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水产》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养殖基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上到治国,下到企业管理,要想发展,都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我们水产行业,无论是做种苗,还是饲料,亦或是动保,它的成长都需要口碑的一点一滴的累积。
从一年几十万、到一年几百万、再到一年几千万,南通东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南通东贝”)在动保行业逐步崛起。凭借的是什么?用东贝生物总经理章冬生的话说,“我们不着急,要认真做好每一个客户的服务,口碑就会一点一滴积累起来,逐步做大做强。”
如东,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闻名全国,同时也是南通东贝的家门口,这几年,东贝在这个区域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拥有9家专营店,32名经销商,销售额也实现了0到500万的突破。为了了解东贝这几年的崛起之路,笔者在这个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如东潮墩村,是如东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重要区域之一,在这里,至少有4000张温棚,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塘,初步估计有4,000亩以上的水面,温棚(10m×40m)一年的租金要4,000元以上,外塘也要800~1,000元/亩,部分塘口是一年一租。
在潮墩村从事动保产品销售的刘老板,一开始就是从事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目前在如东有32张温棚、100多亩外塘水面,是如东的老虾农。“我做动保产品的经销是从这几年才开始,一开始一年只有几十万(进货),现在卖得比较多,有100多万。”刘老板说道。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一线,经销商、养殖户认识一个企业的产品往往是从企业的营销服务人员开始。对动保企业来说,产品是核心,关键则是给力的团队。而据刘老板所言,之所以和东贝合作,正是始于认可东贝公司的区域经理王俊程。“他挺吃苦的,当时没有车,经常是走着去找客户,有一次我在另外的地方看到他背着个小包在塘边,我问他干嘛,他说过来找客户。能够这样吃苦的业务员我觉得肯定要试一下。“从一个认可开始,加上后期产品力的支撑,刘老板的门店第一年跟东贝合作就销售了20多万,到现在3年多过去了,在刘老板的门店中,除了个别的补充品种,有80%以上都是销售东贝的产品,成为东贝的在如东潮墩村名副其实的专营店。“我这个人很简单,跟动保企业合作,只要你的东西没问题,用户用得放心就行了。只要我的养殖户认可了,没有养殖户说这东西不行,我就没话说。”
经销商生存的基础是养殖户,刘老板能够做大,靠的也是养殖户的信任。在潮墩村养殖的李老板,是刘老板的客户,也是东贝产品的老主顾。李老板是如皋人,今年55岁,原先是在政府单位任职,在2013年如东南美白对虾养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开始下海跟人合伙养虾。“我是2013年开始养,第一年跟人合伙养得不怎么好,后面我一个人从单位出来,去何丫村专门拜了一个师傅,这几年每年都还可以。去年在(潮墩村)北边养了30多张棚,秋季起了3万多斤虾,因为租的棚需要整修,今年就搬到这里来养。目前大棚已经在3月份放苗,规格(5月11日)已经有70头左右;外塘是4月1日投苗,4月25日完成分塘。”李老板说道。
养虾是个辛苦活,100多亩的虾塘全靠李老板一个人打理,喂料、调水全都亲力亲为,每天围绕每口塘要转上4圈。在他看来,养虾是一个精细的工作,靠自己是最靠谱的。“我请个工人,还要教你怎么喂,喂了我不放心还要去看,如果是自己又不一样,我喂了过一天再去看都没事。每一口塘我都有本子记录,每天每顿喂料多少、用什么药都有记录,如果哪张棚差一点,用量有差异也都会单独记录好。料少的时候,我两个桶都带着,一来一回,可以少走一趟,料多的时候忙不过来再请一两个人帮忙。”
虽然养殖的时间不长,但李老板也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他认为,无论是用料还是用调改水产品,用了就不要轻易变。“我这个人有个怪脾气,用了什么东西是不轻易改的。就算是同类产品,不同的厂家没用过心里就是没底,很多东西还要重新适应。我个人觉得,养虾换个地方只要把水调好就行了,要是换了用的产品就不一样了,需要重新摸索。今年是我在这里养的第三年,都用东贝的产品,什么阶段用哪些东西,都有一套方案,已经用顺手了,都不需要考虑,看说明书都不需要。饲料也一样,用惯了一般都不会换的,除非有问题。”李老板说道。
从一开始的铁饭碗到现在的辛苦忙碌,李老板却是乐呵呵的。“做任何事都辛苦。做这个虽然累一点,但是快乐一点,忙得挺开心的。”
东贝如东经销商刘老板(左)与东贝区域经理王俊程
而在富盐村的经销商吴老板,是位年轻人,是做技术出身,2016年开始从事动保产品的门店经销。据他介绍,富盐村是如东政府划定的允许对虾养殖的三个自然村之一。前几年,这里基本都是外塘养殖,水面有2-3万亩,这两年富盐村开始大量兴建温棚,剩下的外塘养殖只有不到5000亩,还有部分已经荒弃,其余的都是温棚养殖。
一开始的客户群体基本都是外塘养殖户,由于去年养殖形势的变化,富盐村的外塘绝大部分改造成了温棚,吴老板的门店去年也遭受了打击。所幸,通过努力,今年吴老板的门店已经开始复苏。“外塘的养殖和温棚是不一样的,温棚的养殖很多时候是依靠人脉,从种苗、建棚到饲料和动保,都是一体的,很难切进去。今年的状态已经好转,个体养殖已经做进去了,回头客也比较多。现在有80%~90%都是使用东贝的产品。”吴老板说道。此外,他还跟记者反映,这几年如东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小镇就有七八家药店聚集,硝烟味十足。
在富盐村,今年的锅炉苗养殖并不顺利,大多数人养不好,排塘率很高。在富盐村养殖的高老板也难以避免,前期放的苗已经排了将近一半,剩下的规格大的有60多头,排掉的虾塘这几天刚放苗,重新开始养殖。
据了解,高老板是富盐村本地人,他的家族在这里有140多张棚,是租地自己改造的虾棚,外塘有30多亩,今年是第四年养殖,几年的养殖下来也算顺当。“这几年养虾没有大钱赚,但也没亏。去年春季养得并不好,秋季养得还可以,有几十张养出来了,一张棚少的有800-900斤,多的1000多斤。平时用乳酸菌、光合菌和芽孢杆菌之类的产品比较多,东贝的产品一直都有在用,还不错。”高老板说道。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东贝能得到这些经销商和养殖户的认可,相信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
总体上看,今年如东地区的锅炉苗养殖情况好坏参半,而目前,摆在如东对虾养殖户面前的是禁养难题,不少养殖户对此都忧心忡忡。受此影响,潮墩村今年的整体养殖水面(尤其是外塘)会有一定幅度的下滑,诸多产业链环节都受到波及,养殖户和经销门店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