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红
摘 要:良好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按照某些特定的标准去面对、处理事情的行为,是必须要遵守的。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有太多孩子从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不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塑造等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小学阶段能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重要,这也是小学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教师 小学生 行为习惯 家庭
行为习惯是人们在较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过程、生活经历、人际关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小学生处于年龄偏小,所学知识少的启蒙阶段,行为习惯处于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1]
一、教师提高认识,身教重于言传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是坏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想办法让学生有正确的辨别能力。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与教师共同度过,因此教师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负责教书,而不去育人,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教育理念,认真探索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策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的课堂,影响孩子的课间,甚至影响孩子放学后的生活、学习。教师要把自己放在育人的高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2]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
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是与父母、教师和同学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逐渐加强,他们与父母教师关系不在是一味的依赖,不会一味的听信成人的说法。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想方设法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认真倾听他们的谈话,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鼓励学生的行为、观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恰当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接受教师传达的道理,教师要有爱心、恒心、细心,及时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新情况,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体验他们的情绪波动,力争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3]
三、教师在班级进行民主管理
教师在任命班干部成员时,要关注学生的身份,不要直接任命,也要避免随意性,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从而增强班级进行民主管理氛围,要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责任与老师共同把班级管理好,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日常行为规范。同时,大家能够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彼此互帮互助,共同维护。教师应该适时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好的行为习惯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四、课内外结合 ,以课堂教育为主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抓住一切机会,既要关注课上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课下的活动过程。其中,应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教育为主,而课余时间的活动作为补充。在实际的教学中,注意听课习惯、表达习惯、书写习惯等的培养,有严谨、有序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開展自学活动,引导学生读《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阅读、讲故事等形式的比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趣味性的活动不仅充实了单调的学习生活,也可以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言行,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总之,从课堂到课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仅靠学校的教育,因为孩子的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时间是与家人在一起。所以,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访、还有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这些都是教师与孩子家庭交流的良好时机。借助这样的机会,教师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告知家长,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教师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能受到一定的启发影响,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完善和实施学校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关注,注意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使家庭教育更适合孩子健康发展。[4]
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注意评价激励
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反思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身的经历,自我的意识,认真审视自己,完善自我,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班集体中与其他同学相对照,把自身的日常学习,生活的表现与学校的,班级的规章制度作对比,在对比中,通过一种无形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同时,小学生很在意他人的评价,鼓励,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发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让学生有足够的积极性和勇气克服缺点,让自己的号习惯越来越多。[5]
总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协调配合。在学校,班主任教师与科任教师要相互支持,有分工有合作。在社会,教师与家长要勤沟通,互相理解,共同努力。从小学生的一点一滴抓起,从身边的每一个细节抓起,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额,理解孩子的心理波动,重在奖励,鼓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减少批评,增强学生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信心。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共同努力,要创造更多的空间,更多的时间,更科学的方法,要有更多的爱心,更大的恒心,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宏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浅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学研究),2011年Z3期.
[2]孙英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8期.
[3]南志忠.养成教育重在“到位”[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张磊.美好人生,始于习惯[J],学周刊,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