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
了解并把握土鸡的生理习性,按照需要提高环境舒适度,充分发挥其生长、生产的优势,从而才能获得理想的生态放养效果。
一、土鸡的生理习性
1. 喜暖性 土鸡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不喜欢炎热潮湿的环境。
2. 合群性 土鸡的合群性很强,一般不单独行动。即便是刚刚出壳几天的雏鸡,它们也会主动找群,一旦离群就叫声不止,因此,土鸡很适合群体放养。
3. 登高性 土鸡白天习惯上栖架休息,到了夜里停止活动后,在黑暗的环境里仍然会登高栖息(图1)。
4. 认巢性 土鸡的认巢性很强。公、母土鸡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放养状态下,不管白天走得多远,晚上都要自动回到原处栖息或回到原来的巢穴休息上宿(图2)。
5. 啄癖 高密度放养是造成土鸡啄肛、啄羽、啄死鸡等啄癖的重要因素;饲料、饮水不足,光线过强,不及时分群,营养失衡等,都是造成啄癖的重要原因。
6. 抱窝性 抱窝性是土鸡在自然孵化时母性强的标志。但这种特性会在实际生产中减少产蛋率、降低生产性能,因此饲养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发现并采取醒抱措施。
7. 应激性 任何新的声响、动作、物品等突然出现都会引起胆小怕惊土鸡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如惊叫、逃路、炸群、飞翔等。
8. 杂食性 土鸡可以自行觅食自然界各种昆虫、嫩草、植物种子、浆果、嫩叶等食物。
9. 喜食粒状食物 土鸡的喙便于啄食粒状饲料,所以土鸡喜欢采食粒状饲料(图3)。加工饲料时要有一定粒度且保证粒度均匀,这样有利于土鸡采食和满足其均衡的营养需要。
10. 同步采食 土鸡喜欢群居生活,同时采食、饮水(图4)。
二、土鸡生态放养的基本要求
1. 土鸡品种选择 最好选择适合当地消费习惯、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地方特色品种(图5)。也可选择由当地土种鸡选育形成的配套系品种,或简单杂交后的杂交一代。
2. 场地要求 生态放养,要为鸡群提供一个清洁的环境,且保证环境不受各种污染;讲求环境友好,在养鸡的过程中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选定养殖区时要注意远离和避开城镇、厂矿、铁路、公路和噪音发生较多的环境,并注意恶劣天气如大风、雷电等来临前对鸡群进行防护。
进行土鸡生态放养时,场地最好建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方,坡地要选在阳坡,不要在山后背阴的场地放牧饲养。空气是对鸡肉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在压抑环境下长大的鸡,不仅口感不好,对人体还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养殖场地必须保证宽敞、舒适。在放养场地内设置足够的简易棚舍,可以充当鸡的“避风港”“避难所”,当遇到恶劣天气时,放养鸡可以进去临时“避难”。
3. 放养密度 生态放养的土鸡,多从4周龄开始陆续出现啄癖现象,因此要在一定空间条件下设定饲养量,一般每亩山林果园、草场草坡以放养土鸡200只左右为宜;圈舍内要配备足够的栖架,放养鸡夜间回到圈舍休息时,一般不开灯或仅有微弱灯光即可。给鸡戴眼镜,也是控制啄癖的好方法。
4. 饲料要求 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土鸡除吃食青草、虫子和杂粮以外,还需要适当补饲调制的全价日粮(图6)。但是,所配制的必须是不添加或不违禁添加任何化学药物、抗生素等成分的全价日粮。自然光照条件下,成年土鸡每天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分别是日出后2~3小时、日落前2~3小时,可以选定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补饲,同时配足料槽、饮水器等,以满足均衡生长的需要。
5. 要有一定的运动量 土鸡之所以“鸡味”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運动量大(图7)。生态放养土鸡保证充足的运动量非常重要。
6. 公母分群 公母鸡生长速度、营养需要、羽毛生长速度以及管理措施等都有所不同,最好实行公母分群放养(图8)。如果饲养土蛋鸡产蛋,需要在母鸡群中混养部分公鸡,使鸡群公母比例基本保持在1∶25,这样,公、母鸡在一起生长,可刺激母鸡生殖系统加快发育成熟,增加产蛋量。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平邑县平邑镇兽医站 邮编:2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