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秦岭 邂逅“四宝”

2018-06-22 10:49金学林
森林与人类 2018年1期
关键词:羚牛朱鹮金丝猴

金学林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出入秦岭。最初只是觉得秦岭非常美,是那种集伟岸与俊秀于一身的美,处处都充满着灵气。随着时间推移,对秦岭的了解逐渐增多,更感慨于秦岭的神奇。

秦岭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位于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是南北人文的分界线,以北是以小麦为主食的北方文化,以南是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文化。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北坡是黄河水系,各条小河流入渭河后汇入黄河;南坡是长江水系,山中溪流通过嘉陵江、汉江和丹江汇入长江。秦岭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北坡是温带气候,干燥少雨,南坡是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在动物地理区划上,秦岭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汇过渡地带,北坡属于古北界,南坡属于东洋界,其动物区系具有起源古老、南北过渡、东西承接、相互渗透、交错重叠的作用。这里的野生动物汇聚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物种,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是野生动物的天然储存地和基因库。

秦岭分布有各类脊椎动物780多种,其中鱼类161种、两栖类19种、爬行类41种、鸟类435种、兽类126种。在秦岭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云豹、金猫、林麝、金雕、白肩雕等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豺、黑熊、猕猴、斑羚、鬣羚、小熊猫、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红腹金鸡、白冠长尾雉、血雉、红腹角雉、勺鸡、苍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毛脚鵟、秃鹫、灰脸鵟鹰、各种隼类、鸢、红翅绿鸠、鸮类、大鲵、虎纹蛙、贝氏哲罗鲑、秦岭细鳞鲑、中华虎凤蝶、三尾褐凤蝶等5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漫步秦岭,随时可能邂逅这些珍稀的野生动物。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

秦岭大熊猫:可以照彩色相片

1995年,有基层报告在宁陕县四亩地镇附近发现一只白色的大熊猫,单位领导派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前往考察。尽管那次我们花费了1周时间去野外寻找,但大熊猫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在与当地群众、林场职工进行了访问调查后,我们还是无功而返。这可是在1985年发现并抢救棕色大熊猫“丹丹”之后,另外一次非传统黑白色大熊猫的發现。1999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我担任陕西省的技术总负责人,从此我的工作重点就是围着大熊猫转了。

“最大的愿望就是照一张彩色照片”,这是前些年调侃大熊猫的网络上最红的一句话。随着秦岭棕色大熊猫的发现,大熊猫照彩色照片不再是笑话。1985年3月,岳巴乡村民吕国友组织村民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山上巡逻时,发现一只棕黄色的大熊猫躺在地上。后经专家确认其患病,进行了救护,饲养于西安动物园——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只人工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丹丹”。“丹丹”于1998年生下一个儿子“秦秦”,在2001年9月离世。

2009年11月,佛坪县林业局接到群众报告,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大熊猫幼仔,一整天没有见到母熊猫归来,幼仔已经奄奄一息。当地对该幼仔进行了救护并送往省珍稀动物抢救中心。我正好负责接收救护的大熊猫,第一眼见到时我惊诧万分——这是大熊猫吗?它身上没有大熊猫特有的黑色毛发,代之是浅棕色的毛发,看起来跟《长江七号》上的“七仔”简直是一模一样,因此就命名为“七仔”。这是到目前为止人工饲养的第二只棕色大熊猫。

除了“丹丹”和“七仔”这两只棕色大熊猫以外,在太白县境内的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只两岁左右的棕色大熊猫。另外,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野外还先后两次拍摄到棕色大熊猫。

据大熊猫研究专家雍严格介绍,截至2017年,秦岭地区8次发现野生棕色大熊猫。这个记载以有图片或无图片但有2人以上同时观察到的记录为依据;仅有记录,观察时间、地点、直观人不清的则不计算在内。

科学家研究发现,秦岭的大熊猫与四川、甘肃的大熊猫不同,是一个独立的亚种,就像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区别。秦岭大熊猫头圆吻短,更像猫;秦岭大熊猫的体色白色部分发灰、发棕,尤其是腹部更为明显。

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秦岭有野生大熊猫345只,分布在秦岭中段的汉中、安康、宝鸡、西安4个市的城固、佛坪、留坝、宁强、洋县、宁陕、太白、周至等8个县。秦岭的大熊猫种群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野外遇见率也是全国最高的。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时,调查队员在野外直观到大熊猫35只,而四川只见到寥寥几次。国内外许多研究大熊猫的专家花费一生在其他地方也看不到野生大熊猫,但到秦岭后短短几天就能见到野生大熊猫,那种兴奋和激动难以言表。

由于位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古称长安,曾是我国十三朝古都,所以有5条非常有名的古道穿越秦岭,将中国南方与北方连接了起来,这些古道也成了如今旅游者最喜欢的穿越步道。有的古道穿越自然保护区,比较容易偶遇大熊猫。由于每年穿越人数多,加之一些“驴友”缺乏环保意识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常识,经常会在途中乱丢垃圾,或遇到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时去追逐等,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在秦岭大熊猫栖息地,“驴友”已经成为最显著的外来影响。

朱鹮:在秦岭被重新发现

朱鹮曾广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由于朱鹮飞翔时羽下呈橘红色,加之朱鹮营巢在大树上,过去只有大户人家的祖坟或房前屋后才有大树,所以朱鹮停歇在谁家就表明谁家兴旺,被誉为“吉祥鸟”,深受群众喜爱。上世纪70年代起,人们在野外再也看不到朱鹮的踪迹,曾一度陪伴在人们身边的“吉祥鸟”神秘消失了。中科院刘荫增研究员历时3年多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也没有找到朱鹮的踪迹。1981年5月,他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了秦岭南坡的洋县。就在他准备收拾行囊失望而归的时候,却意外地他姚家沟发现了当时仅存的7只朱鹮。

就在中国洋县发现了7只朱鹮的同时,日本也还存有5 只野生朱鹮。日本人为保护他们的国宝不至于灭绝,将其全数捕获,进行人工饲育。但这些享有了6000万年以来最奢华生活的鸟儿们,不但没有育成一只,反而因“不胜溺爱”而大多夭亡,引起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我国朱鹮的保护,从一开始就汲取了日本的经验教训,采取了野外种群保护和人工救护繁育两条腿同时走路的策略。

鹮科鸟类繁殖时,每窝要产够4枚卵亲鸟才开始孵化。如果因意外少了一到两枚,母鸟会再产卵补够4枚。科学家利用这一特性,在繁殖期从野外巢穴中取卵进行人工繁殖,这样既保证了野外繁殖数量不会降低,也逐步建立起了人工种群,为后期的野化放归提供了种源。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次出差,就是参加朱鹮的种群数量调查。1990年7月,我来到了朱鹮的重新发现地洋县,一住就是3个月。这里让我最痛苦和无法忍受的就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蠓”,当地人叫做“小咬”。我从小生活在秦岭北方干旱地区,刚去秦岭南坡潮湿的水乡,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动物,加之自身也没有抵抗能力,当地人被咬了根本无所谓,可我浑身上下全是包,简直是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但让我感到震惊和内心受伤的则是发生在9月份的一起案件:1天之内发现3只朱鹮被猎杀。要知道,从1981年重新发现朱鹮,到当时野外也只有12只。也就是说,全世界的野生朱鹮,当天消亡了四分之一。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感到十分压抑,就像世界末日来临,甚至悲观地感觉到恢复朱鹮种群无望。这件事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震动,从原林业部、省政府到洋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朱鹮巡护队,24小时跟随朱鹮。晚上朱鹮停歇在哪里,巡护队员就守在哪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野生朱鹮数量已突破2000只,人工种群也超过800只,朱鹮分布范围从洋县扩大到汉中、安康、宝鸡、铜川、西安等5市16县(区),在秦岭南坡汉中各县境内都可以见到朱鹮的身影。

朱鹮濒危的主要因素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化肥、农药的普及应用及冬水田的丧失。朱鹮的主要食物是稻田及浅滩水域中的泥鳅、黄鳝,化肥、农药在给粮食带来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水田中的泥鳅和黄鳝含有大量残留的有毒物质,朱鹮在食用后会中毒死亡或者产软壳蛋,不能孵化出小鸟。化肥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农耕制度,以前农民在割完稻子后会在稻田里蓄上水,等第二年春季再种水稻,这就为朱鹮提供了觅食的场所。使用化肥后,农民为了多打粮食,在割完稻子后,会将地翻耕,再种上玉米等秋粮,导致冬水田大量丧失。这一现象在全世界几乎是同步发生的,唯有藏在秦岭深山沟的洋县八里关姚家沟一带,一直保存着传统的农作方式,为朱鹮保存了最后一片栖息地,也为全世界拯救朱鹮这一物种带来了

希望。

为了保护朱鹮,当地群众和政府作出了极大牺牲和让步,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减产和歉收谁来承担?政府、科学家、环保组织以及国际友人齐聚一堂,共同为破解保护与发展的难题出谋划策。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群众减产的补贴,并积极引导发展其他产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牵头进行朱鹮品牌的农作物认证,推出绿色大米,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宣传,当地群众的认识和觉悟也得到提高,逐渐自觉自愿地支持朱鹮保护。如今,在洋县的华阳、茅坪、八里关、酉水等地,随处可以看到翩翩飞舞的吉祥鸟朱鹮,以拍摄、观赏朱鹮为主的观鸟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新兴产业,给当地群众带来一笔很大的收入,朱鹮也成为了洋县的名片。

秦岭金丝猴:名副其实的“金丝”猴

我对秦岭金丝猴的了解,是源于大学期间,我的老师陈服官先生是专门做金丝猴研究的,所以也就多了几分关注。毕业分配到省野生动物管理站,1993年时,接到原林业部一项任务,需要捕捉一批野生金丝猴,用于人工驯养和研究。说实在的,当时对于金丝猴知之甚少,除了知道秦岭有金丝猴外,有多少、分布在哪里、有哪些习性几乎是一无所知。近半年的捕猴经历,让我对金丝猴的机智、可爱、灵性及习性有了深刻的认识,甚至可以说是爱上了它们。

金丝猴是一种与人类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灵长类动物,从金丝猴身上可以观察到很多人类的行为痕迹,但应当说金丝猴的行为表现比人类更本性、更真实。秦岭金丝猴是川金丝猴的一个亚种,但却是名副其实的“金丝”猴。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所有的金丝猴中,只有川金丝猴体毛为金色,但分布于湖北神农架的川金丝猴毛色发红,四川的川金丝猴毛色发灰,只有秦岭的川金丝猴毛色是真正的金色。金丝猴属于树栖动物,主要以常绿阔叶植物的叶、茎为主,移动时利用树枝来回晃动的弹力在树冠之间飞来飞去,煞是潇洒飘逸,背部长毛飘飘,金光灿灿,似仙女在天空腾云驾雾,加之白面蓝眼宛如碧眼金发的西方美女,被称为“林中仙子”。

金丝猴是群居性动物。在猴群内,以家庭为单元,每个家庭成员包括1只成年雄猴,3-4只成年雌猴、亞成体雌猴和幼猴。金丝猴不像猕猴,猴群中没有明显的猴王,各类活动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当小猴子快成年时,雄性个体会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全雄群,跟随着猴群移动。雄猴成年后,随时会找机会挑战猴群里的老年雄猴,取而代之成为某一家庭单元的家长。

秦岭的金丝猴主要分布在秦岭中段的高山密林中,大约有46群4000只左右,最大的猴群可达200多只,小的猴群也有30-40只。每个猴群一般固定生活在某一区域,在一年四季中随着树木发芽、气候变化进行短距离迁移。在秦岭林区,经常会和金丝猴群遭遇。有时候远远看见山坡上树木晃动,细听有吱吱的叫声,注意——金丝猴来了!野生的金丝猴非常怕人,如果听见人声或看见人影,猴群会迅速逃离以躲避危险。

金丝猴有很多神秘之处,这也是我们经常和保护区的巡护人员探讨的一个问题。按说这么多的金丝猴每年应有死亡的个体,可是在野外却几乎见不到金丝猴的尸体。所以就有人猜测,会不会是金丝猴死亡后被其他猴子埋掉了?在野外曾不止一次观察到,小猴死后多日,母猴抱着其尸体不愿丢弃,让人深感母子情深,同时也让前述猜测进一步加强。但迄今为止,人们也没有发现过金丝猴的“墓塚”。另一种猜测认为,金丝猴的肉比较鲜美,其死后很快就被其他动物分享了。

秦岭羚牛:其实性情温和

秦岭数量最多的珍稀动物,当然就是羚牛了。

羚牛常成群活动,每群数十只到上百只不等。它们喜欢在高山区活动,在秦岭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非常容易见到它们的活动痕迹。由于羚牛数量多,山上常被踩出十分明显的牛道,牛道上也布满了成堆的牛粪。冬春季,由于羚牛取食干草,水分含量较少,牛粪呈颗粒状。夏秋季由于吃鲜嫩的绿草,含水量大,牛粪则多像家牛的粪,呈堆状。

羚牛在分类上属于牛科羊亚科,是介于牛和羊之间的一种大型偶蹄类食草动物。羚牛共有4个亚种,其中秦岭亚种和四川亚种为我国特有。秦岭羚牛是4个亚种中体型最大、毛色最为亮丽的一种。成年雄性毛色金黄,体重可达300多公斤。雌性毛色浅黄,体型較小。秦岭羚牛又被称作金毛扭角羚。

羚牛平日里性情温和,一些科研人员和野外工作者多次有和羚牛亲密接触的机会,但都是有惊无险。我在进行大熊猫调查时,遇到一次大雾天气。我们行走在高山的竹林里,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对面“呼哧呼哧”的出气声。拨开竹丛,距离我不到1米远处有一只羚牛!再转身一看周边,还有几只羚牛,也在茫然地盯着我们。“与羚牛群相遇了”——同行的人提醒我。怎么办?保护区的向导说:“大声喊,让羚牛知道我们在这里,它们就会躲开。”这一招果然灵验,我们站在原地喊了一会儿,周边的羚牛悉悉索索慢慢地离我们远去。

别看在山上的羚牛性情温和,但发起脾气也不得了,胳膊粗细的树木轻轻松松就可以撞断。近年来,秦岭发生过多起羚牛下山伤人案件,因此大家对羚牛也就有了误解,以为其脾气古怪,性格粗暴,常常主动向人发动进攻。我负责了多年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先后救护和处理过数十起羚牛下山和伤人案件,认为羚牛之所以伤人,还是因为人们对其缺乏了解,在遇到羚牛时不能正确处理。羚牛下山后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群众围观、轰赶,甚至有胆大者还用砖块砸、木棍打,激怒了本就十分惊恐的羚牛,以主动攻击来确保自身的安全。伤人的羚牛多为下山后进入居民区的单独个体。

羚牛也有季节性垂直迁徙的规律。每年冬春季,由于高山缺乏食物,羚牛就会下到海拔较低的区域活动。春末夏初,羚牛会追随着树木发芽和青草萌发上到高海拔地区。秦岭羚牛早期分布在宁陕县以西、勉县以东的秦岭中段区域,但随着近年来种群数量的扩大,其分布范围也逐步扩大。2010年以后,先后在商洛市的商县、洛南,渭南市的华县等地发现羚牛,比原有分布区向东扩散了100多公里。

1999年秦岭全面禁伐天然林,并新建了一批自然保护区,使得羚牛等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很快恢复。同时由于禁止狩猎、缺乏天敌等因素,秦岭羚牛的种群数量上升很快。目前这种庞然大物已经发展到4000多头,在秦岭一些地区已经出现饱和状态,对当地植被造成了一定破坏,也给其他伴生动物带来了种间竞争的压力。在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内,经常会遇到成片的竹林被羚牛踩毁,也有大量新鲜竹子被羚牛啃食,造成大熊猫可利用竹子的数量减少。为此,有专家建议,应适当对秦岭的羚牛进行猎杀,控制其种群数量。

羚牛的有些行为特征非常奇特。研究人员在野外宿营期间生火取暖,没想到招引来了周边的羚牛。这些羚牛一反野生动物怕火的常态,一个个勇敢地走到火堆旁,又是撒尿,又是用蹄子踩,好像不把火踩灭誓不罢休。羚牛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一种猜测是认为羚牛有舔盐的习性,火堆周边有人类吃完的食物残渣,甚至人撒的尿都富含盐分,羚牛来此是为了补充盐分的。另外一种说法则有点神密,认为羚牛生活在森林里,最害怕火灾毁掉了森林,因此一看到火光就赶快来灭火。还有人认为,羚牛会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者患皮肤病,火堆的草木灰中可能含有这种物质,能补充微量元素或治病。真正的原因,还有待更多的研究。

温馨提示:

● 在野外徒步时,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地乱丢垃圾,不要破坏和采集野生植物。

● 野外宿营时,应当寻找开阔、平坦、植被较少的地方,不要砍伐树木和毁坏当地植被,也许被破坏掉的就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 进入林区,严禁吸烟和用火,在秦岭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5月为森林防火期。

遇见野生动物不要惊叫、追逐或者用石块击打。

● 进入自然保护区,应当遵守《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进行实名申报和登记,严禁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 在野外见到动物尸体不要捡拾。《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属国家所有”。这里的“野生动物”包括活体、死体的全部和部分以及野生动物的衍生物。如果发现死亡的野生动物应当向当地保护站或林业主管部门汇报。死亡野生动物也可能携带某种传播性疾病,贸然触碰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猜你喜欢
羚牛朱鹮金丝猴
川金丝猴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
自力更生的羚牛
羚牛爱上玩直播
好黑好黑的金丝猴
朱鹮 从7到1000的生存跨越
优雅的朱鹮
金丝猴
朱鹮你好
啊,朱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