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之和谐的教学实践

2018-06-26 07:24李天在
少林与太极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盘太极身心

文/李天在

和谐,最早出现在文章里的应该是《管子·兵法》里,原文如下:“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看望季羡林先生时曾引用管子“和合故能谐”的话阐述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一个合格的太极拳教练,必定是一个和谐的践行者,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谐,既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来全面把握它的深刻内涵,又要将其与太极拳教学结合起来。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也是对太极和谐理念的深刻体悟的过程。

一、太极之和谐

关于“太极”概念,既精辟又深刻、既完整又全面的经典论述,是由明朝《太极拳论》的作者王宗岳所做:“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在探求和谐的道路上,中国古人早已把太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又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以及人们力求在自己的行为规范中去遵循的超凡脱俗的原则。“太极”就是宇宙万物和谐状态与和谐机制的代名词,在这个意义上,“太极”就是和谐本身。

太极拳能够使人在内外兼修、身心并练的道路上,借着不断提高的定力和灵敏度,在可感、可知、可悟并且不断超越矛盾的状态下,为自己揭开太极原理的无穷奥秘。而这,就是身心运动的和谐状态。

不仅如此,太极拳还要求人们把高水平的道德品质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与锻炼,把武功和养生保健,把心理稳定和精力充沛,把现代科学立场和传统文化精神,把哲学、美学、文化艺术修养和身心体育运动实践,把自修自悟和积极的社会活动与丰富多彩的人生统统协调起来,使人达到高度和谐状态。

二、三盘功法指导太极之和谐

太极是和谐高效的身心整体运动。我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体会是,教授太极拳要在“三盘”上下工夫,指导学员练好上盘、中盘、下盘,为太极功法套路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1.太极之和谐对上盘的教学要求:上盘要轻灵,要虚领顶劲、沉肩沉肘、含胸拔背。

虚领顶劲时,肩不能耸起,相反,肩要松沉,肘要屈坠。顶劲时,沉劲不丢;沉劲时,顶劲不失。上下有股对拔对拉的气势,使得躯干竖直,出现一种空灵舒适、伸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觉。

陈鑫说:“肩膊头骨缝要开。始则不开,不可使之强开。功夫未到自开时,心说已开,究意未开。必功苦日久,自然能开,方算得开。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此肱之枢纽,灵动所关,不可不知。”松肩沉肘就是两肩关节要向下向外松开,两肘关节要向下沉坠。松肩和沉肘是相互联系的,肩的放松须与肘相随,肘的屈坠可以加大肩的松沉,只有做到沉肘松肩,两臀才能圆满松活,运动自然。

含胸拔背要求两臂与胸背相连时,胸空腹实,上虚下实,这样可增大两臂的灵活性,增强两臂的气感。结合顶劲,“含胸拔背”的感觉就出来了。这些与肩直接相关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肩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上盘练手法的原则,通过搂膝拗步、倒撵猴、云手、斜飞式、野马分鬃、六封四闭等太极基本动作的练习将上肢练得轻盈,从而达到行云流水之境界。

2.太极之和谐对中盘的教学要求:中盘要灵活,要松腰、塌腰、虚腰,使腰如车轴、旋转自如。

对腰部的要求是,腰劲向下塌。在陈鑫的论著中,一方面说“腰劲贵下去,贵坚实”,另一方面说“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他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全在于腰。中盘是力之源泉,四肢百骸皆由此带动。打太极拳之所以要主宰于腰,还因为腰不但维系着全身中正和平衡,还关系到内气的集聚和运行。丹田和命门乃练习太极内功的重要部位,都在腰部。脊椎为轴腰旋转,打拳时腰就像吊车上身与底盘中间的轴承,要旋转灵活,带动上身肢体去轻松运动,通过腰的灵活旋转使意、气、力有机结会,密切配合达到统一,完成攻防技击。通过腰椎的旋转和胸腹的折叠来带动全身,对于手臂的动作,应由腰而脊而背而肩而肘而手,形于手指;对于腿部动作,应由腰而胯而膝而踝而脚而趾;这样才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中盘做腰法练习的原则,要求学员将转腰、下俯腰、侧俯腰、下腰、甩腰作为腰法练习的重要内容坚持练习,反复体会。

3.太极之和谐对下盘的教学要求:下盘要稳固,气沉丹田。

太极拳的中定功夫全在于腰胯。能松腰落胯,则能气沉入地,两足有力,下盘稳固,上轻下重,稳重如山。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全在于腰胯,旋腰转胯,松腰落胯,即可调节虚实,化发自如。松胯,使内气从两条腿到达涌泉穴,即可松沉入地,落地生根。

练拳时,松腰落胯,圆裆扣膝,旋腰转胯,带动四肢,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内带外,周身一家。

太极拳对胯部的要求是胯根要开,就是胯关节要松开。拳论讲:“腰如车轴,气如车轮。”腰部的左右旋转和腿部的虚实转换,是靠胯关节的松活来完成的。如果两个胯关节不松活,死顶住骨盆,腰也难以起到车轴的作用。太极拳要求“迈步如猫行”,其关键在于以沉稳的下盘功法控制好身体重心的虚实转换。沉稳的下盘功力是打好太极拳的前提。

学生通过进行桩功练习,让重心落到胯上,然后落到涌泉穴,达到脚下生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盘练步法的原则进行训练,如马步、弓步、仆步、歇步、虚步、丁步、独立步。

对三盘的要求贯串在整个太极拳套路中,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一部分的姿势正确与否都会影响全身。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求学员细心揣摩,认真思考,按照全身各部位的要求,在基本功上打好基础,这样才能逐渐在整个套路运行中,将各部位的姿势恰当配合,从而掌握动作中的速度、路线和方法,逐渐达到身端步稳,动作连贯圆活,节节贯串,上下相随,周身和谐,动如流水静若山,慢如行云疾似电的境界。

三、太极体用,做和谐的践行者

“舍己从人”“不丢不顶”的训练原则,能使人逐渐放弃原始的自卫与攻击本能,学会舍去深层的主观偏见和似乎身不由己的障碍,服从内外客观形势,从而极大地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不违背、不破坏大自然的前提下把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的思路和途径,以“动中求静”“以静制动”的技理,把握“动静之机”,然后“得机得势”,最终达到动分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即走架、推手和散手中身心运动的随遇平衡问题。太极拳的体用原则,如:以静待动,沾粘连随,舍己从人,随曲就伸,不顶不丢,无过不及,我顺人背,黏走相生,顺势借力,引进落空,等等,无不体现出太极的和谐思想。太极拳的体用,不仅指拳术体用,同样也适用于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自然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和谐。太极拳教练就是要通过太极拳教学和习练让学员理解太极的和谐要求,进而领悟工作生活等等的和谐。太极拳在动作上,舒缓自在,不疾不徐,轻松流畅,挥洒自如,表现出气定神闲,淡定从容;从内容看,太极拳强调“以意为之”,平常中寓见巧思,平淡中体会充实,最终目的是由表及里调理身心。静心享受打太极拳时松沉空灵的心境之后,身心易趋于平和,工作生活将会更加轻松积极、和谐欣然。

猜你喜欢
中盘太极身心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关于杨氏太极拳‘三盘’的思考
太极马扎(三)
给身心降个温
太极Ⅱ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
集锦中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