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久,刘海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指出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了若干意见,并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养等工作任务。为落实该《意见》精神,2018年2月1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央编办共同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该《计划》指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并强调要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准备实施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2]。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5》统计,我国目前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约63万,其中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约57万。这支体育教师队伍承载着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重任。但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却存在较多问题,如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素养不高、运动技能不强,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家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大力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总任务不相适应。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刚毕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技能较差,无法胜任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整体质量不高的原因,不仅与本科教育培养有关,还与体育教育专业生源质量有关,更与体育教育专业普通高考对运动技能的要求不严有关。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源头上加强体育教师的选材,选拔出文化学习好、运动技能强的优质生源。为此,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该《意见》提出了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办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体育教师;同时还提出要修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普通高考体育测试办法,提高体育技能考核要求[3]。为做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普通高考体育测试办法的修订,笔者对全国各地普通高考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考试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系列政策建议,旨在为推动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招生考试改革提供参考。
根据2016年各省(区、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体育类运动技能高考办法,目前全国31个地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高考中,湖北、安徽等13个地区只考试考生的身体素质;北京、上海等16个地区既考查考生的身体素质,还考查专项运动技能;江西省在测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综合考察考生的篮球、足球技能;湖南省除了考试身体素质与专项运动技能外,还要求考生从篮球、排球、足球当中选一项作为辅助项目进行考试(见表1)。
表1 全国普通高考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考试模式情况
由表1可知,采用“身体素质”模式的有湖北、河北等14个地区,使用率为45.2%;采用“身体素质+专项技能”模式的有黑龙江、辽宁等15个地区,使用率为48.4%;江西省和湖南省各采用一种考试模式,即“身体素质+综合技能”模式和“身体素质+专项技能+辅项技能”模式,使用率各占3.2%。新疆地区已发布通知,从2017年开始将取消专项技能考试,只考试考生的身体素质。届时,全国不考查专项技能的地区将达到15个。
1.2.1身体素质考试内容从2016年各省(区、市)普通高考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考试设置的考试内容来看,身体素质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但具体到每一种素质的考查,各地采用的考核内容和考查方式则有所区别(见表2)。
表2 各地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考试中身体素质内容运用情况
1.2.2专项运动技能考试内容截止2016年,全国只有17个省(区、市)在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高考中设置了专项运动技能的考核,占54.8%,其他地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运动技能高考不考查专项运动技能。而根据对1 615名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调查,55.5%的考生表示自己参加了本地体育类高考的运动技能考试,调查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在这17个考试专项技能的地区中,除江西省要求考生考两项专项运动技能外,其他16个地方的考生只需要从规定的项目中选择一项作为专项运动技能进行考试即可。这17个地方体育类专项运动技能高考的专项技能运动项目设置大同小异,但在专项运动技能的数量选择方面差别较大(见表3)。
表3 全国17地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高考专项技能运动项目设置情况
根据各省(区、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考招生考试的安排,各地在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考试工作的组织安排上有一定差别。有的省份只设置一个考点,所有考生都集中在同一天到这个考点参加考试,如北京、上海等地;有的省份设置一个考点,但全省考生分批到考点参加考试,如安徽、福建等地;有的省份设置了多个考点,但所有考生在同一时间内分别到各个考点参加考试,如江苏省;有的省份设置了多个考点,考生分批到不同的考点参加考试,如新疆、浙江等地。据此,将全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高考的组织形式概括为“一个考点,分批考试”、“一个考点,统一考试”、“多个考点,分批考试”、“多个考点,统一考试”等4种情况(见表4)。
各省份在安排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高考时间上存在着差异。有的省份安排在每年初;有的在文化高考结束之后;多数地方安排在文化高考前的2~3个月进行考试(见表5)。
表4 全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高考组织形式一览表
表5 各地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高考测试时间安排
由于各地报考人数和组织形式不一样,完成运动技能考试的时间安排也不同。有的地方一天即可完成考试,而有的地方则需要好几天,甚至五六天方能完成考试(见表6)。
表6 各地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高考测试天数安排
比较后发现,考生人数较少的地区趋于安排在一天考试,而考生人数较多或者地域面积较广的地区趋于安排2天或更长的时间进行考试。相对来说,考专项运动技能的地区比不考专项运动技能的地方所花时间要长。但也有例外,如湖北、福建、安徽等省份不考专项技能,也安排了2天或者更长时间进行考试。
调查发现,只有34%的考生表示因自己看好体育专业的就业前景、愿意从事体育教育事业而参加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考试;33.9%的考生表示自己想借体育为跳板考更好的大学;23.9%的考生表示自己因为文化成绩差,仅靠文化成绩升学无望,想借体育考上大学;还有8.2%的考生选择了其他原因(见表7)。
表7 学生报考体育教育本科专业高考考试的原因
另外,大部分考生在高中期间从事体育训练时间较短,受训时间既包括高中阶段接受专业训练时间和接受专项技能训练的时间。调查显示,共有33.9%的考生在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不足1年,其中14.4%的考生的训练时间不足半年,4.1%的考生的训练时间在3个月以下,甚至有不接受体育专业训练而直接参加考试的考生;此外还有30.4%的考生在高中阶段参与专项运动技能训练的时间不足半年。多数考生是到了高三发现自己仅凭文化成绩升学无望,临时改练体育,经过短时间的突击训练,身体素质、运动专项水平都不高,但这部分学生文化成绩相对比纯体育的考生要好,反而能顺利通过考试进入高校进行体育教育专业学习。调查结果与广大专家和体育院校领导的判断是相符的,即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生源的低素质对提升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不利。
综观全国31个省份的考试,有10个省份未进行耐力素质考试;湖南未进行力量素质考试;除湖南、湖北等4省外,多达27个省份未进行灵敏素质考试。片面的考试内容不仅不能反映考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在调查中,有18.5%的体育教育专业新生认为本省份设置的考试项目一般或不合理,说明部分地区的考试项目设置确需改进。对于是否应该在考试中考核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调查显示,78.9%的体育教育专业院系领导认为只考试身体素质并不能全面反映考生的综合素质,82.0%的体育教育专业新生和92.1%的体育教育专业院系领导认为有必要在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考试中进行专项技能考试。
表8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高考身体素质考试内容情况
全国31个省份中,北京、上海等24个地区都将考生集中在一个考点进行体育教育专业技能考试,这种考试的组织形式从场地设施、环境等外部条件上能保证对每一名考生都是一样的,公平公正度较好。而湖北、浙江等7个省份的运动技能考试安排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考点进行(见表9),考点较多,同一项目的考试和评判尺度则会存在差异。
表9 运动技能考试多考点地区一览表
以湖北省为例,考生第一天在华中师范大学进行100米跑、二级蛙跳和三角形障碍跑考试,第二天在湖北大学进行原地推铅球、五米三向折返跑和800米跑项目考试,两个考点之间相距30多公里,考生在两个考点之间来回颠簸,舟车劳顿,浪费了大量体力和精力,严重影响其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经现场访谈发现,很多考生和体育教师教练对这种考点安排不满,希望能将考点安排在一个地方,既方便管理,也节省开支,更能让考生保存体力,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江苏省将考生安排在同一时间段的多个考点进行考试,这种方式考点数量较多,每个考点的裁判员水平不同,场地设施、外界环境等也不一样,难以保证每个考点的考生都能在相同条件下公平竞争,不能全面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地区因为地域广阔,均设置了多个考点,采取就近安排原则,考生分批到离自己最近的考点进行考试。客观上说,这种方式也不能保证各个考点的场地设施、外部环境等条件一致,不利于考生公平竞争。
关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考试时长的问题,目前各地安排运动技能考试的时间从1天至6天不等。其中北京、上海等9个地区的考生完成所有考试所需时间最短,只需1天;甘肃、安徽等7个地区的考生完成所有考试则需4~6天。其中重庆5天、甘肃6天。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有 42.0%的学生认为考试总时长2天为好。考试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各地的考试项目多少来确定。北京、河南等只安排1天时间就考试完毕的地区的考生普遍反映,1天之内完成所有考试项目时间太赶,往往上一项刚考完下一项就已开始,中间没有休息时间,考生无法发挥自己平时的训练水平。据调查,在考试中发挥失常的考生中,21.6%的考生认为自己发挥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试安排太紧凑,上一项考完还没休息好就考下一项。但考试的时间也不能太长,考试期间考生的神经高度紧张,如果时间太长,不仅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还会增加考生和体育教练员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与此同时,考试时间拉的太长对承担考试任务的学校和城市压力也较大,因考试期间人员大量集中,对考区周边的住宿、交通、餐饮、安保等工作都有较高要求。另有11.1%的考生表示自己考试发挥失常是项目考试的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有陕西籍考生反映,考试时部分考生的800米跑没安排在最后一项进行,800米跑完之后体力下降,导致后面的项目考试不能正常发挥。
对比各地的运动项目考试评分标准后发现,存在同一考试项目在不同的地区评分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以男子铅球项目为例,甘肃、北京、辽宁都使用5公斤的铅球。假设某一位考生的铅球成绩为11.00米,按甘肃省的评分标准他只能得71.54分,按北京市的评分标准他能得76.28分,但按辽宁省的评分标准他能得81.48分。三者之间最大分差为9.94分,将近10分,差距非常大。这种考试项目相同,但在不同地区的评分标准却不一样的现象,反映出评分标准的不统一,有必要尽早进行修订。此外部分项目的评分办法也有待商榷。以甘肃省男子100米跑为例。其得分是随着时间的等差递增而得分递减的,二者呈线性相关关系。如成绩为11.30秒,得分为70.00;成绩为11.33秒,得分为69.25;成绩为11.36,得分为68.51;成绩为11.39秒,得分为67.77。这些成绩均相差0.03秒,得分均相差0.74分。在短距离跑项目上,这样的成绩计算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采用累进计分法进行计分可能会更好。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考试作为全国普通高考的一部分,在教育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考试也需要理念先行,用理论指导实践。目前,具体考什么、怎么考、为何考、怎么评分等都是各地自己制定政策,缺少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性文件。根据调查反映,大家都希望国家有关方面尽快出台一个全国各地统一适用的综合性文件,从理念、方法、标准和要求等方面给予指导和要求,从而加强对各地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高考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技能高考测试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从源头上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生源,确保能调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报考积极性、参加运动训练的必要性。
一是改进考试项目设置,加强考生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科学设置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考试的考试内容,是选拔到合格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关键一环。首先要做到身体素质考试内容全面化。设置的测试项目需直观反映考试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及协调性等各项身体机能能力。第二,各地可在遵从整体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专项运动技能的测试内容。具体运动项目设置要包含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游泳、健美操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设置冰上、雪上项目等,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二是完善各运动项目考试评分标准,提高运动技能考核要求。要规范和统一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考试评分办法。“统一考试尺度不仅有利于规范考试操作程序,还能为广大考生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考场氛围[4]。”此外,要修订部分评分标准不合理的项目。评分标准的上升幅度应与成绩提高的难度成对应关系,宜采用累积记分的办法计分,而不应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专项技能评分方面,要加强客观量化评分,尽量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目前部分专项技能考试的成绩评价方式主要以“技评”“达标”“技评+达标”3个类别组成。“达标”评价主要以时间的长短、距离的远近等而决定,受人为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小;但“技评”容易受考官的个人喜好及情绪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最终的裁决出现偏差[5]。
三是加强考试现代技术保障。据学生反馈,部分地区应该采取电动计时器计时的项目并未采用电动计时,如宁夏的100米跑、北京的绕杆跑项目。采用先进的考试仪器与设备进行电动计时,考试既客观又精确,还能节省时间和人力,最重要的是能最大限度地排除一些人为违规因素,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科学性和精确性[6]。有条件的地区要修建大型室内场馆,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转室内考试,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考生发挥不理想;若无室内场馆,如遇下雨应该立即停止考试,而不是等雨下的越来越大时才停止考试,否则对雨中考试的考生不公平。根据调查,在考试发挥欠佳的考生中,有43.0%的考生表示是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自己发挥失常,其中以下雨和刮风考试的考生居多。此外,有必要引进录像回放技术,对考试进行全程监控。若考生对其成绩有疑问可以进行录像回放;若出现徇私舞弊行为要保证有据可查。
目前除新疆地区外,其他省份的考生均是先进行全省体育专业技能统考,再参加全省文化统考,二者均过达标线的考生经高校择优录取,就有机会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学习。且各地体育类考生运动技能考试并没将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开,即这两个专业统考的内容是一样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分。因此有学者提议,可将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区分开来,以根据其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在考核方式、技能要求、录取方式等方面对考生作区别对待[7];还有学者提议,体育教育专业可以采取分段考试淘汰的办法进行人才选拔,即“首先进行身体素质的考试,身体素质考试及格获得其考试及格证者方可进入专项运动技能阶段的考试程序。考生在身体素质与专项运动技能的任一考试阶段,其分项成绩不及格者都将被淘汰,最后以上述两个考试阶段成绩及格者的分项综合成绩作为评定其体育专业能力的依据[8]。”
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严重不足,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所以,在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方面,也可适当给边远地区的农村学生一些政策倾斜。如各个高校可以划分一定名额单独招收偏远地区的农村体育教育专业考生。这也是对“改善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政策的积极回应。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考制度恢复开始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这40余年来,通过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为高校选拔了数以百万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有些招生考试办法已不合时宜。为提高生源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能力,需要对旧的招生考试办法进行修订,并提高选材标准,以招收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怀的学生。“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2]”,为繁荣国民体育教育,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好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www.xinhuanet.com.
[2] 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
[4] 张丽华,徐细根.2000年江西省高考体育“4+综合技术”考试项目实施效果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78~281.
[5] 杜放,年青,王林昆,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术科项目设置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2):60~64.
[6] 朱惠平.甘肃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设置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9(5):133~134.
[7] 徐康康,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120~126.
[8] 房嘉怡.重庆市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