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
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县城北面10公里处,古代金溪至东乡大路挨村而过,村前一溪如带,良田万顷,村口有需四人合抱的老樟树一株,保留了赐福庙和紫澜阁遗址,村后树竹繁茂,鸟鸣林幽。
竹桥村有总门楼远案崇麓岭与近案黄婆岗,始建于元末明初,為风水师廖禹先生所定。总门楼前为“品”字形排列,周围有石栏杆围成的多边形古井三口,寓意喝了这“品”字形井的井水,不管是为人、为学、经商都要讲究品德。门楼内房舍俨然,鳞次栉比,户近两百,从超千丁,村内有水塘七口,全由石块砌成,中间为一月塘,形成七星伴月之象。俯瞰全村,形似一把巨扇,确为当代金溪一个古风犹存且保存较好的村落。
走进竹桥,人们仿佛走进了100多年前的过去。100余幢明清建筑保存完好,蔚为壮观。竹桥村前有上、中、下三个门楼和一个总门楼,不管红、白喜事,三个门楼是必经之路。村后有三个山门直通后山,过去是专门为防范强盗、土匪而特意设立的退路。房屋为清一色的板石墙基,一般高1.5米,最高的有2米,而且连成一体。村里的排水沟都是用石块砌成,成为一个封闭式的防御系统。排水沟自北向南流入村中的七口水塘中,一条东西向直街与十来条南北或东西向小巷交接。弯弯曲曲的巷道,均用青石板铺成,有的巷仅2尺宽,两人相向而行需要和和气气地相让才能通过。
竹桥村有明代所建的民居8幢,明代祠堂1幢(文隆公祠),其余为清代建筑,均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显得朴实素雅。高高耸立的山字墙,既有艺术观赏价值,又有防火防风的实用功能。民居多为上下两堂,仅有一幢明代所建的民居分上下四堂。厅堂居中,左右为卧室,中间是一方天井,上露天光,厅堂采光全赖于此;下为石砌的泄水池,天井四周檐水如四柱珠帘流入池中,随即排出而不四溢。明代及清初住宅大门开在东侧,其他宅第的大门则开在正中。门楣、屋檐、雨檐及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磉、天花板等多有雕绘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建筑群中有三组建筑群更有特色,分别为“文林第”“十家弄”“八家弄”。建筑群中均设有三门,即总门、巷门、大门,分别有并排四栋或三栋式样相同的房屋由耳门相通,雨天往来并不湿脚。更让人称奇的是,中门楼前的空地上,隐约可见用青石板铺就的一个“本”字,门楼后有一个“人”字。本者,根也,这个“本”字告诉一代代的竹桥人,不管在外读书做官,还是经商致富,你的“根”都在这里。落叶要归根,人不可忘本,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所在。因为这个“本”字,家族才有一种亲和力,民族才有一种凝聚力。“人”和“本”二字连在一起,大概竹桥先人已经意识到“以人为本”,而且教育后人不要忘记这一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