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洋垃圾”宣战,战火已经延烧到了美国。
此前,据路透获悉的一份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北美有限公司通知称,自5月4日起,一个月内暂停受理废物原料装运前检验申请和出证。
这份下发时间为5月3日的通知称,按照有关规定,自5月4日(含)至6月4日为期一个月时间,中国口岸将对来自美国的废物原料实施100%开箱、100%掏箱检验检疫,对疑似热固性废塑料、含有粉状物的金属废料、废纸中夹杂难以识别的特种纸和疑似危险物的,实行100%实验室检测分析。
据海关总署称,原因是因为自年初以来“数批”来自美国的废品没有达到严格的新环保规定。
全球其他国家现在才醒悟过来,中国要“拒洋垃圾于国门之外”的决心有多大,正如海关总署在通知里说的那样。
当然,这可能会对铜市产生影响。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全球废铜出口中的近一半都运往中国。
去年中国废铜进口量毛重356万吨。
中国禁止进口低品级的第七类废料,如废电机马达、绝缘线缆这些被作为金属原料使用之前必须拆解、清洗的废品。该禁令于去年7月宣布,将于今年年底生效。
分析师普遍认为,这将影响到大约30万吨的含铜量,由较高品级材料的进口和更多的国内回收所弥补。 但3月开始生效的新规远远不止是剔除掉较低品级废料。
关键是“含杂率”概念,也就是废料中的任何污染物。中国当局为废纸、废木料和废塑料设定的含杂率门槛是0.5%,有色金属是1%。这就颠覆了全球其他地区废品回收行业的做法。
美国废弃物回收行业协会(Institute of Scrap Recycling Industries, 简称ISRI)在对中国提案做出正式回应时表示,有色金属废料有超过150个规格要求,含杂率门槛从零至4%不等。“世界上没有其他哪个国家会使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判定进口商品能否过关,”ISRI在去年11月15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的材料中称。可这恰恰是中国正在做的事情,在港口将每个集装箱逐一检查。
废铜的遭遇又有不同。废铜正受到来自废塑料或废纸的连带打击。中国海关总署明确提出,担心废金属中含有“粉状物质”。中国对废金属中粉状物质含量的允许上限十分苛刻,为不超过总重量的0.1%,即便ISRI指出,某些种类的铜氧化后生成的铜氧化物粉末仍属于铜,符合ISRI的标准。
美国是中国的主要废铜供应国,而中国从其他低品质废铜供应国的进口下降,所以对美国废物出口的打击实际上使得美国废铜成为目标。
以毛重来看,中国第一季进口骤降近40%至553,000吨。 但这些进口的表观纯度从43%跳升至近60%。因此,对铜潜在的影响比数字显示的要小得多,大概下降5%左右。以往向中国出口低纯度废铜的国家,比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今年头三个月向中国的出口量急剧减少。
前20大出口地中,只有六个的出口量增长,而其中只有两个曾是对中国的主要废铜出口国,也就是英国和美国。第一季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废铜毛重量增长5.8%,为12.93万吨。按吨计算,虽然仅仅增长了8,000吨,但美国在中国进口中所占比重却由上年同期的15%跳升至23%。中国的第二大废铜供应地香港,供应量骤降63%,仅为5.88万吨。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对其最重要的废铜供应地关上了进口的大门。
好吧,这不过是一个月时间。但是,对于这个时间,却有两个问题。
首先,在一个月时间内,海关总署是否能实现“100%开箱、100%掏箱检验检疫”的目标呢?其次,距离下一次集装箱挨个检查还有多久?这是中国执法部门的惯用做法,正如导致一些工业部门过去一年左右动荡的环保检查活动所显示的那样。这都给今年废铜流动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如果淘汰废七类属于“已知的已知事件”,那么新设定的“含杂率”门槛以及如何落实这些标准,就是一件重大的“已知的未知事件”。中国国内市场铜供需状况受到的任何后续影响,也是如此。
废铜以两种方式流入供应链,一种是作为精炼原料,另一种是作为制造商直接熔化的给料。 这是铜宇宙的暗物质。统计上模糊不清,它的存在状况主要是从侧面得知,要么是通过它对铜精矿等其他原料造成的替代影响,要么是通过用其生产精炼铜的情况来判断。
这种暗物质如何在废铜产生者与全球最大买家之间流动的结构性变化,已经在今年成形。但随着中国严打洋垃圾的战火蔓延至全球,情况仍可能变得愈发动荡。
来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