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新发展理念,也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新时代的教育也应及时转向,从追求规模、数量、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公平转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回应人民对教育的关切和期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已基本满足世界人口最大国家人民的教育需要,能够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有书读。特别是通过高考制度改革,使高考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高考过程管理更加严格规范,高考录取工作更加阳光透明,让人民从改革中享受到诸多实惠。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中小学生上好学、读好书问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不高问题,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异地高考落实落地问题,高校办学大而全问题,高等教育严重同质化、功利化问题,大学生、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地位、生源、质量问题等等。因此,我国教育发展仍任重道远,党和人民对教育寄予厚望,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定位、精准谋划、凝练特色、转型发展、提高质量,努力办高质量的教育,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新要求,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教育为了人民,教育依靠人民,教育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教育领域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研究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问题、新要求,承担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新任务。坚持从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出发,把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要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以能否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要为标准,衡量我们的工作得失、检验我们的成绩贡献。
二要以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标准,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德育铸魂工程、价值引领工程,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课堂成为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阵地,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成为引导坚定“四个自信”的阵地。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体系。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三要以促进为目标,努力办好基础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基础,尊重个性,发挥特长,引领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成长、全面进步。统筹协调义务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尽快完成“全面改薄”任务,实行教师交流制度,落实“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原则,消除“大班额”、刹住“择校热”,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切实将减负任务落到实处。实施快乐教育、快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加热爱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同时,适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向教育强国迈进。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使命,也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