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柚
1941年,抗生素真正被用于临床。它的发现和使用对人类寿命的延长至少贡献了10岁,因而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
从最初稀有的“救命药”,到后来被滥用的“万能药”,如今抗生素耐药性竟成致命威胁。在“后抗生素时代”,遏制抗生素的滥用已迫在眉睫。正如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肖永红所说,如果抗生素滥用不能有效遏制,耐药性问题可能导致人类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
从救命到致命
中南医院急救中心主任赵剡博士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位老太太,年过八旬,平常为了抵御细菌,吃完饭,就要吃两粒抗生素,简直把抗生素当糖吃。
后来,这老太太患上了感冒,高烧一直不退,因为无药可救而丢了老命。医院检查发现,正是因为她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让体内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结果在她最需要抗生素的时候,抗生素反而失去了作用。
抗生素,对于病原细菌有杀灭抑制作用,自诞生以来,拯救了无数条人命。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等。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抗生素见效快、可以抵抗细菌”,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英国医学期刊(BMJ)》2014年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说,平均而言,中国每人每年使用138g抗菌药物——是美国的10倍。
明明是处方药,但很多人一有点感冒咳嗽,就跑到药房自己买抗生素;一有点不舒服,非得要医生开抗生素,甚至不开还要骂医生“庸医”。对于很多普通百姓来说,抗生素是万能灵药,吃点打点,见效特别快。但是抗生素的危害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英国研究人员曾经调查了一万名婴儿,这些婴儿出生于1991年至1992年,发现出生6个月内使用了抗生素的,长大后都变胖了。
在2001年到2013年间,他们又对6万多份儿童健康档案进行分析,发现2岁前至少使用了4次抗生素的儿童,长大后更可能肥胖,使用时年纪越小次数越多,肥胖可能性更大。研究认为,抗生素打破了人体原有的细菌平衡,影响消化和吸收,最终导致体重增加。
丹麦的研究人员,也分析了140万病人的病历,发现服用抗生素和第二型糖尿病的确有关:15年内,服用过4个疗程的抗生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58%。
他们解释说:“或许是抗生素碰上细菌就杀,不但杀死病菌,还把肠道里负责消化和代谢的有益菌也一并杀死了,所以,增加了得糖尿病的机会。”
此外,滥用抗生素还会损伤肝肾、导致牙齿变脆、体内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等后果。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国,同时也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数据显示,全国2013年使用的16.2万吨抗生素中,兽用52%,人用48%,一年超过5万吨抗生素排放进水土环境中。2014年以来,抗生素使用量仍在上升,其中绝大部分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而不是治疗疾病使用。我国已经连续多次在各种食用肉制品、乳制品甚至动物源生化药品中检出抗生素残留。
抗生素滥用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在挑战国人的健康底线。
后抗生素时代
抗生素滥用的背后,从前我们最熟悉的一些药物正在“消失”?赫赫有名的青霉素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古旧和遥远的名词。
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在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请求:“请您给我开点更高级的药。”患者心目中更高级药品往往有这样的特征:更贵,更新、抗菌谱更广——能杀灭的细菌种类更多。而在刘正印看来,抗菌药物根本没有高级、低级之分,任何抗菌药物都有它的优势和短板,衡量好药的唯一标准就是“能治好病”。
“青霉素使用的减少很大部分原因是现在很多医院就没有青霉素了,”刘正印说,“实际上,青霉素依然有很多药品不可替代的用途。”在他看来,很多时候,青霉素是被“观念”打败了。“耐药这么厉害了还能用吗?”“青霉素要做皮试,多麻烦!”“再有一个,病人一来就说:拿好药给我用啊——青霉素最便宜。”《柳叶刀》发表文章谈及中国临床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时指出,许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对症状减退速度有极高的要求,并且对待病程毫无耐心。在中国医患关系非常不妙的大背景下,毫无疑问会导致医生开出没有必要的抗生素。
上世纪50年代,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大规模临床使用让人类寿命延长了24年。在那个医学的黄金时代,人们曾一度认为,在与细菌感染的竞技场上,人类已经掌握了原子弹,足以将敌人一扫而空。
然而,正如原子弹没有带来和平,抗生素也没有带来一劳永逸的胜利。科学家们很快发现,细菌远比人类想象得聪明得多。自然界中的物种是通过漫长的演化来适应环境的,而细菌则直接通过基因突变来完成——这意味着,它们适应抗菌药物的速度极快。在40多亿年的演化史中,细菌不断分裂,新细胞不斷产生,这个过程最快每12分钟就进行一次,无数新细菌的产生意味着无数的变异可能。
去年11月,简阳17岁少年因为一场“感冒”,住进了ICU重症监护室,生命垂危。但他得的可不是普通感冒,而是重症肺炎,感染了MRSA超级细菌。
这种细菌对很多种抗菌药物都产生耐药性,治疗难度非常大,在美国每年导致近2万例死亡,等于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死亡的总和。
这种耐药性高的“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抗生素的滥用也是脱不了关系。第三军医大学的任成山指出:“由于抗菌药物的出现,目前耐药情况非常严峻,所有细菌几乎都已有耐药现象发生。”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细菌的耐药问题开始成为临床医学的痛点。自1987年起,全世界就再也没有全新类别的抗菌药物问世了。人们所做的只是在原有抗菌药物类别内进行有限的扩展。就像2008年问世的第五代头孢,它和60年代第一代头孢起灭菌作用的基本分子结构是一样。照这样下去,人类还能在军备竞赛中跑多远?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后抗生素时代——人们可能死于普通感染和小伤——可能于本世纪内开始。
延伸阅读
抗生素:“滥用”不等于不用
对待抗生素,不能滥用无度,也不能一味拒绝。各种细菌感染,一般还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
1、不要自己决定是否用药。抗生素对病毒、寄生虫感染都没效果,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一般的病毒性感冒根本用不着吃抗生素;
2、用多少抗生素要遵医嘱,不要自作聪明。抗生素并非用量越少越好,要知道,不足量的使用更容易催生耐药性;
3、一旦使用了抗生素,要按疗程吃,不能吃到一半,感觉症状缓解了就停药。中途停药会让细菌消灭不完全,可能导致再次感染,使得病情反复发作。
4、不要盲目追求新的、高档的抗菌药物。无论何时,消毒和隔离都是对付病菌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