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分析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

2018-06-24 08:40戴阿玲王蓉许智颖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戴阿玲 王蓉 许智颖

【摘 要】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而现该段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常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从职业岗位出发,明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达到职业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统一,技能学习与岗位要求相统一,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相统一。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

一、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发展,而且取得一定的成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迅速地发展并壮大起来,但是到目前还不是比较成熟、完善。各个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还是不能适应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存在培养目标与培养结果不相符等问题。很多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始终处于比较陈旧的状态,从而造成了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不过关。

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多次就职业教育问题进行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工学结合的模式,打破过去传统的只是注重书本理论的教学方式,大力提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与不同职业相结合,适当增加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进行社会实践的体验中能够快速成长。尝试着把学生的实习地点也作为课堂,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让学生们在明确工作任务、岗位责任和具体项目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一种产、学、研一体化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大力推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业技能学生们的就业问题,得到教育相关部门、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并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技能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客观的因素和历史原因的影响,在校企合作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实践过程之中出现的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对职业教育来说,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在与企业开展合作情况来看,双方合作的深度明细不足,停留在表面工作,合作效果难以得到真正体现,同时校企合作模式缺乏相应政策扶持法规,个别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在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约束下,把职业院校与他们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抛之脑后。

(二)目前高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院校课程改革与建设模式“千篇一律”,采用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基本是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特别容易导致学生厌学现象,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对毕业后的学生对跟踪研究不够

学生一旦毕业,走出校门,后期就和母校联系甚少,就算联系可能仅仅停留在和比较亲近的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联系的内容也仅仅是日常工作或者生活上一些琐碎事情,和专业改革和建设相关不大。

二、基于岗位分析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系统工程,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的具体合作事项需要在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下。不断建设和完善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在思想上统一。在制度上完善.并在行动上落实。而且在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中,企业的参与度直接影响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因此,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共建机制是基于職业岗位分析构建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前提。

(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校企合作的动力来源于校企双方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推动生产力的理念而形成的双方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从而使企业的长远规划、长远发展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学生的终身职业教育相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点是校企双方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利益、行为的法律保障。因此,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动力驱动机制,应由政府领导下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建立责任制度、评估细则,提供校企合作组织保障;政府制定相关细则应以企业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为突破点,在人力资源、企业职工技术培训、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多方面、多形式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开创校企合作互惠互利、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三)校企共同制定教材内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毕业生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教学内容较陈旧,跟不上企业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应该邀请企业参与到教材内容的改革,根据岗位要求来制定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专业以及今后岗位要求基本相一致,也能够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教材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应与企业共同磋商、确定,保证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四)跟踪毕业学生,掌握学生在企业状况,调整课程体系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分析现有方案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通盘考虑,修订出更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

以往研究很少关注学生的毕业去向以及就业之后学生对课程设计建议和意见。所以在高职课程体系中,我们讨论也许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加大对毕业生的跟踪,能够如实的反映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可以为今后课程建设提供一点建议。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可以对专业技术课程提出明确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导向的教学要求, 由此可能涉及广大一线教师的单元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 这也就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难点和重点与所在。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开发出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导向的单元课程, 是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的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

项目基金: 本文系杭职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岗位分析 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课题编号:JG20173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林等.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忠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在中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以福建理工学校“学生综合教育管理工程”为例[J].中国冶金教育,2010,(3):25-28.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