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音乐
——谈 《艺术》教材的二次整合

2018-06-22 01:36广州市增城区实验小学周秋英
师道(教研) 2018年6期
关键词:葫芦丝器乐美术

文/广州市增城区实验小学 周秋英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这一主张表明国家已确立由现在的分科(音乐、美术)课程逐步走向综合式艺术课程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我校艺术科组参加了关于综合艺术课程的课题研究,并在此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 《艺术》教材进行二次整合的必要性

我市音乐教育在以 “四元综合” (审美、创造、母语、器乐化)音乐教育理念为基本内涵的音乐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已走过十多年,这些年来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器乐课题研究的成果证实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校从每年的二年级开始,让民族乐器葫芦丝进常规的课堂,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葫芦丝的教学不但弘扬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活跃了校园艺术氛围,还解决了学生识谱难问题,使每一位学生掌握至少一门的乐器,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此同时,综合艺术课程的课题研究也在全市各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原来一周两节的音乐课,正好把一节用来上器乐课,时代呼唤音乐、美术要进行综合。如何能在保持每周一节葫芦丝课不变的基础上,又能把 《艺术》课程整合起来,科学安排音乐、美术老师的课程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起点。于是,校本教材与 《艺术》教材的整合应运而生。我们以1+1+2模式开展教学,即一周有一节器乐课、一节以音乐为主体的艺术课、两节以美术为主的艺术课,而以美术为主的艺术课教材分别是教材 《艺术》及校本教材 《走进葫芦丝世界》。音乐与画画从表面看似乎是两个毫无关系的名词,音乐是听觉艺术,而画画则是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于人们的视觉感官。然而,音乐却能给画画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人们在评论某幅画时会说,这首乐曲简直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不仅表明了音乐与画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也表明了音乐中有可以为画画所用的内容。

我们明白,艺术课程研究只讲美育不讲美学是不行的,是缺乏理论高度的。从艺术活动中分化出来的各门艺术在更高层次上再次融合, “艺” 上升为 “道”, 这里讲的也是美学理论。在 “德智体”三方面再增加一个 “美”,回归到古老的 “真善美”命题,能再次证明美学命题的伟大。

二、 《艺术》教材如何进行二次整合

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校本教材 《走进葫芦丝世界》与 《艺术》教材的整合对我们艺术科组的老师,特别是美术老带来很大的挑战。为此,我们整合教材,把两本教材中的歌曲教学内容主要交给音乐老师,把画画及艺术品创作的内容主要交给美术老师。例如,器乐校本教材 《走进葫芦丝世界》里面涉及到歌曲的旋律,由音乐老师进行教学,学生要学会歌曲的演唱及演奏。歌曲所表达的内容需要进行画面创作的,由美术老师进行授课等等。课时也同时作了调整,每周3节的艺术课,即 “单数序列课”“双数序列课” “器乐课”。 “单数序列课”由音乐单科背景的教师执教,有关音乐、戏剧、舞蹈等知识、技能的学习也隐含于此。 “双数序列课”由美术单科背景的教师执教,有关美术、摄影、书法、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学习内容隐含于此。 “器乐课”由音乐老师上,音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多隐含于此,通过器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我们选择了在二年级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作为二年级的教材,另外,我校葫芦丝 (器乐)课题组编写的校本教材 《走进葫芦世界》,里面选择的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小乐曲,如 《蜗牛与黄鹂鸟》 《森林之歌》 《玛丽有只小羊羔》 《青花瓷》 《金孔雀轻轻跳》等等。基于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们结合教材上的图画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音乐与画画相结合的作品,从而让同学们喜爱上音乐与画面结合起来这种方式,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二次创造,不局限于教材作品的临摹,更多的是跳出教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创作更多的作品。如 《艺术》二年级上册《卖汤圆》,指导学生用超轻粘土来制作汤圆,学生在愉快的创作中做出形状各异的汤圆,有几个男同学还有了大胆的想法:用矿泉水瓶做身体、泡沫球做头、再运用七彩的超轻粘土做各种表情和特别的衣服,学生还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做装饰,后来经过美术老师的指导,二年级全年级300多个学生,每人做了一个作品,全部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作品叫《小天使的盛会》。

三、 《艺术》教材二次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 “逢单课”中明确音乐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对形态各异的画面极其感兴趣,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用画画、手工制作艺术品等方式进行歌曲教学,应该明确音乐的主题地位,例如我在教学葫芦丝乐曲 《森林之歌》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森林的壮观,也布置了同学们回去可根据音乐所描述的画面进行艺术作品创作,但是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葫芦丝吹奏的技巧,他们首先是学会唱、继而学会吹,最后才在优美的旋律中发挥想象力,利用课外时间与同学、老师或者家里人一起创作。美术老师根据音乐老师的教学进度设计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题为 《会唱歌的木片》,以 《森林之歌》为音乐背景,并以歌曲的吹奏为美术课的切入口展开教学,教师指导孩子们把树干裁成大约两厘高的圆木片,再进行打磨,打磨后,再根据木片的木纹,用油画棒与油漆笔在圆木片上进行自由创作,孩子们在小小的圆木片上自由涂画,涂画出自己心中的一片天空,创作出自己的独特音符,小小木片跳动着孩子心中的歌。

(二) 在 “逢双课” 中明确美术的主体地位

美术老师提出: 《艺术》教材偏爱音乐,美术作品及相关的制作方法等等相对较少提及,而且很多美术作品都是为配合歌曲而设计,所以如果要举行美术作品展作为对课程的评价,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美术老师将教材进行了二次整合。教材中相同主题的整合在一起,如关于水中的 《小蝌蚪找妈妈》 《鱼儿水中游》 《潜海姑娘》等就以 《海底总动员》为大主题进行教学和启发学生创作;有关动物的歌曲联系在一起,如 《森林大王》 《森林之歌》 《动物狂欢节》《骑骑小木马》 《小羊过桥》等等就以 《原始森林》为大主题进行教学和启发学生创作等等。这些主题归纳罗列出来后就成为艺术作品展的不同板块进行展示。

四、 《艺术》教材二次整合后的教学效果

(一)成功举办音乐会及艺术作品展

为庆祝 “六一”儿童节,结合综合艺术课程课题的结题,我校在区图书馆展厅开展了 “发现与创造——美无处不在”的大型书画展,本次书画展既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展示,又是对是否真正落实了艺术课程实验的检验。艺术作品《海底总动员》,结合 《艺术》教材有关大海的歌曲 《小蝌蚪找妈妈》《鱼儿水中游》 《潜海姑娘》等,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奇幻美丽的海底世界。

由于艺术课程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目标的生成性,我们应主动改变过去在学科教学中 “单打独斗”式的工作方式,音乐、美术老师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人际资源方面,除了老师、学生之外,家长、社区成员和专家,都是艺术课程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他们的协助和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使艺术课程开展更为顺利。

五、 《艺术》教材二次整合的优化

对于教材的整合我听过很多名师的介绍,也与音乐教育同行共同探讨过,基本观点是教材整合利大于弊,于是我大胆地进行了 《艺术》教材的整合,但在整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配套教材的编者是教育界的权威、专家、一线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经验。配套教材具有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音乐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结构,反映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最新成果,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因此在教材整合时,我们不能过于随意。为了克服这一点,我们艺术科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每学期每位艺术科老师至少上了一次的公开课。把在整合后的教材内容用于一线的课堂教学实践,遇到问题立刻解决,这样为更好地落实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葫芦丝器乐美术
创意美术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