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视角下的钱庄、票号与历史经验

2018-06-22 09:18王思宇
商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金融发展

王思宇

[摘 要] 清末的钱庄、票号在面临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外国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历经多年发展而逐步壮大,为满足城乡百姓经济生活需求以及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发展和成功的轨迹,是与对传统社会经济特征的充分理解應对分不开的。考察二元经济特征与钱庄、票号的发展,分析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机构之间关系,以及贷款业务的综合性与利率的多层次性这些方面的特点和历史经验,对于推进金融发展、保证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首先金融发展要着眼于二元经济特征;其次金融创新需要根据需求与社会经济背景合理推进;最后金融发展需要强调整个金融部门的协调与监管。

[关键词] 金融发展;二元经济;金融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4-0165-02

百余年前的传统社会中,钱庄与票号先于现代意义的新式银行而出现,它们利用各自的信用工具服务于社会资金的融通和清算,对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清末国门被坚船利炮敲开,外国资本和金融机构陆续进入中国,钱庄、票号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中争得了继续发展的空间,逐渐成为旧中国金融系统的核心。它们取得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特征的有效把握的基础上。考察钱庄、票号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和历史经验,对于当前面临推动金融发展、促进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课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二元经济特征与钱庄、票号的发展

二元经济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项基本命题,也是千余年来传统社会的旧症。信息和要素的流动性处于极度抑制状态,商品经济的发展非常缓慢,也无法通过对金融业务的需求来倒逼金融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分散性和中国广袤的市场容量,带来了极高的信息成本。以现代金融发展观点来看,金融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生产信息、经营风险;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这一渠道与经济增长产生密切的关联。而传统二元经济的这些特征,对于金融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限制。因此,金融发展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直到清末钱庄、票号的逐步壮大,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与此同时,西方金融机构虽然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却无法在鸦片战争敲开国门之后对中国市场实现迅速的垄断。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便是满足实际金融需求的能力;中国的二元经济特征所决定的金融需求形态与结构,是当时的西方金融机构很难满足的,而一直服务于传统经济并已习惯其商业行为和信用模式的本土金融机构显然更有优势。传统中国社会里,经济组织以及产品和要素的分布,很大程度上以血缘、地缘和行业为依托而呈现出宏观上分散、微观上聚集的现象。与此相应地,钱庄、票号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牢固地渗透着地缘甚至血缘的关系。再加上与传统商业活动的紧密联系以及伴随而来的机构信誉——当时不少商业经营者兼营买办,在这其中又有不少是同时经营钱庄和贩卖鸦片、丝茶的巨商,这些优势使得本土金融机构能够凭借其多年沉淀的人际关系和业务关系网络,获得流动性更高、机会成本更低的资金,信息的获得、加工和传递也可以凭借着这样的网络变得更加有效率,客观上起到了促进金融机构职能发挥的作用。

二、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发展

一方面,结合传统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特征,钱庄、票号也在金融行业的内部竞争中推出了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和经营理念。“庄票”、“期票”和“申汇”等金融工具的创新,对于社会资金融通和信用关系的扩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流通范围仍以地方为主。宁波钱庄创设的“过账”制度,把结算制度和票据交换制度结合在了一起,并逐渐推广成为全国钱业普遍遵从的制度规范。“轧公单”等结算方式甚至为当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所效仿,“主辅帐”的账簿制度也为中国新式银行在创立初期所借鉴。此外,钱庄里“跑街”的职位也颇有意义。这种职位的本质是利用“行情”赚钱,也即通过发掘研究市场上的商品流动信息和资金供求信息,来识别和培养潜在的客户。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也随着金融业务的往来而逐步发展。首先,在同一金融机构系统内部,以票号为例,发展出了“酌盈济虚、抽疲转快”的原则:存银多而放款额度暂时不高的分支机构会把资金调往其余资金短缺的分支机构,从而起到了加速资本流动的作用。其次,在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行业协会性质的统一组织,如票号的行业同乡会和钱庄的钱业工会,并确定了各自的行为范式和自律约束;对各类事项的集体商议,也解决了诸多行业发展中的难题。再次,与外国金融机构之间,票号也建立了存贷款业务联系,甚至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从而让传统中国社会的金融市场有更多机会与国际金融市场联通。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和业务上的紧密联系与良性竞争,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并在业务覆盖范围上更好地应对传统社会的分散经济特征。

三、贷款业务的综合性与利率的多层次性

传统社会中虽然生产部门和商业活动的类型较为单纯,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分散的二元经济却为金融业务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贷款业务而论,如果不考察各类服务对象的信用情况和社会关系背景,以单一的贷款方式和利率水平来应对所有情形,显然是难以在传统中国的金融市场中立足的。钱庄、票号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于中小客户,由于难以有效地做到事前审查和事中监管,多采用实物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方式。这种融资形式虽然无法避免金融压抑问题,但也降低了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性和潜在的信用风险,还可以借助担保人对贷款申请者的信息优势实现优质客户的筛选,以及有效避免在多处金融机构重复申请贷款而债务负担过高的现象。当贷款申请者是工商业中的大客户或政府官员时,钱庄、票号又多采用信用贷款方式,立定借据,不设抵押物。因为对这样的大客户来说,维护自身信誉的重要性已足够有效,取消抵押品可以帮助资金需求者降低融资成本,也是金融机构与大客户良好关系的象征。

同时,根据贷款申请者的信用情况和社会背景,贷款利率的设定也会根据具体情形而调整。面向中小客户的贷款利率一般来说较高,而面向大客户的贷款利率一般较低。针对中小客户的高利率可以认为是对传统社会中信息不对称性和违约风险的有效补偿;针对大客户的低利率则与其低违约风险相匹配,并且又是维持与大客户的多元化关系的一种手段,适当的寻租行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四、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到,清末的钱庄、票号之所以能在业务覆盖面、创新和多样化等方面实现相当程度的发展,是与不断顺应传统中国的经济社会特征分不开的。这其中的历史经验对于今日中国所面临的金融发展课题,仍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首先,金融发展要着眼于二元经济特征。二元经济是中国社会自古至今的最大特点,而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与发展经济学中一般意义上的二元经济体系又有许多具体的差异。幅员辽阔、微观经济系统分散使得信息成本提升、风险管理困难,金融部门的政策与监管也受到不同地域特点限制而无法统一。当前的金融发展要求对这种异质性保持清醒而详细的认识,金融业务的开展和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其次,金融创新需要根据需求与社会经济背景合理推进。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全球金融创新浪潮對各国金融体系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这一浪潮也有着背后的深刻动因:以美国而论,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经济提出了更具体、更多样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监管体系由于历史因素而不能全盘放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独特的轨迹,金融创新的需求和背景依据也有自身的特征。人口总量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以及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性等问题,启示我们只有切合这些现实特征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创新才是真正有效并且有利于长期金融发展的向前迈进。

第三,金融发展需要强调整个金融部门的协调与监管。清末的钱庄票号虽然在赢得自身生存空间与发展上取得了成功,但限于历史条件,仍难以充分发挥现代金融机构降低金融风险、维持经济稳定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传统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也要注意到缺失最高监管者、最后贷款人的严重影响。晚清数次金融风潮,即可从这一视角来考察。金融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必有波澜起伏,在应对外部冲击时,仅仅依靠金融机构个体或行业协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进一步完善由央行牵头,多层次、多机制、综合性的监管体系,必定是维系金融发展的持续与健康、保障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白云,王毅.旧中国金融机构在口岸开埠之初的发展路径——以近代钱庄、票号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为例[J].商业研究,2017(9):47-52.

[2]陈争平.金融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杜恂诚.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模式与社会转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3):15-24.

[4]孔祥毅.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钱铺、钱庄、银号[J].中国金融,2010(12):92-93.

[5]周建波.明清山西商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创新及其局限性[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6):68-75.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金融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四大经济区金融发展比较研究
金融发展、控股权性质与债务期限结构
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效性研究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论金融的发展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对策探讨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