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谢同朴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四六五医院眼科,吉林吉林 132013;2.中国人民解放军94333部队航医室,山东潍坊 261051
白内障是由于眼部出现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引起混蚀所致,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遗传、局部营养障碍、老化、外伤、免疫与代谢异常、辐射、中毒等均会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当光线被混蚀晶状体阻扰时,使光线无法投射到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此病症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临床表现为单或双侧性视力减退,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被广泛应用于白内障疾病的治疗中,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由于不同的切口方式,会影响术后干眼症的发生。因此,该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对比该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38例)与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38例)术后干眼症发生几率,现报道如下。
随机抽取76例该院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标准,并根据不同的切口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8)、治疗组(n=38)。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7±10.1)岁,其中单侧 22 例、双侧 16 例;治疗组男19 例、女 19 例,年龄 41~77 岁,平均年龄(59.8±11.2)岁,其中单侧23例、双侧15例。将两组患者年龄、患病部位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全程参与。纳入标准:无影响分泌内科疾病者;无眼局部药物、口服药物禁忌证者;无眼部手术史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睑缘炎、慢性泪囊炎、面瘫者;青光眼;视神经病变者;遗传性眼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1]。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治疗,手术前3 d,对予患者0.3%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3次/d,手术开始1 h前,应用复方括毗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以保证瞳的充分散大,对患者眼球表面进行麻醉,于眼球3点钟处下角膜内边缘1 mm处,做一辅助切口[2]。即对照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即于11点钟位置做为主切口;治疗组应用巩膜隧道切口:即于11点钟位置将结膜囊打开,作一宽度为3.2 mm的巩膜隧道切口,于前房内填充粘弹剂,以保护角膜内皮。然后依次实施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等措施,吸尽残留状体皮质,之后于推注器帮助下实施后房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之后进行自动灌注,完全吸出残留粘弹剂[3]。切口不需要实施缝合处理,可自行闭合。术后给予所有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滴注6次,连续应用1周后减少使用频率,连续治疗20 d后停止治疗。
分析两组术后临床症状评分、临床指标(术后1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术后干眼症发生率。术后临床症状包括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红、分泌物黏附睫毛、晨起眼睑黏滞,将其分为4个等级,即0分为无症状,1分症状为轻度、2分症状为中度、3分症状为重度。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将1%的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内,应用记分制将染色结果记录,将其分为4个等级,即0分不荧光素着色为阳性;1分为散在点状荧光素着色;2分为略密集荧光素着色点;3分为密集点状着色。泪膜破裂时间:于患者向前直视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应用钴蓝滤光片,观察患者自眨眼后荧光素在泪膜中分布干斑所需时间,正常时间为15~45 s,如低于10 s,则为异常[4]。基础泪液分泌量:应有标准滤纸条,将其一端折弯,插入下睑缘2/3处,在不接触眼球的同时,轻闭双眼5分钟后,将滤纸取出,可从折弯处测定湿长毫米数;如湿长每5 min大于10 mm为正常;如每5 min低于5 mm则为干眼症[5]。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行t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红 分泌物黏附睫毛晨起眼睑黏滞治疗组(n=38)对照组(n=38)t值P值0.6±0.41.7±0.411.987<0.050.5±0.31.5±0.314.530<0.050.5±0.31.6±0.511.629<0.050.7±0.31.8±0.413.562<0.050.6±0.41.6±0.410.897<0.050.7±0.41.5±0.57.702<0.05
临床指标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比较(±s)
组别 角膜荧光染色结果(分)泪膜破裂时间(s)基础泪液分泌量(mm/5 min)治疗组(n=38)对照组(n=38)t值P值3.4±0.35.9±0.430.822<0.055.5±1.83.5±1.94.711<0.0511.5±3.06.5±2.67.764<0.05
治疗组术后出现干眼症患者5例,干眼症发生率13.2%(5/38);对照组术后出现干眼症患者16例,干眼症发生率42.1%(16/38),组间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962,P<0.05)。
白内障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统计表明[6],白内障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中老年眼科疾病的重点防治疾病。目前,在临床治疗白内障时,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被广泛应用于白内障临床治疗中,其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视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7]。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手术路径的逐渐优化,手术切口方式会影响患者泪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引发干眼症,不利于眼病的康复。
临床常用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方式较多,其中临床最常用的切口有透明角膜切口、巩膜隧道切口[8]。手术后,巩膜隧道切口会降低结膜上皮炎症,也会增加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故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治疗组 (5.5±1.8)s 低于对照组 (3.5±1.9)s,(P<0.05),水透明角膜切口后,角膜缘内角膜不规则,而巩膜隧道切口离患者的角膜相对较远,引起术后角膜不规则性相对较弱。当角膜缘内角膜不规则性较大时,会增加患者泪膜表面的张力,降低泪膜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术后临床症状的出现[9]。故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透明角膜切口会影响角膜的完整性,对三叉神经眼枝末梢及其周围神经产生较大损伤,从而降低角膜中央感觉及瞬目动作。而泪膜重建又是基础的瞬目,在每次进行眨眼时,瞬目动作会将小液粘蛋白、水液层分布于角膜表明,从而完成泪膜的重建,增加干眼症发生率[10]。故该次研究显示,治疗组干眼症发生率13.2%、对照组42.1%(P<0.05)。此外,该次研究与术后1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与刁婷婷[1][(3.43±0.33)分、(5.43±1.89)s、(11.3±3.2)mm/5 min]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相对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较显著,其对改善患者视力、预防术后干眼症发生几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刁婷婷.透明角膜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发生情况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126-128.
[2]邬可为,史才财.中西医结合治疗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3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6):461.
[3]孟克青,许衍辉,董玮.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3):108-111.
[4]王增智.不同大小角膜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0):1924-1925.
[5]韦锦山.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人工晶体植入术700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164-165.
[6]张松,张余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不同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2):27-30.
[7]刘晓熹.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6):125-128,132.
[8]高志强,侯瑞昌,张日新.不同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发生[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3(2):49-51.
[9]谢嫦燕.基层医院不同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62-63.
[10]凌宇,付鹏.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改变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13,26(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