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露佳 编辑/青鸟
“上下班高峰期不能占用公交车道,禁止机动车鸣笛,不能一次性连续变换两个车道,不能随意停泊车”,这些新交规的出台,对于上下班的车主,特别是对那些有“路怒症”(倾向)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路怒症(Road Rage) 是一种心理问题,美国心理学界把司机的各种多发性心理问题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它主要由于驾驶人自身情绪控制不当而引起,男女发生比率约4∶1。若不能合理调节情绪,容易产生车不让人、车不让车、随意变道、随便加塞、恶意挑衅、口出秽言、危险飙车等“路怒”行为。这种情形既危害个人,也危害社会。
前段时间,驾驶员顾某与驾驶员陶某不顾交通枢纽的公共通行权,在上海延安路高架上肆意占道打架,结果均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处理。此事引发的 “路怒症”现象备受关注。上海某心理咨询中心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司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达到59.8%。其中,长途汽车司机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80%,私家车主则为44.4%。
1.开车“骂人”成常态。
2.驾车情绪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3.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
4. 开车与不开车时的脾气与情绪判若两人。
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路怒症”?
1.开车前调整心态,给行程安排足够的时间;根据个人爱好,播放可以调节心情的音乐、录音等帮助缓解“路怒”。
2.平时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可有效遏制暴躁情绪。
3.与家人亲友经常沟通,排解生活中的郁愤,保持心情愉悦。
4.适当的时候,定期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调节,学习和练习调节情绪的技巧。
王先生,38岁,公司职员,每天上下班开车的时候,情绪特别容易失控,尤其不能忍受影响自己开车的人。开车时遇到不顺心,即刻爆粗口骂人,甚至会和对方“顶针”“较劲”。开车到单位和开车到家后的一段时间情绪压抑、不爱说话,容易暴躁。缓过来后,性情正常。
来就诊后,确诊患有“路怒症”。王先生惊讶之余,得知这样开车非常危险,也愿意寻求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主要方式是谈话,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帮助来访者理解导致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提高心理能力,消除心理困扰。经过6次心理治疗,王先生首先承认并理解了自己开车时性情大变的原因。接下来,从性格、看事情的认知模式、家庭情况、工作情况等各个方面,帮助王先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提高心理调节能力、遇事处理能力等。通过心理治疗慢慢改善情绪,王先生的“路怒症”得到缓解,自我意识提高,进而可以安全驾驶。
正遭遇“路怒症”时,强烈的愤怒情绪向我们袭来,不要着急做出反应,可以采取“STOP技术”调节情绪,避免做出冲动之事。
1.先停止即刻反应(S-Stop)。
2.然后做三次深呼吸(T-Take a deep breath),让自己平静至少6秒钟。
3.慢慢观察一下内心(O-Observe),想一想冲动之后的结果。
4.最后选择理性的、有用有效的双赢行为(P-Proceed)。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的选择可能会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