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兰
父母亲大半生聚少离多。他们真正安安稳稳在一起生活,是在离休以后。朝夕相依相伴,他们感到很幸福,但同時也发现了各自在情趣和爱好上的差异。对此,他们不强求一致,互不干涉“内政”,或者各退一步,进行一些必要的自我调节,以适应、照顾对方。因此,两人生活得很和谐。
父亲好静,爱看书,母亲从不打扰他。母亲相对来说好动,有时出去拜访同事朋友,或受人之托,给人介绍对象,父亲也从不干涉。两人的差异还表现在对电视节目的选择上。母亲爱看电视连续剧,父亲则爱看京剧、豫剧。当电视节目时间冲突时,父亲便退避三舍,由母亲来主宰频道。可连续剧一连几十集,于是,在有适合父亲口味的节目时,母亲也会忍痛割爱放弃一两集,让父亲饱饱眼福和耳福。如今,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也渐渐地喜欢上京剧和豫剧了,一个人的爱好变成了两个人共同的爱好。
离休在家除了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外,最重要的便是一日三餐了。做饭,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对吃了几十年食堂的父母亲来说,却是一个新课题。父亲不会做饭,因此,这一重任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但母亲在这方面也不擅长,加之身体不好,又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所以两人的伙食,只能说是对付。营养和热量虽足以维持健康,但是既无色香又无味儿。不过,母亲做什么,父亲就吃什么,从不挑三拣四。父亲对母亲做的葫芦搅茄子的“八宝菜”还总是赞不绝口:“很好,很好。”“不错,不错。”母亲得到自己唯一的服务对象的欣赏称赞,就更加安于现有的烹饪水平了。
前些日子,父亲因脑血栓住进了医院。患有心肌梗死的母亲要去探望,父亲和我们兄妹怕她爬8楼心脏受不了,不让她去。于是,我们就成了两位老人的信使。每次我们去医院,父亲都要给母亲写几张小纸条,除详细地向母亲汇报病情外,还总要母亲注意身体,注意安全,甚至连如何擦地、如何刷厕所都仔细交代(因为以前一直是父亲负责打扫卫生)。母亲读后也写回一张纸条,载明家里的情况,让父亲放心。
家里少了另一半,显得空空的,母亲嘴上说着父亲在医院她更放心,可眼神里写满的思念却瞒不过我们。
父亲呢,在医院才输了两个星期的液,刚刚觉得脚落在地上不像踩在棉花上了,便盘算起出院的事儿了。
人到晚年,真的离不开另一半。老伴老伴,真是老来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