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为苹果、葡萄生产大国,但与欧美果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产品成本高、果品质量差两方面,其主要原因是栽培模式落后、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意大利、新西兰、美国等国家,目前苹果、葡萄生产全部实行矮化密植,机械化程度高达80%以上(亩用工5~10个),挂果早(果园0~1年挂果、2~3年丰产),产量高(5年以上植株亩产上万斤),优果率高(90%以上),每千克苹果、葡萄成本1元左右。但我国目前90%的苹果、葡萄园以稀植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亩用工50~60个),挂果迟(大多数果园3~4年挂果、5~7年丰产),产量低(亩产大多徘徊在1500千克左右),优果率更低(60%以下),每千克苹果、葡萄成本高达2~3元,是欧美国家的2~3倍,特别是2016年以来,大多数果园产出效益低,有的甚至收不抵支。
果园低成本、高产出和果品优质安全是发达国家果品产业发展的特色,也是世界苹果、葡萄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苹果、葡萄生产已进入新一轮的优化转型期,优化的重点是压产、提质、增效,淘汰非适生区向优生区发展,淘汰劣质果品生产消费者放心的优质安全果品,淘汰无生产经营能力者向产业化龙头企业、果品专业合作社和果园大户发展;转型的重点是建立现代苹果栽培模式,应用现代果园管理方法,达到低投入、高产出、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目前苹果、葡萄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多数从业人员思想守旧,固步自封,缺乏更新的内在动力。第二,主栽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差、售价低,效益逐年下降。第三,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落后。仍以传统栽培为主,立架栽培及设施促成栽培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缺乏避雨、防雹、休闲观光、延迟栽培等多样化的高效栽培模式。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栽培管理技术老化,缺乏标准化管理技术。第四,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滥用严重。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性无从谈起。此外,还存在机械化水平低、品牌意识弱等问题。因此,整个鲜食苹果、葡萄产业的升级非常必要和紧迫。
一、创新栽培模式,建设“快乐”果园
陕西海升公司在甘肃、陕西、宁夏、山东、辽宁、云南和新疆等我国苹果主产省区建立矮化自根砧苹果产业园40余个,通过矮化砧木、大苗建园、宽行窄株、立架设施、高纺锤树形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栽培模式的应用,达到了当年开花、次年挂果、3年丰产、5年亩产5000千克的高效运营目标,具有两早(早挂果、早回收投资),两高(高品质、高产出),四省(省水70%、省肥60%、省人工90%、省土地80%)的经营特点,探索出了我国苹果自根砧成功的生产途径,解决了大多数苹果园挂果迟、产量低、技术复杂、管理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使苹果生产由繁杂技术转为简单易行的“傻瓜”技术,由“烦心”果园成为“快乐”果园,为我国苹果管理走向世界先进水平创出了样板。因此,今后我国苹果产业要参照海升、华圣模式,全面改革落后的乔化栽培模式,发展以自根砧T337为主的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使苹果产业向低投入、高产出、优质安全高效方向发展;葡萄生产实行避雨栽培是其发展的方向。
二、发展果园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实践证明,果园节本省工的关键是果园机械化,矮化密植有利于果园机械化,除果实采收实行半机械化外,其余管理均可进行机械化管理,这样可使果园用工降低90%、成本降低50%,解决了我国苹果、葡萄建园成本低、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三、推广简化修剪技术,降低果园成本
利用矮化密植技术,全面推广苹果以高纺锤形树形为主的简化修剪技术,葡萄以独干“V”字形为主的简化修剪技术,以生草覆草为主的生态果园建设技术,以滴水灌溉平衡(配方)施肥为主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施肥除草打药为主的机械化管理技术,以农业生物物理为主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和以化学疏花疏果及果实免套袋为主的简约栽培技术,大幅度降低果园生产成本,亩可节约生产费用3000元左右,而且果品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
四、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质量效益
集约化是实现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点。实现果业现代化,大力推廣企业+基地、扶贫+公司+农户、扶贫+合作社+农户及大户经营模式是关键,公司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农民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建立现代苹果产业园,或企业投资建园,通过订单指导农民管理,统一收购农民的果品;鼓励合作社引导农户将土地或人工入股,建立产业基地,实行“五统一”管理,农户多劳多得;支持产业大户、经营能手承包农户土地,建立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种植,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大数据管理,标准化生产
传统果园经营管理主要依靠果农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而现代农业的特点是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果园的规模起来之后需要大量科学有效的数据作为支撑,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肥,什么时候灌水、灌多少,什么时候打药、打什么药,什么时候采收等等都是通过科学的检测和数据分析来决定,避免盲目,全基地实行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管理,这也是海升、华圣成功、大地丰泰的经验之一。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如若仅依靠经验或主观臆断而不注重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必将沦为失败。
六、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1. 南北方都需要 传统观点认为苹果、葡萄的避雨栽培,只有在南方多雨地区有必要应用,在北方没必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北方苹果、葡萄成熟时雨热同季,露地栽培果实和叶片的病虫害发生严重,葡萄大量裂果、苹果果锈、着色不良、含糖量降低、品质下降,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限制了效益的进一步提升。种植户为了防治病虫害,会大量用药,加重了果品质量安全问题。
采用避雨栽培,能有效防止雨水、冰雹等灾害,减轻病虫的发生程度,使苹果、葡萄生产更加优质、安全,增产、增效;而且能扩大适栽品种选择范围。
2. 避雨栽培的关键点
①避雨棚的搭建。经调查,更具有推广价值的是半拱式简易避雨棚。按行距2.5~3.0米、间距4~6米将立柱埋入地下70厘米深,埋好后地面立柱高2.3~2.5米(棚面距离地面1.8米,拱高0.5~0.7米),避雨棚跨度1.5~2.0米,用直径3.5毫米的钢丝做拱杆,拱杆间距0.8~1.0米(如图2)。
②避雨时期。雨季来临之前就要开始避雨,特别是花期、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一定要保证避雨设施有效。早熟品种即使采收后也不要过早揭膜,可防止霜霉病的发生。雨季结束后即可揭膜。
③防止光氧化技术。揭膜时间宜选择晴天的上午或下午(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或阴天。揭膜前2~3天,每亩叶片喷施600倍氨基酸钙肥0.75千克+250毫升/瓶NaHSO3 2瓶,可预防叶片光氧化。
3. 成本不会大幅增加 避雨设施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每亩成本增加3000~5000元,但避雨设施能用10年以上,平均每年增加300~500元的成本。但是通过采用避雨栽培及配套技术后,新梢、肥水、土壤管理和喷药的人工成本都有所下降,特别是喷药次数能从12~16次降低至6~8次。这些都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采用避雨栽培后,葡萄品质提升明显,优质果产量大幅增加,每千克葡萄售价至少能提高5~10元,每亩的纯利润至少能增加5000元以上;苹果果锈消失,品质提升明显,优质果产量大幅增加,每千克苹果售价能提高4~8元,每亩的纯利润至少能增加6000元以上。
4. 其他配套栽培技术 为了更好地提高苹果、葡萄品质,可与以下栽培技术配套使用。
①限根栽培技术。开挖定植沟或定植穴,定植沟两侧沟壁上铺厚度不小于0.08毫米的塑料膜,将腐熟有机肥与土壤混合后回填,然后定植苗木,这就是限根栽培技術。这样可以将根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水肥更加集中,也可以更好地调控苹果、葡萄园的水分管理。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根域限制栽培的模式,这样就可免除排水管的投入,建园成本更低,在山岭荒滩和盐碱地更具有推广价值。
②采用省力化的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冬季葡萄容易遭受冻害,所以应采用冬季能下架的树形。对于树势旺的品种或其他品种,顺行棚架(即顺行挖30厘米的坑把干落架埋在土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③多数葡萄品种可以采用单干单臂“厂”字形树形,再配合“V”字形叶幕。冬天下架后再进行简易覆盖,省去了埋土防寒的麻烦。
④土壤管理。树盘覆盖地膜(或反光膜)、行间生草,既能节省劳动力,又改善了局部微域环境。
⑤肥水一体化。隔绝了自然降水后,种植户就可以根据葡萄不同发育期的肥水需求规律进行灌溉,但是前提是一定要确保有水源。
以促进苹果、葡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改变思想,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提质增效。通过引进、培育新品种,改善品种结构,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全面提升技术水平。推广立架、避雨栽培等先进栽培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效益提升。结合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推行苹果、葡萄绿色生产方式,增强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梁录瑞,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果树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宝平路87号 千阳县果业发展中心 邮编:7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