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吾 成思阳
摘 要:我国当前处于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则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领域,随着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推进,缺乏统筹机构,员工对改革认识偏差以及存在强制性改革等现象浮出水面,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建立统筹机构,对改革进行必要的宣传,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当前首要任务。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激励制度
一、引言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也随之受到重视,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既是共享经济理论的具体实施方案,也是促进投资多元化的助推力,更是推进国有企业发展的激励制度,若要保证国有企业拥有较高的运营效率,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对该改革进行细致的分析,在制定相关具体可行性办法后,对适合改革的国有企业进行彻底改革,达到真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必要性
1.国有资产主体缺失
国有企业大多是非上市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模糊,归全民所有,这是由于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造成的,即:“全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的委托关系,最终是由高级管理者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然而高级管理者不承担企业亏损的风险,亏损金额由国有资产承担,进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发展停滞,因此,需进行员工持股改革以改变国有资产主体缺失现象,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明确国有资产主体,使持股员工了解决策、参与决策,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2.供给侧改革需要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改革在于淘汰僵尸企业,改善产能落后现象,然而现阶段国有企业中员工积极性与企业责任感较差,有时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员工没有所有权,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员工对企业盈亏不负有责任,日积月累,国有企业运营效率逐渐下降,企业产能不能得到及时改善,阻碍供给侧改革进程。而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参与感与积极性,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动力机制。
3.保障收入分配公平
我国处于贫富差距较大的阶段,为改变这一现象,实行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员工可获得薪酬,同时也缩小了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贫富差距,体现了我国的人本思想;其次,实行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也调解了劳资关系,使员工、管理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成为利益共同体,减少了在利益方面的分歧,保证了良好的劳资关系;最后,改革有助于形成收入分配的多层次结构,员工可以通过按劳分配,按股分配,以及按绩效分配得到相应的薪酬。总体而言,保障了公平的收入分配。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原则
1.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需要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主要原则,持股的骨干员工,有权力分享企业获得的利益,同时有义务分担企业损失的风险,这是该原则的核心内容,这不仅减少了控股者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获利的几率,主要是因为改革会使员工参与决策,增强员工的参与感与积极性,减少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运营效率。
2.信息公开化
信息公开是国有企业能够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信息公开有助于管理者分析当前企业状况,做出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另外,也有利于持股者、员工、社会各界的监督,防止出现徇私舞弊、利益输送等现象发生,保证国有企业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逐渐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问题
1.缺乏统筹机构
不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是“十九大报告”中都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同时要实现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变,然而,现阶段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并没有较为权威的统筹机构,各个地方的统筹机构实行的改革具体方案不同,改革的方向也非大致相同,企业之间的改革也出现差异,虽然改革的覆盖面较大,也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建立统筹机构则成为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首要问题。
2.员工对改革认识模糊
员工是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主要参与者,然而在推行员工持股的过程中,员工对改革的认识较为模糊,改革并不是全员持股,而是指骨干员工,骨干员工是改革的主要对象,其次,改革并不是主要为了让员工得到更高的薪酬,而是为了让员工提高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保证企业决策得到监督以及顺利实施。然而员工却误以为改革只是让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忽略了自身的权力与义务,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3.存在强制实施现象
国家推进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在实行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国有企业把改革视为一项任务,出现了强制员工持股现象。员工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接受持股,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实现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的真正意图,而成为了形式主义,导致改革成为虚无,虽然改革覆蓋企业数量较多,却没有实现“高质量”改革,阻碍了整体改革的进程。
五、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对策建议
1.建立相关统筹机构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职工持股会,上世纪90年代末,职工收购国有资产亦或是职工持股现象出现,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的相互联合,建立相关的统筹机构是必要条件,统筹机构制定统一的改革方向,各个省市的统筹机构,依据其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制定适合当地的改革方案,保证改革可以顺利实施。
2.加强改革宣传
改革虽然持续了较长的时间,但是改革过程中,主体对改革的内容以及方式了解甚少,要想改革得到预期效果,就需要加强对改革内容的宣传,可以通过举办改革相关讲座,或者是参观改革成功的企业,进而使国有企业员工了解改革为他们所带来的利益,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改革过程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的推动改革走向正轨。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改革的過程中有出现违规现象的可能性,现阶段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全面的对改革进行规范,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改革有法可循,在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保障了员工的利益不受损害,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可以体现对改革的重视程度,使改革涉及的人员了解改革的重要性,稳步推进改革的进程。同时,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时,应该区分不同国有企业适合的法规,初创的小微企业与垄断企业不适合进行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因此,要正视改革的主体,并对其进行相关规范。
六、结论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是顺应十九大报告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表现,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改革若想得以顺利进行,则需要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共同监督,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能力提升,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张喜亮.国企混改:员工持股取得成效必须谋定而后动[J].产权导刊,2017(07):41-45.
[2]高晓雁,宁琪.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2017(18):32-34.
[3]钟雅琪.论我国国企员工持股制度[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2):30-31.
[4]黄华.国企员工持股改革再探讨[J].理论探索,2016(05):95-101.
[5]吴正.时隔12年,国企员工持股改革再次起航[J].科技智囊,2016(10):40-45.
[6]蒋建湘.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员工持股制度的法律构建[J]. 法商研究,2016,33(06):34-41.
[7]张衔,胡茂.我国企业员工持股的发展困境与现实选择--员工持股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15(01):67-73.
[8]陆岷峰,虞鹏飞.“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全员持股与资产关切度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05):1-7.
[9]范鑫,莫熙微,彭开琪,宋健,梁悦青.江西省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福利及员工持股可行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1):76-78.
[10]黄群慧,余菁,王欣,邵婧婷.新时期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07):5-16.
作者简介:王朋吾(1977- ),男,陕西兴平人,硕士,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成思阳(1994- ),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