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红媛
【摘 要】在新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冲击,部分教师受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动摇了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崇高職业理想信念,而将时时处处谋求个人利益作为生活目标,丧失了教师的基本道德操守,师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探讨了师德的内涵,阐述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师德建设;四有教师;培养策略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表现为教师自觉形成的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总和。它应该包括两个层次,即伦理学视角下的底线伦理与美德伦理,既有外在的底线规范,又有内在的伦理认同,也就是作为一种美德的师德。
(二)教师职业道德道德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证明,通过教师把前人积累的知识和人们的间接经验直接传播给年轻一代,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最佳途径。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寡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成正比;劳动生产率同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都直接与教师的劳动有关。教师通过劳动,提高了一代代新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策略
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具体来说,可以完善师德制度、建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建构自主道德意识。
(一)师德制度的完善
在师德规范建设方面,要注意表述上的明确性、内容上的全面性、目标上的层次性。在规范的表述上要明确、详细,尽量少使用模糊的词语,便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和操作。在师德规范的内容上要全面具体,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无论在教育境界层次、教育理解层次,还是在从业态度层次与爱生层次,不可能是完全划一的,所以,我们需要界定相应的师德建设目标层次。
在师德教育方面,师德教育要注重从灌输走向养成。虽然师德灌输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实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其负面影响已越发明显。我们应该顺应潮流,注重师德的内化与养成。具体来说,一方面,师德教育要尊重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应成为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角。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贴近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能反映教师的需要。
在师德评价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制度。面对师德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科学的路径加以完善,应注意把握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原则。首先,评价主体应体现出多元性。学校领导、学生、同事、家长和教师本人都应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其次,评价方法应体现出综合性,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由此,需要综合教师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等因素,对教师道德素质进行整体的定性评价。
(二)建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时强调:“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须尊师……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一环,尊师重教的风尚有着不可置否的社会地位。这种风尚的营造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单单是某一群体或组织的任务。为此,国家首先应大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为教师提供优越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其次,学校也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不断满足教师需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实行民主管理,让教师对学校的重大事件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的主体积极性。再次,媒体宣传要以弘扬正能量为主。应该看到,师德“失范”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对于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事实,“要加强媒体在师德宣传中的作用,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的职业”。
(三)建构自主道德意识
在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师德主要是作为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发挥作用,督促教师履行职责,约束教师的言行。这种外在的规约只能约束教师的外在行为,始终无法引发教师自身内在的自律精神。最终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使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而言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内化为教育者的道德信念,又外化为教育者的道德行为。
内化于心。师德的内化过程应是师德自律精神的养成过程,即对师德规范的自觉认同,并激发起师德情感,形成师德意志,最终使师德成为教师的自觉意识,并在教育行动中体现出来。教师的师德自律精神一旦养成,外在规约的作用将会减弱,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在我国,师德历来注重自律精神的养成,董仲舒的“善为师者,既美道,有慎其行”、《中庸》中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都强调教师应该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坚守道德律令,在有无规则的情况下都能做到表里如一。
外化于行。积极进行道德实践。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认知和观念层面,而是要把它转变为教育者的道德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不仅要内化为教师的精神追求,更要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周易正义》中的“为德之时,必先践履其礼,故履为德之基也”也说明了师德的养成不仅仅是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践履问题。师德的养成“必须紧密结合教育实践,为准教师营造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体验教师行为的自我关切性以及对学生乃至社会影响的深远性”。
参考文献:
[1]王立超.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2]付晓.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探索师德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
[3]火婧,闫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表现与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2016.
[4]赫兴无.新形势下中小学师德建设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6.
[5]刁继娟.浅析中小学师德践行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