歉
在同辈的家族成员之间,通常采取的道歉策略是含蓄的解释型道歉。由例(13)、例(14)中可以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亲密,使用“你我”这样的称呼不会显得不礼貌,成员间经常会使用“好姐姐”“好妹妹”这样带感情色彩的亲属称呼,表示双方亲密的关系。例(11)中,黛玉还使用了昵称“颦儿”来称呼自己,这个昵称是宝钗平时对她的昵称,此处黛玉自己称自己“颦儿”也颇有向宝钗撒娇的意味。通常伴随的解释都是“我原说错了”表达自己的本意并非如此,并不用真的给出具体解释,肢体行为也一般是笑着。这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需要道歉的场合通常都不是大的矛盾,道歉模式比较简单。成员之间道歉出现最频繁的是宝玉和黛玉之间,主要是宝玉向黛玉道歉,多为誓言型、自责型道歉。虽然宝黛之间的摩擦也是生活中的小矛盾,但是因为宝玉十分看重黛玉,宝玉的道歉都非常正式和诚恳。我们发现同辈家族成员的道歉方式和前文Holmes(1989)关于道歉的性别差异并不相符。
在例(2)中,宝玉请求原谅时使用了“千万原谅我”来加深道歉的程度(Olshtain,1989),并且不惜违反文雅准则来诅咒自己变成“大王八”也要用誓言表示自己道歉的诚意。例(3)中的道歉模式也很特殊,宝玉道:“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宝玉对黛玉忽冷忽热的埋怨,明显违反了Leech的赞扬准则。由于宝黛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相互倾吐“情发一心”比维持表面礼貌更为重要。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家族内部同辈之间的道歉一般模式简单、非正式;双方的社会距离越小、越亲密,选择道歉策略的自由空间就越大。
四、结语
通过对《红楼梦》中道歉言语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到,下级对上级道歉通常遵循“抑己尊人”准则,采用自贬自骂型的道歉模式。上级对来自下级的道歉通常不予接受,这是双方巨大的社会等级差异决定的。上级道歉者通常会在维护自己面子的基础上,采用解释关心型的道歉模式。下级通常会立刻接受来自上级的道歉,甚至为上级开脱。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道歉中,遵循“长幼有序,亲疏有别”的原则,晚辈遵守“抑己尊人”原则向长辈道歉。身份越高的人,可以自由组合的道歉策略就越丰富。双方社会关系、心理距离越近,可以选择的道歉策略就越丰富,道歉模式就越多样。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道歉接受度高,每位成员都注重保护自己和其他成员的面子以维护家族和谐。无论是跨阶层道歉还是家族内部道歉,冒犯的程度越深、情况越严重,道歉的模式就越复杂、策略使用越多,伴随而来的自我贬低和责罚程度就越深。
参考文献:
[1]Brown,P.& 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Fraser,Bruce.On Apologising.[A].In:Florain
Coulmas(ed.),Conversational Routine:Explorations in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and Prepatterned Speech(vol.2)[C].The Hague:Mouton,1981:259-271.
[3]Goffman,E.On face-work;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22tion[M]. Psychiatry-interpersonal & Biological Processes,1955,213.
[4]Gu,Y.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2):237-257.
[5]Holmes,J.Sex differences and apologies:
one aspec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1[J].Applied Linguistics,1989,(2):194-213.
[6]Holmes,J.Apologies in new zealand english[J].
Language in Society,1990,(2),155-199.
[7]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man,1983.
[8]Olshtain,Elite.Apologies across Languages[A].
In:Shoshana Blum-Kulka,Juliane House & Gabriele Kasper(eds.),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Apologies.Norwood,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9,155-173.
[9]Olshtain,Elite & Cohen,Andrew D.Apology:
A Speech Act Set[A].In:Nessa Wolfson & Elliot[10]Judd(eds.),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83,Inc.18-35.
[10]Searle,John R.Speech Ac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11]Searle,John R.A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J].Language in Society,1976,(1),1-23.
[12]顧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
究,1992,(4):10-17.
[13]黄永红.对言语行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5):33-36.
[14]蓝纯,赵韵.《红楼梦》中跨等级道歉的语用研
究[J].当代修辞学,2010(2):77-84.
[15]李军.道歉行为的话语模式与语用特点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