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雷霞管丁玲马桂芳罗胜伟南考黎昱季牟亮(甘肃省合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7000)
杨振沈钦森宋宝平 (甘肃省合作市卡加道乡畜牧兽医站747000)
包虫病是寄生于犬、狐狸、狼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涤虫中涤期幼虫—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人、牛羊等动物而引起的一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制约畜牧发展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各牧业县 (市)棘球蚴的感染区域性差异随不明显,但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合作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于2015~2017年在定点屠宰场进行牛羊脏器包虫病检测,共检测牛羊3653头,平均感染率达8.54%,并且人患包虫病的病例也有上升趋势,给全州广大牧民群众造成严重的身心健康及经济负担。其主要原因是州内牧业均有饲养犬的习俗,牧区动物的脏器又是犬的主要食物,因而其粪便中的虫污染水源、牧草及畜舍环境,这些被污染又被牛羊等家畜随吃草、饮水而感染棘球蚴病,这一恶性循环加剧了包虫病的上升趋势。因此,阻断中间传播途径是减少包虫病在甘南牧区流行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全州人民身体心健康,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对包虫病防治的决心,合作市此次试验的目的性很明确,为今后防治全州包虫病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也为防治包虫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甘南州合作市卡加道乡其乃合村的本地犬,24~48月龄,共计20只。
吡喹酮咀嚼片一次一片,每片0.1g由北京中农华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兽药字 (20016)010012904。
1.3.1 试验分组
按试验要求随机抽样将其编成2组,每组10只,一组喂食吡喹酮咀嚼片,一组做为对照组。
1.3.2 给药途径
口服。
1.3.3 试验前处理
将20只试验犬隔离饲养10d,在此期间,不能喂食牛羊脏器,并观察无异常后进行,进行试验前的驱虫净化,剂量吡喹酮和剂量抗蠕敏口服。
1.3.4 感染原头蚴
(1)包囊来源:从合作市鑫羚及伊丰源牛羊定点屠宰场收集患包虫囊的羊病肝、肺,5℃左右存放一周。
(2)采集原头蚴用750me/L,酒精对患包囊的肝脏、肺脏表面进行消毒,在无菌状态下抽出囊液,剪开外囊壁,取出内囊,并将内囊外翻,用抽出囊液冲洗外翻的内囊,使原头蚴自然脱落,收集原虫幼,用囊液定容。按倍比稀释法收取当量体积充分混匀的上述原头蚴混悬液,用适量10g/L胰蛋白酶 (含胆汁)消化,37℃水溶 15min,期间充分摇动3次,然后抽取该悬液,镜枪计数。按倍比稀释法推算出原头蚴总含量,分装10万枚/管。
(3)试验用犬人工感染细粒棘球涤虫,对试验犬感染上述分装原头蚴,1管/d。
1.3.5 驱虫试验
感染原头蚴30d后,给第一组按剂量将试验药品投喂试验犬,让其自动吞食两次,对照组不给药。
1.3.6 剖检试验
投药后72h,分别将试验的20只犬麻醉处死,取其小肠,沿纵轴剪开,放置38~40℃的生理盐水,促便细粒棘球涤虫能正常脱落,仔细查看肠表面,计数试验用犬荷虫情况,抽样镜枪虫体发育情况。
1.3.7 驱虫效果按粗计驱虫率公式判定驱虫效果
粗计驱虫率 (%)=(空白对照组平均残留虫体数-试验组平均残留虫体数)/空白对照组平均残留虫体数×100
吡喹酮咀嚼片对高寒牧区犬自动吞食后对犬细粒棘球涤虫的驱治效果,见附表。
(1)服药后临床表现,试验用犬服药后均无异常表面,吡喹酮咀嚼片的自动吞服率达90%。试验用犬必须100%吞服吡喹酮咀嚼片是完成本试验的第一任务。
(2)犬是细粒棘球蚴绦虫的终末宿主,也是防控包虫病的关键,本试验成功地人工感染细粒棘球蚴虫犬是顺利完成终末宿主驱虫疗效试验的先鲜绵羊肝脏原头蚴最好。
(3)驱虫效果:解剖后,分别检查服药组和对照组犬何荷虫量,其中对照组试验用犬100%感染细粒棘球涤虫,荷虫强度数4185~14278条,每犬平均荷虫5672条。试验对照组无细粒棘球涤虫。疗效结果表明,吡喹酮咀嚼片对高寒牧区犬细粒棘球涤虫达到100%驱虫率。防治包虫病给高寒牧区提供了依据,以此加以推广。
(4)解剖犬科动物的方法检查绦虫的这种方法,准确率高,但用人力多,并耗时量大。
(5)原头蚴成活率及荷虫强度数较低,是否与气候、犬大小、品种有关还需进一步探讨。
(6)吡喹酮咀嚼片人工服喂犬后对细粒棘球涤虫取得100%的驱虫率,说明在国内驱治包虫病时可作为首选药品,而且方便、简易、本成低。
附表 吡喹酮咀嚼片对高寒牧区犬自动吞食后对犬细粒棘球涤虫的驱治结果
(1)加强对犬的管理,积极开展犬的驱虫治疗,月月驱虫,犬犬投药。
(2)加强屠宰管理,凡开展集中家畜屠宰的机构和市门应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卫生监督,严格处理感染包虫病囊肿的内脏,决不能乱扔和喂狗,对牧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禁止用脏器喂犬。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