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搏击与武术实战的区别及所思

2018-06-26 06:41张家奇
少林与太极 2018年6期
关键词:拳种习练劫匪

文/张家奇

近年来,网络和手机微信流传着一些传统武术习练者被现代搏击习练者“打败”的视频,并炒得沸沸扬扬。由此,引起了许多议论,认为“传统武术不能实战”、“传统武术打不过现代搏击”等。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传统武术爱好者的疑虑和思考:传统武术究竟还能不能实战?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差距在哪里?传统武术的出路在何方?等等。那么,几场擂台比武就能说明传统武术不能实战吗?擂台搏击和武术实战是一回事吗?

什么是“擂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擂台’原指为了比武所搭的台子;‘摆擂台’指搭了台欢迎人来比武;‘打擂台’是参加比武。”许多省市电视台经常播放“擂台搏击比赛”,如河南卫视的《武林风》、青海卫视的《昆仑决》、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等,还有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散打等等比赛。许多省、地、市也经常举办一些擂台搏击类比赛。这些擂台搏击类比赛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规则”,要求所有参赛者都必须认同和遵守。这些“规则”主要包括:一是有固定的场所,如台子、圈子、绳圈、笼子等。二是有禁忌规定,如禁击后脑、颈部、裆部,禁用肘击、抓挖、插眼、锁喉、牙咬、反关节等。三是有时间规定,如每场几局,每局几分钟。四是有已知的对手,赛前可以了解和掌握对方的基本情况,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五是要佩戴一定的护具,如手套、护头、护胸、牙套等。六是有裁判,如场裁、边裁等等。各类搏击比赛的“规则”有所不同。由于“规则”的规定,参赛者可能得势不得分。这些“规则”都是刚性的,主要目的是既保持比赛的观赏性、娱乐性,又保护比赛者的安全,因为这是一种竞技比赛,是举办者或媒体的商业行为。

什么是“实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实战’就是真实的、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打斗,国家之间的战争、战斗。实战不同于体育、竞技、运动这些虚拟场景的行为,是真实行动和产生相应结果的行为。”武术实战就是运用武术的技能,真实地(非虚拟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格斗。武术实战与擂台搏击比赛不同。一是没有固定场所,遇到情况随时开打;二是没有各种禁击、禁用限制,以制服、伤及对方而令其失去战斗力为目的;三是没有时间限制,降服对方即可,不敌对手也可以随时撤退;四是不能预知对手且没有重量级别和年龄限制,如突遭恐怖分子袭击、歹徒抢劫、泼皮无赖耍横等等;无论高矮、胖瘦、壮弱都可能成为格斗的对象;五是没有护具,随时随地,抓啥是啥,既当武器,又当护具;六是没有裁判员说开始、暂停和结束,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等等。所以说,武术实战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规则”,有道者打斗时会将法律和道德作为心中的底线,无道者则心中无所顾忌。

前一段时间微信中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据说是两名司机因为停车位发生争执,后来发展到肢体冲突。此情状正好被大街上的监控录像拍到:两人一高一矮,从打斗情况看,两人似乎都会些拳脚。高个子先是几拳,打得矮个子只有招架之功,接着高个子又将其摔倒在地;矮个子起来后,开始回拳还击,随后使了一个“旋风脚”或叫“高鞭腿”的动作,正好击中对方的脖颈。高个子立刻倒地,口鼻出血,肢体抽搐,不省人事,矮个子见状也不知所措。

前些年,央视曾报道过北京一个出租司机制服劫匪的事迹。一位“的哥”在路边等客人,遭遇一劫匪持刀抢劫。劫匪逼司机下车并交出财物,不料司机曾练过武术。“的哥”假装顺从,下车后乘其不备,使了个“顺步鹰捉”,在跤术中叫“脑切子”的动作,将劫匪打翻在地。劫匪头部重重着地,失去了反抗能力。最后,“的哥”将劫匪交给了警察。

从两个实战例子可以看出,由于没有“规则”的限制,胜负会在瞬间决出。矮个子将对方打死或重伤,触碰了法律底线,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出租司机守住了法律底线,成了“勇斗歹徒、见义勇为”的英雄。因此,笔者认为擂台搏击比赛同武术实战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不能画等号。假如将例子中的两对人放在擂台搏击比赛中,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没有“规则”的限制,就会“阳招”、“阴招”一起使,“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所以说,几场擂台搏击比赛的胜负不能说明传统武术不能实战,不能说明传统武术打不过现代搏击。那个在擂台搏击中被“打败”的练传统武术的人代表不了传统武术,也代表不了他所练的“拳种”,只能说那个练习传统武术的人在擂台搏击比赛中打不过那个练搏击的人。拳无好坏,主要看你的体能、功力、技战术水平以及抗击打能力等方面如何。

毋庸讳言,现在传统武术习练者的实战能力普遍弱化,越来越不能打,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一些擂台搏击比赛中,传统武术习练者使人大跌眼镜,更与人们通过影视、小说、传说中所想象的“侠客”“隐士”、“武林高手”大相径庭。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的安定和谐、法制的健全和治安状况的好转,传统武术的实战机会会越来越少,同旧时的杀敌报国、看家护院、保镖走镖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以此作为谋生、养家糊口的手段的人不复存在了。因此,传统武术的实战功能逐渐弱化,而健身、养生和表演功能逐渐突出,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擂台搏击比赛自改革开放后,开始回到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各类擂台搏击比赛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这些擂台搏击比赛为专业、业余搏击选手和民间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会随之提高。在武术文化方面,擂台搏击比赛的娱乐性、观赏性、刺激性恰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并且在“规则”的保护下,参赛者的安全能够保证。擂台搏击比赛是一项竞技运动,就像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体操、田径、举重等一样,对体能的要求非常高,每个参赛者要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限。擂台搏击参赛者每天各种训练至少七八个小时,这是速度、力量、耐力、躲闪、技击、抗击打能力等的保障。由于对抗性很强,又在“规则”的规定下必须打够几局,也要求参赛者有充沛的体能。因此,擂台搏击比赛是适合于年轻人的赛事,一般年龄在18岁至35岁为最佳。擂台搏击比赛正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

反观民间传统武术,现在习练者大多没有进行过激烈的对抗训练,即使有一些对打练习也是规定的套路,太极“推手”练习多数也是“点”到为止,其激烈程度远不如擂台搏击。近些年,有许多拳师开始注重实战教学,进行散手的对抗训练,使一些传统武术习练者的实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许多教练还是过多地注重一些技法、用法的教学和训练。另外,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大多数传统武术习练者的练习时间每天不过在二三个小时,与擂台搏击习练者的训练强度还有不少的差距,所以在擂台搏击比赛中不占优势也属正常。

传统武术的出路在何方?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愿不愿意随着擂台搏击比赛的节拍一起起舞?笔者认为,传统武术习练者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大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走多元化的道路,在保持健身、养生和表演功能的同时,要不断摸索传统武术职业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路子,尽快摆脱传统武术不能上擂台的窘境。

近些年来,有些媒体和一些武术家在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中央电视台2007年推出的《武林大会》,先期组织了五祖、梅花桩、形意、八极等拳种的擂台比赛,制定了比赛“规则”,受到了业界和电视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但是,也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异义。有评论道:“俺亲眼看过‘螳螂拳’‘蔡李佛’‘咏春’等,但是在《武林大会》中,如果不是电视上事先说明,我怎么也看不出各种拳的差别来。”“《武林大会》不是像蛮牛一样把对手往台下推,就是抱着摔跤,很难看出有什么技战术含量来。”1954年,太极拳吴公仪与白鹤拳陈克夫的一场擂台较量,被有的人评论为:“还没我小时候见过的练家子打野架好看”。这些疑问主要表明,比赛中看不出各拳种的特点,尤其是不懂武术的观众,更是感觉同其看武侠小说、影视作品中的打斗场面相差甚远。为什么对这些专业的比赛会有这样的评论呢?其一是任何格斗所用的攻击、防护的动作都是相似的,比如拳击的“直拳”,不就是形意的“崩拳”、太极的“搬拦捶”吗?“勾拳”不就是形意拳的“钻拳”吗?“摆拳”不就是太拳极的“弯弓射虎”或“单风灌耳”吗?其二是各类搏击、散打的技击动作大都出自传统武术的散手技法,或者说许多搏击的技法和传统武术技法一致。其三是传统武术一旦有“规则”的规定,就会有各种限制,许多技击特点就不能够显现出来,当然,这也是为了比赛者的安全。所以,传统武术各“拳种”一旦走上擂台,就会同擂台搏击比赛一样,看不出各个“拳种”的特点。搏击术是擂台竞技的产物,不是一个“拳种”。实际上,许多擂台搏击习练者也练习过传统武术,或者是从传统武术转向擂台搏击比赛的。

传统武术如何走好职业化、专业化道路,既要保持中国传统武术的原来面貌,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功夫,又不失比赛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商业推广价值,制定符合中国传统武术特点的竞赛“规则”,是传统武术职业化、专业化的关键环节,是摆在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和追求。

猜你喜欢
拳种习练劫匪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劫匪是如何消失的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劫匪是如何消失的
遇劫匪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术套路的本质研究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