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榕
摘 要:自我国实行认缴制以来,整个商业环境涌现出积极的活力,刺激市场繁荣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企业信用濒临危机这一严重的内患,因此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化是大数据信息时代背景下资本市场制度的国际竞争和制度变迁的必然产物,文章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当前我国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从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自律监管规则三个角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一、我国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背景
企业信息是外界衡量企业真实发展状况的可靠依据,也是资本市场良好运行的基础。一般企业披露的信息可分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者从不同方面帮助投资者正确、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自身价值和发展前景。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是对资本认缴制下松弛的企业注册门槛与当前市场普遍信用低下之间不匹配的一种平衡方式,使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在不平等地位抗衡中的一种折中方案。企业信息披露并不限制于企业披露信息所具有的静态特征,它更多强调于这一动态过程,在于使用者是否可以借助这些外部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并形成正确的决策,有效配置市场资源,所以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取决于与利益相关方对信息的需求、获取、信赖、理解相匹配的程度。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高水平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实现减少委托代理冲突、减少逆向选择、释放“优质”信号以及降低商业风险等。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信息不对等的各方在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往往会采取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特别是在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市场中,拥有极大控制权和私有信息的大股东很容易掠夺小股东的企业利益,但如果企业信息透明度比较高就会一定程度抑制这种情况,可以有效地缓解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降低资本成本。而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外部交易双方明显存在信息获取不对称的优劣势地位,投资者不能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实际真实的经营状况,容易发生逆向选择行为,则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企业资本成本的上升;反之,拥有信息获取优势的交易参与方通过向外界传递相关信号可以帮助处于信息劣势的参与方更准确地衡量企业价值,将那些经营绩效良好的企业与那些较劣质的企业区别开,并通过信息披露向市场传递其业绩优良的“信号”,吸引更多投资者,并刺激了资本市场的活跃度。
二、我国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困境
1.企业信息披露的主体自觉性动力不足
企业信息披露一般分为自愿信息披露和强制信息披露,不同方式其实施主体不同,自愿信息披露主体毋庸置疑为企业自身,但对于强制信息披露的主体比较复杂,因企业涉及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规制部门,但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政府相关部门或是社会组织作为信息披露主体,都没有十足的自觉披露信息的动力,存在相互推诿责任,装聋作哑为某些私利隐藏或是瞒报相关信息等等诸多问题,这与整个社会的诚信风气和商业信用的大环境有关,我们有必要深刻反思其背后的隐患。
2.企业信息披露的范围难以界定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披露在内容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企业忧虑披露信息与商业秘密发生竞合,这一点的界限很难把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都严防死守自己的相关信息以防贻误商机,当然这在企业角度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合理的,但过度的不规范披露则会误导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生错误评估,甚至导致恶意竞争,不利于正常的企业优胜劣汰。在实际中,有的企业完全不披露有关信息,有的企业披露不完整的信息,甚至于有的企业只公开对企业有利的信息,总之在披露内容上企业的主动性极差,也没有相应的行政部门去主动配合,整个披露主体都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下,这时所公开的信息就变得毫无意义,既无法保证其完整性,也无法确定其真实程度,对外界参考失去了价值,因此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范围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的重中之重。
3.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缺失
成熟的市场机制、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及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体系是推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现阶段我国资本认缴制实施初期下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规范体系均尚不健全,信息披露的监管一般经过政府监管、审计监督、信息中介、公司治理等几个流程,每一环节的有机配合要把握在一个合理的平衡下,才不会导致市场失衡,但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披露整个流程都比较混乱,这四部分无序的相互交叉,不能完全评价这不合理,只是缺少有效的引导,导致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极度缺失,还未构建一套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作为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执行的坚固后盾。
三、完善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1.強化企业社会责任,培养信息披露意识
企业社会责任一般可分为道德意义上的责任和法律意义上的责任,前者是指企业的社会行为要合乎一般大众的道德伦理观点,这需要企业自律地遵守这种社会规则,但无法被法律强制规定;而道德无法约束或者范围之外的责任由法律予以明确,两者形成互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迫使企业自觉披露相关信息,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企业应用发展战略的眼光看待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绝不能为获取短期利益而丧失诚信,要求企业管理者自身做出道德表率,从核心控制层开始,逐步渗透推广到企业各控制单元,逐渐普及渗透到普通员工、业务部门乃至组织整体,使企业诚信价值观充分融合于企业自身建设。此外,企业自身强大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培养自觉披露意识不仅是为构建我国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做贡献,也是在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2.规范企业信息披露内容
要规范企业信息披露内容,坚持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公开性,同时符合质与量的要求。首先,企业公开的信息在性质上必须是重大、有价值的信息,即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应与相关方的利益密切联系,并确保披露的重大、关键的信息数量上达到一定的标准,既包括对公司有利的,又不能隐藏对公司不利的。其次,对于信息披露来讲,最为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公开披露的信息一定要客观公正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状况,不能容许丝毫虚假信息,这关乎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以此参考,所以信息披露的意义也在于此。再次,信息一个极重要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往往须具有现时性,商场瞬息万变,一个微小的情报就可能会引起极大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因此要求对于公开的信息随时保持动态更新,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一旦发生变动,就要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以免公众被过时信息误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最后,企业公开披露信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向所有的债权人、投资者等各个利益相关方公平披露,不得差别对待,只向部分债权人、投资者私下透露信息进行内部交易,或向债权人与投资人选择性的披露部分信息,以影响造成不公平的商业竞争。
3.完善企业信息披露法律体系
首先,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并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与经验,来完善我国企业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便捷充分整合现行的财政部、国资委、审计署、证监会、证交所、工商行政管理等各部门的数据,对当前我国企业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整分析,理清当前影响我国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对企业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改进,进一步明确界定企业应公开披露的信息范围与披露职责。其次,加强关于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督制度与处罚机制的建设,完善诉讼程序,确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非政府部门协同监督的监管主体,对违背法律法规、没有尽到社会义务的问题企业大幅强化处罚和惩戒力度,对其他企业起到警告与震慑作用。最后,我国企业信息披露规范更多还处于部门规章层面,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我国可以考虑在《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中增加和明确公司管理层对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和法律责任,使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于法有据,便于各个部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去贯彻落实之一制度,不再仅仅停滞于理论层面,为切实遏制企业的违规造假现象,由法律法规层面、部门规章层面和自律监管规则三个角度打造更为完善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肖红军,郑若娟,铉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资本成本效应.经济与管理研究[J].2015年3月第36卷3期.
[2]刘骏,李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探析.江西社会科学[J].2013年第1期.
[3]乔菲,张璋.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现代管理科学[J].2017年7月.
[4]杨汉明,吴丹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动因及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同形”的分析框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N].2015年第1期.
[5]杜剑,王肇,刘晓燕.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充分性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N].2017年第3期.
[6]高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代理成本影响的研究.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