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范围与流动人口就业身份选择特征差异

2018-06-22 09:18张幸福王晓峰蔺刚
商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

张幸福 王晓峰 蔺刚

[摘 要] 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了东北地区不同流动范围流出人口就业身份选择的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东北地区流出人口,省内跨市、市内跨县流动人口选择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大于跨省流动人口,省内流动人口选择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大于跨省流动人口,市内流动人口选择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大于市外流动人口;市内跨县流动人口选择雇主的可能性大于跨省流动人口。说明总体上本地流动人口更倾向于自雇就业。因此,各地政府在加强流动人口就业促进工作的同时,流出地省、市政府更要结合本地流动人口就业身份选择的特点,为流动人口自雇创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 流动范围;流动人口;就业身份;自雇就业

[中图分类号] F8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4-0008-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速下滑,东北地区(本文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一直是人口净流出地区。大量流动人口跨县、跨市、跨省务工经商。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是政府重要的民生目标,鼓励和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然而,自雇创业在我国更多的是被理解为一种非正规就业形式,自雇就业群体也一直游离在我国现行的劳动保护法律体系和城镇化政策之外。[1]那么,不同流动范围流动人口就业身份选择特征有何差别?影响受雇和自雇就业身份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流动人口跨县、跨市、跨省就业创业,不同距离对流动人口就业身份选择是否有影响?近距离流动是有利于流动人口受雇就业还是自雇创业?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使流动人口有公平发展机会,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推动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现有相关文献主要是针对某地流入人口就业身份选择问题的考察,而针对不同流动范围流出人口就业身份选择问题的考察还是空白,这也是促使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之一。

二、文献综述

就业身份选择受到宏观和微观多重因素的影响。从个体因素看,女性由于要照顾家庭倾向于时间较为灵活的自雇就业,年龄与自雇就业呈倒“U”型关系,已婚对自雇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从人力资本因素看,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经营管理能力,有利于自雇就业,但也提高了劳动者的机会成本,不利于自雇。工作经验是专用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有助于劳动者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物质或非物质方面的激励,从而降低个体自雇的概率[2-3];但另一方面,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了劳动者自我雇佣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个体选择自雇就业[4];从家庭因素看,家庭可以为自雇者提供物质资本、技术经验以及情感支持等,有助于自雇就业[5];从流动范围因素看,随着农民工的就业身份由自营劳动者—雇员—雇主依次上升,迁移距离会显著增加[6]。

三、数据来源于变量描述

(一)数据来源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抽样采用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方法,样本为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15周岁及以上的流入人口。本文选取户口为东北地区的流动人口,即东北地区流出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剔除就业身份为“其他”的样本,共得到11952个样本。

(二)研究方法

雇员、雇主和自营劳动者三类就业身份选择为无序多分类变量。对就业身份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采用多元Logistic模型。

(三)变量设置

1.因变量设置。就业身份为因变量,在实证分析中,将雇员设为参照变量。具体为:雇员=0,雇主=1,自营劳动者=3。

2.解释变量设置。本文主要考察不同流动范围的农民工就业身份选择的特征差异,流动范围是核心解释变量。在选择的11952个样本中,跨省流动的占44.72%,占比最高,其次是省内跨市流动,占比为40.03%,市内跨县流动的有15.25%,占比最少。

在实证分析中,跨省流动设为参照变量。个人因素部分:男性=1,女性=0;年龄为连续变量,并加入年龄的平方项;有配偶=1,无配偶=0。人力资本因素部分:小学及以下=0,初中=1,高中/中专=2,大学专科及以上=3;2年及以下工作经验=1,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0。家庭因素部分:1人户=0,2人户=1,3人户=2,4人及以上户=3。

四、实证分析结果

模型1为跨省、省内跨市、市内跨县三类流动人口就业身份选择的实证分析结果。流动范围方面,与跨省的流动人口相比,省内跨市的流动人口选择则雇主的可能性较大,但统计上不显著。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选择雇主的可能性是跨省流动人口的1.19倍。个体因素方面,年龄与雇主身份选择呈倒“U”型关系。有配偶有利于雇主身份选择。人力资本因素方面,中学受教育水平对雇主身份选择有正向促进作用,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对雇主身份选择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家庭因素方面,4人及以上家庭规模有利于雇主身份选择。

在选择雇员还是自营劳动者方面,省内跨市、市内跨县流动人口选择则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分别是跨省流动人口的1.11和1.16倍。个体因素方面,年龄与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呈倒“U”型关系。男性更倾向于选择自营劳动者。有配偶有利于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人力资本因素方面,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对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因素方面,2人及以上家庭规模有利于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

模型2为跨省和省内(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两类流动人口就业身份选择的实证分析结果。流动范围方面,与跨省的流动人口相比,省内流动人口选择则雇主的可能性较大,但统计上不显著。年龄与雇主身份选择呈倒“U”型关系。有配偶有利于雇主身份選择。人力资本因素方面,中学受教育水平对雇主身份选择有正向促进作用,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对雇主身份选择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家庭因素方面,4人及以上家庭规模有利于雇主身份选择。

在选择雇员还是自营劳动者方面,省内流动人口选择则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是跨省流动人口的1.12倍。个体因素方面,年龄与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呈倒“U”型关系。男性更倾向于选择自营劳动者。有配偶有利于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人力资本因素方面,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对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因素方面,2人及以上家庭规模有利于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

模型3为市外(跨省和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两类流动人口就业身份选择的实证分析结果。流动范围方面,与市外流动人口相比,市内流动人口选择则雇主的可能性较大,但统计上不显著。年龄与雇主身份选择呈倒“U”型关系。有配偶有利于雇主身份选择。人力资本因素方面,中学受教育水平对雇主身份选择有正向促进作用,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对雇主身份选择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家庭因素方面,4人及以上家庭规模有利于雇主身份选择。

在选择雇员还是自营劳动者方面,市内流动人口选择则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是跨省流动人口的1.10倍。个体因素方面,年龄与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呈倒“U”型关系。男性更倾向于选择自营劳动者。有配偶有利于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人力资本因素方面,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对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因素方面,2人及以上家庭规模有利于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

表1 不同流动范围流动人口就业身份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Exp(B)

资料来源: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五、結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东北地区不同流动范围流出人口就业身份选择的考察,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本地流动人口选择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较大。无论是省内跨市、市内跨县与跨省相比,省内与跨省相比还是市内与市外相比,本地流动人口选择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都比较大。第二,本地流动人口选择雇主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多数情况下统计上都不显著。只有市内跨县与跨省相比,流动人口选择雇主的差异在统计上显著,表明流动范围对雇主身份选择的影响有限。第三,年龄与雇主和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呈倒“U”型分布。第四,有配偶有利于雇主和自营劳动者就业身份选择。第五,中学教育对雇主身份选择有正向促进作用。大专及以上教育对雇主身份选择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高中及以上教育对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第六,较大的家庭规模对自营劳动者身份选择有正向促进作用。

基于上述主要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针对本地流动人口选择自营劳动者可能性较大的情况,流出地省、市政府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专业和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经营地点提供等方面给予流动人口较多的支持,提高他们创业的质量和效果。第二,对有创业意愿的中青年流动人口要大力支持,结合他们的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对初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流动人口以及将要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流动人口,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职位供求信息发布、中介服务,为他们提供就业帮助。第三,流出地省、市政府要大力做好各层次教育工作,为流出人口就业身份选择提供人力资本积累。第四,各地政府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流动人口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为流动人口自雇创业创造有力的家庭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志胜.中国农民工进城自雇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I.

[2]Evans D S, Leighton L S. Some Empirical Asp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 V79:519-35.

[3]Jovanovic B. Sele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 [J].Econometrica, 1982, V50:649-70.

[4]Evans,D.S.and L.S.Leighton.Some Empirical Aspects of Entrepreneurship[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519-535.

[5]Allen W D. Social networks and self-employment [J].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0, V29:487-501.

[6]杨肖丽,景再方.农民工职业类型与迁移距离的关系研究——基于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11):23-29.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两年下降
鹿邑县开展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
2.4亿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亿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国家卫计委:2030年流动人口将逾3亿 增速将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