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母爱

2018-06-23 08:31刘凤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治愈奴隶制创伤

摘 要:母爱是莫里森小说中亘古不变的主题。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描述了一个疯狂到能亲手杀死自己女儿的母亲。尽管她的行为讓世人很不屑,但是这种似乎畸形的母爱背后隐藏的却是这位母亲难以向子女述说的痛。

这篇论文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奴隶制下,黑人母亲表达母爱的方式,以及这种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带来的母亲和女儿们的纷纷迷失,幸运的是,她们在黑人社区的帮助下,发现了自己的根且建立了自己的身份,自尊和自我价值观,渐渐忘记了悲惨的过去,走向了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母爱;奴隶制;创伤;治愈

作者简介:刘凤,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在1993年,因其小说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以及表达方式所富有的诗意性使美国现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充满活力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Taylor-Guthrie,1994: 6)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民族责任感的女性作家,莫里森的创作主要是基于美国历史,尤其是美国黑人历史来阐述奴隶制给黑人所带来的身体痛楚以及长期性的心理影响。小说《宠儿》就是分析了奴隶制给黑人母亲和女儿们所带来的巨大创伤。

莫里森对母性的定义是:母亲不仅需要养育和保护子女,而且要有治愈他们心灵创伤的能力(OReilly, 2004: 47)。然而,奴隶制在剥夺了黑人妇女们人权的同时,也扭曲了黑人母亲们表达母爱的方式,这也直接导致了世人甚至是她们自己的女儿对她们的误解。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就着重描写了这样的一位黑人母亲:在遭受了新来的庄园主人“学校老师”的非人待遇后,塞思产生了天堂是她的女儿最安全的容身之所的想法(Morrison, 2005: 251),因此在逃亡失败,奴隶主发现了她们的踪迹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免遭荼毒,塞思亲手杀死了自己刚刚两岁的女儿宠儿。

塞思之所以选择这样激烈的方式,还与她的童年经历有关。塞思是由一个独臂女奴隶所抚养长大的,因为塞思的母亲是一个下地奴隶,她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要在地里度过,根本无暇去抚育塞思,而因为像塞思一样的孩子在庄园里还有很多,塞思在独臂女奴隶那里也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怀,所以塞思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就想给他们最好最充分的爱,她将他们视为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部分,她容不得任何人做任何不利于他们的事情,她的爱是如此的浓,以至于一不小心就跨越了人与动物之间那条最基本的界限:谋杀自己的孩子。尽管她认为她并没有做错,但对死去的女儿的愧疚一直萦绕在她的心中,她想要去补偿,所以她一直没有驱赶那个已经影响了她们正常生活的鬼,只是因为她觉得那是她死去的女儿。

奴隶制不仅扭曲了母爱,也破坏了母女之间的关系,给母女双方都留下了难以言说的创伤。塞思的弑女行为使自己的日后充满了愧疚,每当屋子里的鬼出来作祟,塞思都不可避免地想到了痛苦的过去,她认为这个鬼之所以一直存在的原因是:她很悲伤,而她愿意成为那个与她共同承担的人。塞思想要尽自己最好的努力去补偿已经死去的宠儿,她也确实做到了,在她发现她们由林中带回的那个少女就是死去的宠儿的化身后,她将家里最好的一切都拿给了她,很快她与宠儿进入了一个只能容纳她们两人的精神世界:她们只为彼此而存在。但在塞思忙着忏悔过去的时候,她的另外一个女儿丹佛也受到了影响。尽管塞思一直都和丹佛在一起,但塞思只关心出现那个出现在她们屋子里的鬼魂以及她自己的过去,对丹佛的关照反而尤其少,而且丹佛也因为塞思的弑女事件受到了社区的驱逐,她们一家与整个社区的联系便中断了,没有人愿意再与她们家往来,塞思也不愿意主动去向她们解释原因,所以此后她们一家的活动主要就局限在了家里边,而偏偏这还是一间闹鬼的屋子,这导致丹佛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在两位哥哥纷纷因不堪忍受来自一个鬼的折磨而离家出走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她只能与家里存在的鬼交朋友来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

因为奴隶制,母亲无法履行向子女讲述她们的民族以及国家的历史的职责,因此子女们便没有了根,他们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们不明白怎样去建立自我身份以及自尊是为何物。这时社区便充当了治愈子女们精神创伤以及建立自我身份的载体(李, 2010: 36)。

黑人社区也承载了他们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历史以及价值观,在社区里,黑人们能感受到民族自豪感以及学会怎样去爱和对爱做出反馈,成为社区的一份子能使黑人们通过发现自己的根而治愈他们的精神创伤。在继承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治愈子女们的精神创伤方面,黑人社区的功能就与母亲的职责等同了,换句话来说,黑人社区是一种延伸的母爱。

在《宠儿》中,当塞思沉迷于与宠儿相见的快乐之后,她就不再去工作了,很快她们家里便没有了任何可以进食的东西,而且,塞思也在这种沉沦中日渐消瘦了,为了拯救她们这个家,丹佛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纠结之后,便勇敢地走出了家门去向社区求救,社区也慷慨地给予了她们食物并且帮她们赶走了那个贪欲日渐膨胀的鬼,她们一家与社区的联系又重新被建立起来了,塞思对过去释怀了,开始拥抱起了新的生活;丹佛也得到了治愈,勇敢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结论: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自然的一种爱,但是在奴隶制下,就连这种爱都被扭曲了,母亲们被迫采取了最为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母爱,给自己和子女们都带来了创伤,回归社区是她们能治愈自己创伤的唯一办法。

参考文献:

[1]Andrea OReilly. Toni Morrison and Motherhood: A Politics of the Hear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4.

[2]Toni Morrison. Belov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3]李翠肖. 宠儿和仁慈中的母爱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0.

猜你喜欢
治愈奴隶制创伤
压迫、复仇与融合
浅析吉本芭娜娜《厨房》中厨房的象征性意义
格罗瑞创伤后的女性自我
浅析《仪式》中塔尤创伤的根源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呆萌大白的“治愈”之旅
毛塔奴隶竟支持奴隶制
君主制、奴隶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会不平等的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