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访仙话助词“个”“的”用法研究

2018-06-26 07:24杨轶群
现代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补语助词丹阳

杨轶群

摘 要:江苏丹阳访仙话中的虚词“个[k??4]”“的[??0]”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功能词。在分析江苏丹阳访仙话中助词“个[k??4]”“的[??0]”用法的基础上,试图说明助词“个[k??4]”“的[???4]”的历史来源,以期为语言的演变规律以及方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个案参考。

关键词:访仙话 “个[k??4]” “的[??0]” 用法

一、引言

江苏省丹阳市位于长江以南地区,隶属镇江市,东与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相邻,西与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相连,南与常州市金坛区接壤,北與镇江市新区相邻,和扬中市隔江相望。丹阳辖区内方言十分复杂,本地人称“四门十八腔”。《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第B1-14部分将江苏丹阳方言归入吴语太湖片毗邻小片,但丹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界地带,造成了丹阳方言并不是典型的吴语。笔者所考察的是位于丹阳城关云阳镇东北部的访仙镇,处于常州和丹阳市区之间。在丹阳访仙话中,助词主要有“个[k??4]”“的[??0]”“佬[lɑ?41]”“过[k?u41]”(用方言同音字表示具体读音)。而在这些助词中“个”“的”是用得最普遍的。访仙话保留了具有吴语特征的结构助词“个”的大部分用法。北部吴语中,歌韵与戈韵同音是普遍现象,参考《当代吴语研究》丹阳话“个”有两读音[k??]/[k??],“过”只有一读[k??]。再根据后文关于“个”的语法化的材料,可以证明,本文中“个”“过”的本字都是“个”,且最初的读音是[k?u],[k??]是[k?u]的语音变体。受到常州话的影响,逐渐语法化的“佬”也拥有了“个”的一部分用法。在涉及到动词体标记的用法时,访仙话中的助词读音与相同用法普通话中助词“的”的音。因此,在描写丹阳访仙话的助词用法时,我们主要分为“个”和“的”两大主要部分。“过”“佬”作为“个”的变体,放在助词“个”的用法描写中。

二、丹阳访仙话中助词“个”的用法

(一)名词性结构中助词的使用情况

1.名词+助词+名词

这里的结构助词分两种情况,着重描写事物性质的可以用“过”或者“佬”。此时这两者是“个”的自由变体。例如:

(1)木头过/佬枱子(木头的桌子)

(2)塑料过/佬板凳(塑料的板凳)

(3)铁过/佬门(铁的门)

表示事物的领属关系的只能用“个”,不能用“过”“佬”。例如:

(4)公司个职工(公司的职工)

(5)美国个牌子(美国的牌子)

(6)木匠个家伙(木匠的家伙)

2.代词+“个”+名词

这里的结构助词用于表示领属关系的结构中。例如:

(7)我个笔(我的笔)

(8)他个快件(他的快件)

(9)大家个事体(大家的事情)

(10)格个是他个(这个是他的)

3.动词+“个”(+名词)

这里的“动词+‘个”构成类似普通话“的”的名词性短语,与上面的“绿过”“好过”单音节形容词+“过”/“佬”的用法相同,同样可以省略后面的名词。例如:

(11)吃个(东西)(吃的东西)

(12)新来个(手艺人)(新来的手艺人)

(13)借来个(搓板)(借来的搓板)

(14)走路个样子(走路的样子)

以上能在普通话中省略的中心词,在丹阳访仙话中也能省略,构成“个”字短语。动宾短语后面加“个”也有这种语法功能,例如:当家个、杀猪个、当兵个,也构成了“个”字短语,代指某一类人。

4.介词短语+“个”+名词

(15)对我个看法(对我的看法)

(16)对这件事体个态度(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介词短语构成定语,后面接“个”,起定语标记的作用,相当于普通话的“的”。

从上述名词性结构中助词的使用情况来看,在表示事物性质、称谓关系、同位关系和小部分领属关系的结构中,出现了“过”“佬”这两个助词。可以用“过”“佬”,但没有涉及“个”的助词性质的句子,句中的“过”“佬”就不能换成“个”,“过”“佬”是与“个”相对立的结构助词。

(二)动词性结构中助词的使用情况

主要运用在“并立结构+‘个+谓词”的结构中。这里的“个”为状语标记。例如:

(17)整日整夜个看电视(整日整夜地看电视)

(18)无缘无故个骂我(无缘无故地骂我)

(19)认模认真个写(认认真真地写)

有的“并立结构+‘个”能作谓语、状语、定语,例如:

(20)小丫头说话轻声轻气个(小丫头说话轻声轻气的)

(21)要你过佬大惊小怪个叫起来(要你这样大惊小怪地叫起来)

(22)看看你那个大惊小怪个样子(看看你那大惊小怪的样子)

(三)形容词性结构中助词的使用情况

1.单音节形容词+“过”/“佬”(+名词)

这里单音节形容词和结构助词所构成的结构只能作定语、主语、宾语,不能作状语修饰谓语,主要描写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23)红过/佬、绿过/佬、白过/佬、新过/佬、甜过/佬、咸过/佬、高过/佬、矮过/佬、好过/佬

(24)青过/佬是好过/佬,红过/佬花,我弗要甜过/佬

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也可以加“过”或者“佬”,同样只能作定语、主语、宾语,不能作状语修饰谓语。例如:

(25)红红过/佬、绿绿过/佬、长长过/佬、短短过/佬、圆圆过/佬、扁扁过/佬、好好过/佬、花花过/佬

(26)把那个圆圆过/佬杯杯给我

(27)长长过/佬看起来不错

(28)我要短短过/佬

这里单音节形容词及其“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相同,差别主要在于语义的程度方面,形容词“重叠式”有小称的作用,更形象。它们后面可以不接名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字短语或短句的使用情况。

“量词重叠+结构助词”的用法与单音节形容词的用法相似。例如:

(29)条条过/佬 块块过/佬

(30)先把面糏抈一抈,再搓成条条过/佬(先把面粉揉一揉,再搓成条条的)

不是所有的量词重叠都有这种用法,只有具备小称作用和区别作用的量词重叠才有此用法。

双音节形容词+“个”(+名词)

这里的“个”起标记定语的作用。例如:

(31)便宜个东西都不来势

(32)老实个人太多了

1)AABB形容词+“个”,如:

(33)干干净净个 定定心心个

(34)认认真真个 清清爽爽个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之后加“个”,可以作定语、补语、状语,主要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状态。例如:

(35)清清爽爽个小孩。

(36)我把鞋子刷得干干净净个。

(37)定定心心个做作业。

2)ABB形容词+“个”,如:

(38)红通通个 瀴笃笃个 光汤汤个

(39)热乎乎个 俏括括个 黄爽爽个

可以作谓语、补语,主要表示人或事物的状态。例如:

(40)这个苹果红通通个,应该蛮好喫个。

(41)姑娘长的俏括括个。

3)拟声词+“个”

(42)稀里哗啦个 叮叮当当个

(43)轰隆轰隆个 倾令空隆个

在形容词性短语结构中,普通话里构成形容词性结构助词的“的”,在访仙话中主要还是由“个”来担任。在“单音节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和量词重叠式+结构助词”这样的构式里,仍然用“过”“佬”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与“个”形成对立。

三、丹阳访仙话中助词“的”的用法

1.方位介词:动词+“的”+方位词

朱德熙先生在《说“的”》中大致归纳的第一大组——动词+“在”/“到”+方所结构。此结构中的助词“的”在丹阳访仙话中都读“的”[???4],“到”则不变。例如:

普通话 访仙话

①坐在/到椅子上 坐的/到椅子上

②扔在/到水里 扔的/到水里

③倒在/到口袋里 倒的/到口袋里

④放在/到抽屉里 放的/到抽屉里

访仙话中“的”可以用在动词之后,介引處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在”,与介词“在”不同的是,语音上它是其前动词的附缀,不能和后面的方所结构组成介宾结构提取出来,因此这里的“的”属于核心标注成分。

(44)书都放的枱的上了,你自家去寻(书都放在桌子上了,你自己去找)

(45)把水倒的盆的里(把水倒在盆子里)

(46)伏的枱的上睏着的了(伏在桌上睡着了)

2.相当于“着”的助词用法

丹阳访仙话中虚词“的”也可以作表示动态的助词,紧跟动词、形容词之后,相当于普通话中“着”的用法。

1)进行貌标记

丹阳访仙话中“的”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用在动词后。例如:

(47)他做作业的,你弗要惹他(他正在做作业,你不要惹他)

(48)“小明人呢?”——“他睏高的”(“小明去哪了?”——“他正睡觉呢”)

2)持续貌标记

访仙话中虚词“的”可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持续貌的标记时会出现虚词叠加。叠加现象即同一个词汇成分以不同的词性在一个句法结构体中同现。[1]在表示持续貌标记的句子中,一般会出现语气词“的”。例如:

(49)门开的的,你进来就是的咧。(门开着呢,你进来就是了)(持续貌标记+语气词)

(50)人呢?外头站的的。(人呢?在外面站着呢)(持续貌标记+语气词)

(51)灯亮的的,有人来家里。(灯亮着呢,有人在家)(持续标记+语气词)

(52)这间房的空的的,你先住的格头。(这间房间空着呢,你先住在这里)(持续标记+语气词)

3.存在貌标记

这里的“动词+的”多用于存现句,可以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但更多的是表示动作产生的状态。例如:

(53)门口围的一群人。(门口围着一群人)

(54)椅子上坐的一个老人家。(椅子上坐着一位老人)

(55)手上拿的一本字典。(手上拿着一本字典)

(56)墙上挂的一幅画。(墙上挂着一幅画)

4.“动词1+‘的+动词2”连动式V1多为单音节动作动词,有时是一个动词重叠或两个动词连用。V1和V2可以表示方式、手段和目的等意义关系。例如:

(57)坐的讲(坐着讲)(动词1表示动词2的方式)

(58)领的小孩往外走(领着小孩往外走)(表示手段和目的)

5.动+“的”+个+(名)

(59)你今朝穿的个衣裳还蛮好看的。(你今天穿的衣服还蛮好看的)

(60)我买的个比他买的个还便宜点。(我买的比他买的还便宜点)

(61)他说的个话有道理。(他说的话有道理)

在这个句式里,普通话中的助词“的”与访仙话虚词“的”和访仙话中的“个”同时出现,“个”是充当普通话中“的”字短语的名词性作用,那么“穿的”“买的”“说的”“写的”“烧的”应该是一个动词,与后面的“个”构成“个”字短语,这些动词之后的虚词“的”是动词的附缀,是体标记。在访仙话中,此时的“的”表示这个动作的完成。在周边方言——吴语常州方言和城关方言中也有此用法,只是“的”都说成了“着”。

6.习惯用语

(62)说的戏(说着玩):开玩笑

(63)看的办(看着办):根据情况办理

(64)走的看(走着瞧):以后见分晓

7.相当于助词“了”

普通话中有两个“了”:“了1”紧跟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如动词+宾语;“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如动词+宾语,“了2”用在宾语后。访仙话中的“的”只有“了1”的用法,并且不存在“了3”(即了1+2),而是很明显的“的了”共现。例如:

(65)我买的三张票。

(66)文件畀的我了。(文件给了我了)

(67)我已经喫的了,你弗要再烧我个饭了。(我已经吃了,你不要再做我的饭了)

(68)送的去。(送了去)

8.补语标记

访仙话中的“到”可以用在谓语后面,作补语标记,表示动态的结果,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得”。例如:

(69)他笑到眼雨都出来了。(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70)红到发紫(红得发紫)

“到”后面的词语是用来补充说明前面的动作程度,体现的是动作的结果,这种结果里面包含程度。

同时,访仙话中的“的”也可以作补语标记,实际上就是普通话中的“得”。一是可能补语标记,如:搬的动、看的见。否定形式则是:搬弗动、看弗见。二是作状态补语标记,和上述“到”的用法相似,如:睏的热烘烘个、写的越来越像样。

访仙话中为了加强程度可以将上述两个补语标记“到”和“的”连用。

1)形容词+“到的”

结构上,用在形容词之后,修饰形容词;语义上表示过分的程度,程度加深,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得很”。例如:

高到的(高得很)、木到的(笨得很)、结棍到的(厉害得很)、推板到的(差得很)、懊恼到的(后悔得很)

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意义上说,“到的”是一个程度补语,加在谓词之后,用来加强形容词程度的补语。“到的”也可以用于句末,作程度副词兼语气词,是合并的形式。例如:

(71)黄山高到的。(黄山高得很)

(72)她长得漂亮到的。(她长得漂亮得很)

2)动词+“到的”+形容词

(73)我忙到的弗可开交。(我忙得不可开交)

(74)两个人打到的一塌糊涂。(两个人打得一塌糊涂)

这里的“到的”用法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得”,是个补语标记。在这两个句子中,“到的”后面的形容词补语可以省略:①我忙到的。②两个人打到的。此时这种情况可以表示程度高到暂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兼有表示夸张、惊奇的语气词的功能。

9.相当于语气词

访仙话中“的”可以用在句尾,当作表示陈述、确定的语气词,一般都与表示持续状态的助词“的”连用。例如:

(75)他就是这样,硬要把人气煞了的。(他就像这样,硬要把人气死了)

(76)学校大门锁的的,进不去。(学校大门锁着呢,进不去)

(77)衣裳在盆的里泡的的。(衣服正在盆子里泡着)

但是,在“在+处所宾语+动+(宾语)+‘的”这样的结构中,“的”相当于“呢”,表示正在进行。

(78)谁家来过头看电视的?(谁在那里看电视?)

(79)他来河边洗衣裳的。(他在河边洗衣服呢)

(80)弗要急,他来那头修的,一眨眨就好了。(不要急,他在那里修,一会儿就好了)

10.充当标句词

访仙话中“的”可以作标句词,带一个补足小句作为谓词的宾语,“的”加在谓语之后。例如:

(81)他在枱的娘刻的“有志者,事竟成”。(他在桌子上刻着“有志者,事竞成”。)

(82)他本的上写的:“他不喜欢上学”。(他本子上写着:“他不喜欢上学”。)

这里的“的”只能出现在言说、书写、思维动词之后,相当于普通话书面语中的“道”或者“着”(表示存在的状态)。

四、访仙话中助词的来源

(一)“个”及相关助词的历史来源

对于南方方言助词“个”的来源,钱乃荣先生认为它来自量词“个”,并用一系列近代汉语的材料证明了“个”从量词一步步语法化成吴语中典型的助词“个”。石毓智先生认为南方方言中“个”从量词到助词的演变过程是先要经过指示代词这一步的,即:量词>指示代词>结构助词。

“佬”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名词后缀,主要分布在吴方言和粤方言中。汉语虚词素一般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但“佬”是个特例,它是有实词素虚化成的虚词素。根据祝克懿在《名词后缀“佬”的词素义及色彩义》中的论述,“佬”是在唐以后才出现,宋代已经作为名词后缀在使用,语法功能已经类似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后缀“家”“者”之类的。“佬”的语义也是从“大貌”发展为“成年人”,再发展为“一类人”的代称。访仙话中也有用“佬”表示人的,例如:湖北佬、赤佬、杀猪佬等等。访仙话中的“佬”也是名词后缀,指代了一类人。而在访仙话中“条条佬”“块块佬”,用特征来指代事物,由原来的指代人的名词词缀变为指代一类事物,本来“条条”“块块”“红红”都是单音节语素的重叠,并没有实义,现在都变成了名词,而這里起名词化作用的是本来用于指一类人的“佬”。“佬”与“个”也有了相同的语法功能。

(二)助词“的”的历史来源

1.方位介词

方位介词“的”的来源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论证,例如江蓝生。在徐丹研究的基础上,江蓝生在《动词+X+地点词句型中介词“的”的探源》中认为“的”可能有两种来源,分别是“得”和“著”。“的”作方位介词,有“在”和“到”之义。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著”也有相当于“在”和“到”的意义,因此从语法意义上看,“的”可能是从“著”演变而来。从语音角度来看,“的”可以看作是“著”的轻声弱读形式,声母从舌上音变成舌头音,韵母由轻读音变为央元音。动词“的”的本义为获取、得到,它用在其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实现或完成,因此可以虚化为表示完成态的助词和引出结果补语的结构助词。因此,从表示“到”义来讲,“得”也可能是“的”的来源。但我们更倾向于将“得”看作“的”的同词异形。因为“得”表示“到”义被包含在“著”之中,丹阳访仙话中的“的”既有“在”的含义,也有“到”的含义,并且“著”可以弱读为“的/得”,所以方位介词“的”的来源是“著”。

2.相当于助词“着”“了”、语气词、标句词

梅祖麟在《汉语方言里虚词“著”字三种用法的来源》中谈到了虚词“著”字在汉语方言里有三种用法:方位介词,跟普通话“坐在椅子上”的“在”字相当;持续貌词尾,跟“坐着吃”的“着”字相当;完成貌词尾,跟“吃了饭就去”的“了”字相当。①访仙话中“的”的用法包含以上三种情况,方位介词的用法来源于“著”在上面已经详细论述了,这里只说表示完成貌和持续貌的来源。访仙话的情况实际上与梅祖麟在其论文中提到的浙江青田话一样,不过语音上与青田话存在差异,它与湘语部分地方的读音相同。梅祖麟认为“著”在吴语区的语音演变形式表现为“仔/子[??]”,从音韵演变的角度来说,“著”在中古是知母语韵,变成今天吴语苏州等地的[??]的演变过程为:[tria]>[tja]>[tji]>[t??]>[??]。访仙话中的“的”在周边方言(包括城关云阳话和常州话)中都是说[???],换言之,周边方言都是从苏州“子/仔”那一条线过来的。综上所述,对于访仙话,我们更倾向于“的”来源于“著”,从语法意义和功能上讲都与“著”相当,从语音演变的角度来讲,是“著”的轻读音形式。因此,也将相当于“着”和“了”,表示持续貌和完成貌的“的”字的来源认为是“著”。

至于语气词、标句词“的”,我们也认为其来源于“著”。因为在访仙话中,语气词“的”只能用在表示持续貌和正在进行的语境下,兼表“着”的功能和句末语气的功能,而标句词“的”相当于“着”表示持续貌。语气词和标句词的“的”都是相当于“着”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因此其来源也是“著”。

3.补语标记的来源

丹阳访仙话中,“的”可以充当补语标记,当“的”直接用在形容词、动词后再加补语时,这时的“的”采用的就是“得”的用法,这两个字音在丹阳访仙话中没有区别,再加上用法也没有区别,所以访仙话“到的”中的“的”也应该是“得”。张谊生在《论当代汉语新兴的补语标记“到”》中详细描述了“到”的助词化过程。曹秀玲在《“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中论述了“得”从实义“获取”慢慢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刘丹青指出,语法化的强化是说在已有的虚词虚语素上再加上同类或相关的虚化要素,使原有虚化单位的句法语义作用得到加强。②其中有的是同义并列强化,即将几个同义的虚词叠加在一起构成一个同义的新虚词,丹阳访仙话中作补语标记的“到的”就是由两个补语标记并列而成,起到加强程度的作用,并且含有惊讶或略带夸张的色彩。

五、结语

江苏丹阳访仙话中助词“个”和“的”的用法分工明确,“个”主要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后,使之成为名词性短语,具有名词化的功能,典型的吴语特征。在这些用法当中,“过”“佬”也取代了“个”的部分用法。助词“的”功能用法主要就是体现动词标记,但不具有名词化的作用。江苏丹阳访仙话虚词“个”和“的”的用法及其来源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的演变规律,“个”“的”助词的不同用法不是偶合的现象,都是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注释:

①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155.

②刘丹青.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语言研

究,2001,(2):71-81.

参考文献:

[1]蔡国璐.丹阳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5.

[2]曹秀玲.“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J].延

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2-85.

[3]陈露茜.从吴语趣谈“个”字[J].文学教育,2012,

(9):132-133.

[4]陈玉洁.联系项原则与“里”的定语标记作用[J].

语言研究,2007,(3):69-75.

[5]冯文娟.菏泽方言中的语缀“的”[J].贵州工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6-148.

[6]郭建华.山西方言“子”缀研究[D].保定:河北大

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7]胡唤.湖南桃江方言名词词缀“嘚”[D].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8]黄昭艳.方言“佬”的性质[J].广西社会科学,

2005,(6):164-166.

[9]江蓝生.“动词+X+地点词”句型中介词“的”

的探源[J].古汉语研究,1994,(4):21-27.

[10]李菁.“的”字动态助词用法研究[D].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1]刘丹青.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语言

研究,2001,(2):71-81.

[12]路偉.滇南方言“家”的语法化[J].红河学院学

报,2014,(3):46-50.

[1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6.

[14]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15]钱乃荣.吴语中的“个”和“介”[J].语言研

究,1998,(2):78-89.

[16]钱乃荣.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02-108.

[17]石毓智.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关系[J].

方言,2002,(2):117-126.

[18]王芳,刘丹青.河南光山方言来自“里”的多功

能虚词“的”——公示描写与语义演变分析[J].语言研究,2011,(2):8-17.

[19]王忞青.常州方言“家”字的读音和用法[J].现

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11):53-54.

[20]徐丹.从北京话“V着”与西北方言“V的”的平

行现象看“的”的来源[J].方言,1995,(4):289-295.

[21]徐通锵.汉语研究方法论初探[M].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4.

[22]杨贺.“子”缀语素“小称”探源——修辞与派

生构词管窥[J].殷都学刊,2014,(1):71-76.

[23]张谊生.试论当代汉语新兴的补语标记“到”

[J].当代语言学,2014,(1):49-61.

[24]周园.宜兴方言中的“则列”“到则”“佬列”

[D].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5]朱德熙.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6]朱洪林.常州方言助词“个、佬、家”与普通话

“的”的接触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9):75-77.

[27]祝克懿.名词“佬”的词素义及色彩义[J].辞书

研究,2004,(1):144-145.

猜你喜欢
补语助词丹阳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汉语、达翰尔语补语句之比较分析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对比研究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How To Achieve Efficient Reading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
亲人啊,你们的爱重如山
铁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