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膛音”的科学发声与探究

2018-06-21 16:26韩愈新
艺术评鉴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音京剧戏曲

韩愈新

摘要:“膛音”是一种用秘传的通过一些步骤练声来达到锻炼咽部肌肉的目的,传统方法的锻炼是通过咬字来调整舌部的动作来调节共鸣腔,间接的锻炼了咽部肌肉,现在笔者通过科学研究和观察可以很具体的直接锻炼咽部肌肉来达到发高音的目的。戏曲行当“膛音”成份较浓的是花脸、花旦、老生、青衣。笔者业余时间研究并阅读了几百部声乐著作,通过自己的实践练习发声和通过喉镜观察声带机能动态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创造了更快速有效的方法。笔者通过研究观察发现,发不同的声音及机能动作来观察声带变化,涉及的领域包含了音响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通过研究不同方法的气息来研究喉咽部肌肉动作以及声带的闭合动作,通过锻炼咽部不同的肌肉来观察声带在不同肌肉的动作作用下是如何工作的。

关键词:京剧 戏曲 “膛音” 嗓音机能 科学发声 高音

中图分类号:J6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60-04

一、什么是“膛音”

在古代,京剧是不允许女人登台演唱的,因此剧中女子的角色统统都由男人来装扮,男人装扮女人,必然要改变男人的粗嗓,提高嗓门用假声演唱,可是假声演唱声音空洞无力,声音不集中,于是渐渐的戏曲演员们发明了一种奇怪的声音——“膛音”。这种声音形象就像一部管乐器,先经过咽部肌肉调节成很细长的管子,气流吹响咽部管子带动声带被动振动,同时再经过口咽腔部位的泛音管放大,把上腭以上的空间共鸣腔“吹响”,吹响的声音会振动我们的头盖骨,如极具穿透力的青衣,把这种“膛音”用到真嗓中的“花脸”,以及头腔位置明显的老生,声音都极具震撼力。花脸的高音实际上是美声中的戏剧男高音,可见我国京剧表演在声乐上的突出贡献不亚于美声。

“膛音”是一种用秘传的通过一些步骤练声来达到锻炼咽部肌肉的目的,传统方法的锻炼是通过咬字来调整舌部的动作来调节共鸣腔,间接的锻炼了咽部肌肉,现在笔者通过科学研究和观察可以很具体的直接锻炼咽部肌肉。通过调节,我们把咽部扩展并形成管子形状,气流通过把声带吹动发出双簧管一样的声音,并且带有一种像乐器小号一样的金属声,声音形象像鼻音,但又不是靠前的鼻音,是高鼻音,是声音进入鼻咽腔放大共鸣后带有金属性的刚强的声音。由于声音越高声带振动点越来越小的关系,纯“膛音”练声的时候练到很高的音,声音是尖锐刺耳难听的。可是当演唱者若带有“膛音”,其音色就会带上金属般的脆亮成份,声音位置犹如飞出头顶的感觉,声音就变得美妙动听,表现力强,点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戏曲传统的喊嗓“咿”“啊”的声音一样带有很浓的“膛音”,但是传统的方法有局限性,经过笔者不断学习青衣、花脸、老生、小生等以及学习各种流派各种唱法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对“咽音”和“海豚音”的研究,慢慢的完善了“膛音”的发声方法。

俄罗斯歌手Vitas的专辑中个别歌曲就运用了这种声音。他的专辑中大部分是用的美声方法,唯独有一两首的声音带有很浓的“膛音”音色,“膛音”比美声声音更集中,更具穿透力。男旦的发音初练时是先发假声,此时假声声音空洞无力,还需要进一步闭合声带,让声带闭合后部分震动或边缘振动。花脸演唱带上“膛音”威力很大,从低到高发音听起来仍然是用真声。戏曲行当“膛音”成份较浓的是花脸、花旦、老生、青衣,流行乐坛中声音带有“膛音”成份较浓的有孙楠、李玉刚、韩红、萧煌奇、王菲等。艺术风格歌曲,如陈力演唱的《枉凝眉》就有很浓的“膛音”成份。欧美歌曲中有用带鼻音的音色,被称为“Twang”的声音练声,有的或是直接用高鼻音来练声,以训练歌声带有结实的芯儿,有些唱法要求高音必须有亮音,位置高,这样才能获得有所谓的“头腔共鸣”。其实不同的方法都是在追求声音带有金属声,只不过方法不同名称不同,进步快慢的不同。传统的练声方法若想声音带有金属性的芯儿,须要训练4-5年,有的甚至从小训練至本科,大约十年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而有的硕士毕业声音依然空洞乏力,位置低,缺乏金属声,没有穿透力。戏曲学院学习十年的学生出来还没有“嗓子”的依然很多,而“膛音”却有独特的、较为捷径的方法和步骤,能训练有关咽腔肌肉来迅速发展高音,扩展音域美化音色。

林俊卿说:“我国的戏曲传统中一直认为‘好嗓子的声音始终带有结实脆亮的‘心儿,唱高时有‘膛音(或‘脑后音)的音色,而为了训练这种‘好嗓子,戏曲演员们常常清早就出门到广场去用‘咿、啊喊嗓,实质上‘膛音就是‘咽音”。有幸的是笔者通过林俊卿教授的亲传弟子谢桂芬、王克明、王玉文等老师中学到了这一方法,并且有效的结合了京剧的一些传统练习方法。我的老师卢兰青说:“一种歌唱思维只能控制着发声器官和呼吸器官的一个运动状态,这个运动状态只能产生一种声音概念。正确的歌唱思维控制着发声歌唱机能正确的运动状态,它会产生最佳的音质、音型,音域宽广,并且歌唱轻松”。因此,我们要建立咽部肌肉和呼吸正确的运动方式。

“膛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咽部调节成管乐器,再加上声带,就像一个双簧管,这种双簧管猛吹是吹不响的,必须要结合气泡音进行对声带的调节,只让声带部分振动和边缘振动。这种声音的产生是将咽喉调节来的共鸣腔体拉长变细,并利用茎突咽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的上拎,舌骨大角的后退与上提,使甲状软骨站定,会厌竖起(由于舌骨的上提,迫使会厌形成半管状)咽部的微笑,如上打哈欠,软腭的张紧力,下巴及二腹前腹的松弛,舌骨与甲状软骨的分离,在喉部建立一个起着保护声带作用的“基因管”,由此管所共振的声音传播到口腔上膛,再传到口腔以上部位的共鸣腔体形成的特殊音质的结实的、穿透力的声音被称为“膛音”。

二、从机能上说“膛音”由哪些方面构成

“膛音”是由四方面组成的:一是基因管的形成;二是泛音管;三是气泡音;四是横膈膜和腹肌对抗的肌肉训练。

(一)基因管的形成。先让下巴的二腹肌前腹放松,这样容易让二腹肌后腹使劲(二腹肌后腹包括咽扩约上肌、咽扩约中肌和咽扩约下肌)锻炼得能向颈背的中央肌肉靠拢以取得运动支点。茎突舌肌和茎突舌骨肌收缩拉动舌后部来促使会厌两侧向后卷形成前半管状,茎突舌骨肌拉动舌后部两侧的力量促使舌骨后退,咽柱肌向中间移动靠拢造成咽后壁在中央部分上下有一道通沟,形成后半管状,咽柱肌、会厌与其周围的韧带咽肌使劲紧密的形成前后的整体的管状形。茎突舌肌与茎突舌骨肌的力量加强促使舌骨更后退使发音管变细,以符合发高音的要求。要说明的是舌后部成直沟是茎突舌骨肌和茎突舌肌用力的结果,由于舌后部是与会厌相连,基音管的形成必须是舌骨后部提得很高,会厌形成管状,舌后部跟着形成道沟,舌前部仍然放松。

(二)泛音管的形成是整个喉部下降造成的,声音音色会产生变化,起到声音二次放大的作用。

四方面的结合和互相作用:由于第一点基因管形成的管子对第二点气泡音声带张紧振动的声音起到基音共鸣作用。声音在管子里变得圆润,有穿透力,鼻咽腔的泛音管对其进行二次放大。

(三)气泡音即呼气通过声门做一开一闭的动作。气泡音越小声门闭合振动点越小,声音也就越高,到超高音时声带张紧边缘变薄气息将声带吹开很小的空洞在喉腔中旋动发出声音。

(四)腹肌与膈肌的对抗产生的力量在结合发音管的基础上产生贝诺利氏作用。贝诺利氏作用可以让声带往当中吸。

三、常规演唱时,声带有两种发声

(一)环甲肌拉紧声带发声法。即喉部的环甲肌用力拉动甲状骨,间接把两声带拉紧、拉长,声带在气息作用下,整体振动发声。由于振源体较大,发出的音结实低沉,但环甲肌较小,力量不大,当唱高音时,强大的气压使它无法拉紧声带,声带闭合不了,因此用这种方法唱高音不适合,而唱低音区则较好。我们通过喉镜观察到,这种天然的发声方法,发低音时声带缩短,发高音时声带随着音高逐渐拉长,因此等音高到一定高度,由于声带的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高音就上不去了。

(二)甲披裂肌(现称杓状肌)缩短声带的发音。具体方法是披裂肌用力拉两披裂骨,两声带互相靠拢,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披裂肌的作用下,两声带互相紧靠,形成一个挡气闸门,呼气从两闸门(声带)中间吹过,激起声带最边缘部分左右摆动,形成周期性的压力波动,这种压力波动激起空气发音,因此即使声带不用多少振动,单靠这种挡气就可发生声音。在这种发音状态下,声带用的是它们短小而薄的边缘部分,等于把振源体变小,因此能轻松地唱出高音。同时,如果气息应用得当,还能发挥“贝诺利氏”作用(当强烈气流通过喉腔把两声带吸往中央靠拢来发出声音,气流越强吸附声带就靠得越紧,发出的音就越响亮)。此时由于声带闭合大大减少对喉肌的依赖,而闭合变得轻而易举。相对于环甲肌拉紧拉长声带发音,甲披裂肌发声法只用声带两侧中间的边缘部分振动,虽然此时声带因放松而变厚,但实际使用的部分是既短小又薄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声带张力,唱高音轻松,且清脆悦耳。许多成功的歌唱家,在演唱时常对以上两种方法自如地交替使用,可是在声乐训练中(特别是对高音歌手的训练),许多教师对声带第二种发声法不够明确,在教学中把音区训练完全等同于声区训练,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共鸣,一会儿练胸声,一会儿练头声,却恰恰忽视了声带机能(特别是第二种机能)在声区及音区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以至许多学生(特别是男高音)学了几年也没能真正解决音区的问题。由于缺乏第二种机能,音域扩展与声区完整性的训练无法完成,演唱水平的真正提高就不可能了。

左图中粗箭头是甲披裂肌用力的力量,右图中甲披裂肌更加用力使声带更加缩短。

图中所示环甲肌向上拉紧声带,甲披裂肌又缩短声带,甲披裂肌的力量大于环甲肌的力量,两个肌肉的对抗力量就让声带左右闭合的力量加强,同时声带边缘变薄,在发声的过程中参加声带振动的仅仅是声带边缘变薄的部分。

四、咽部形成发音管的原理

下巴下面的二腹肌前腹肌肉要绝对放松,然后通过对茎突舌肌和茎突舌骨肌的锻炼来拉动舌骨后部抬高并且后退,和咽后壁形成一个软管,来吹动声带振动,发音管调节越细,声音也就越高;发音管越细,气流的点越小,吹动声带的振动点也就越小。

五、“膛音”的练习步骤

(一)首先我们摸到喉结的位置。喉结无论男女都有,只不过女生突起不明显,这个喉结的部位又称甲状骨,我们用食指和拇指在捏住甲状骨的左右两端往下拉,把咽腔拉长,固定一个位置不动,也可以主动的让前下牵肌也叫胸骨甲状软骨肌来运动,促使喉位下降。我们一开始练习先用手动,来体会各个肌肉的动作,因为喉位下降不当会造成挤压,舌骨后部也会向下压。

(二)我们喉结的两侧有条缝隙,缝隙的上面是一个像马蹄形的骨头,这个叫舌骨,舌骨的上面连着舌头,所以舌骨的动作直接影响舌头的动作。笔者通过自制喉镜摄像头获知,舌骨的主动上抬会造成会厌的后卷,这个很重要,我们先用手动抬高会厌,来体会上抬的动作。我们用拇指和食指摸着舌骨的后部,将它抬高,同时另一只手用食指将舌骨的前部往后推,此时咽部形成了发音管了。初学者刚练时候,脸部下巴肌肉一定要放松,慢慢的越抬越松,如果抬不上去,肌肉紧张跟你的手指对抗就是方法不对。我们体会了舌骨的后部抬高和甲状骨的降低,今后的“自动调节”就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这个手动的练习只是一个过渡,不要经常用。

(三)下面学习张口方法。学习怎么张口不仅是让下巴的二腹肌前腹放松,(二腹肌前腹的放松)更有利于舌骨肌的上抬,同时又锻炼的后脖子风池穴的位置肌肉的力量,该处肌肉力量可以有效的收缩咽壁。我们找一个废弃的帽子,套在头上,帽子的前面帽檐的位置,我们打一个洞穿上一个粗的松紧绳,把绳子的另一端套在桌脚上,下巴往里收,头略低,身体移动到合适位置拉紧绳子,左手握住下巴,头往上张,此时体会上张时后脖子肌肉的力量,这个每天最少练上两小时,短期内可见效。

(四)在上张嘴的同时,上打哈欠,注意是上打哈欠,普通的哈欠会导致舌骨后部下压,这是不对的,上打哈欠是感觉气流沿着上口盖的弧线上滑一直到“小舌头”来提高软腭,每一次上打哈欠都要注意体会,同时舌头的前部是放松的抵住下压床。每一次的上打哈欠,用手摸着舌骨的后部,看看是否在提高,有提高就是方法正确,没有提高就是方法错误。这个是练习茎突舌肌和茎突舌骨肌的,能自动帮助舌骨后退且让舌骨后部抬高,同时锻炼了腭咽弓。注意,舌骨的后部一定是提高的,每一次舌头的动作舌头的舌尖丝毫不动,这点很重要。

六、嗓音乐器的构建和机能调节

以上的方法只是一个构建嗓音“乐器”入门,入门后还要有正确的“蛤蟆气”去發“气泡音”吹响它,吹响了之后还要在咽部打开的情况下屏住呼吸去让横膈膜和腹肌的平衡对抗发短声的练习(该声音像花腔的跳音)。通过这些练习可以让声音很干净,音色纯美,当然还要加上咬字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这些练习方法在笔者的专著《解密“咽音、膛音、海豚音”的发声方法》里都有详细的步骤。

猜你喜欢
高音京剧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传统戏曲
《京剧人设》
音乐艺考生需要牢记的五大考试战术
“高音虫”爸爸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China Fire-fighting Day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