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蕾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几个方案,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主体能动性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主体转移到了学生,因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将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给出能够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且行之有效的几个方案。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中,学生负担着较大的脑力劳动,因此,实现语文学习目标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理学观点认为,学习习惯是人学习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的定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作为一种精神推动力,推动学习活动的进行,在此过程中,学习活动还能够得到优化。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教学更有效地进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于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十分有效,同时阅读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记录,主动阅读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随之带来的就是阅读的兴趣与需求,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同时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1]。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兴趣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兴趣,教学只有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才能被学生更好地接受,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大动力,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大意義。开展兴趣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更具热情,即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积极克服,而且不容易出现厌学等负面情绪,教学可以事半功倍[2]。开展兴趣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机遇,还要善于为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兴趣培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为课堂注入活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除了作为教学的主体与教学对象外,还是可用的教学资源,与教师共同作为课堂的创造者,因此,教师教学的立足点应转为学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体能动性。教师应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心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自学的情景,使学生对课文能够充满兴趣。小学语文课文具有内容丰富、文体多样、题材丰富的特点,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从课文入手,通过不同的途径,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阅读积极性更高。例如,对于一些童话类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文章情节以及情感的把握更好,也使学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有助于后续教学的展开。
三、因材施教,阅读教学因人而异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教学缺少针对性。为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等会对教学带来影响的因素,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因其在思维上、心理上的差异,对于同一篇文章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教师应关注到学生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学生做阅读教学的“主人”[3]。具体上,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内外的读物,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特征后,为学生定制不同的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的阅读学习,这些阅读计划在阅读主题、学习要求等方面要具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文体与题材的挑选不能过多偏于某一种。对于水平不一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应满足他们更高的目标,使这一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成长;对水平一般或较低的学生,学习任务要难易适度,使他们能够主动跟上正常的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四、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提高学生能动性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习。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教师要把握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与学习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作为知识掌握与学习探究的主导者,可以独立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充分的发挥了其能动性。问题与疑惑可以作为学习中的调剂,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也能够进行更多的自主思考,相比起教师直接针对文章发问,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能动性。通过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提问与质疑,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问题,课堂气氛更好,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还需要善于引导,授人以渔。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从课文标题入手,引导学生发问,在《你好!新年》一文中,就可以先问学生看到标题想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鼓励学生质疑,还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只提出问题而将解决问题的责任都推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提问、质疑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在此之后,由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整体,再让各个小组进行逐一解决,解决问题同样也允许讨论,小组可以回答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总结其他小组的发言,最后再共同给出一个最后的答案,课堂围绕学生进行,充分发挥了其主体能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做出改变,能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把握学生心理与兴趣,因材施教,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质疑,提高其能动性。另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主体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167.
[2]王莹. 谈以“学”为“教”——发挥学生主体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1):23+26.
[3]王树仁. 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 学周刊,2017,(3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