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华 张胜娟 王方 张传清 李天奇 王吉锐 徐志宏*
(1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林业(农业)局;2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浙江临安 311300)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胡桃科山核桃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坚果和木本经济作物,膳食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一种高档产品。其主要分布于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N29°~31°,E118°~120°),也就是浙江的临安、桐庐、淳安、安吉及安徽等地[1]。临安山核桃又称小核桃,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在杭州市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亩,加工企业20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9.2万人,一年加工能力突破3万吨,是临安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2015年,临安山核桃产区发生了相当数量山核桃大树死亡的情况,全市山核桃林有8万亩中度受害,占山核桃林总面积16.7%;2万亩重度危害,约3.7万株枯死。2016年4月在临安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时,在清凉峰镇的马啸、湖门、九都、林竹、白果等村,全镇11万亩山核桃林中约2万余株枯死,其他的河桥、湍口、岛石等镇相对于清凉峰镇较轻,经济损失巨大。经仔细调查,在危害发生初期,部分枯死树基部及外露的根部出现大量虫孔,疑似小蠹虫危害所致;死树根部细根发黑,缺少白色新根。吕坤等(2017)曾记录小粒绒盾小蠹害在临安为害山核桃,但也有专家认为还有些山核桃树枯死并无小孔出现,而山核桃细根出现发黑枯死,故应为“根腐病”危害。因此,有必要查明小蠹虫的为害与山核桃树死亡是否有直接关系。
经多次实地调查,在临安龙岗镇、昌化镇、岛石镇等地,尤其是在清凉峰镇各山核桃产区发现为害山核桃的小蠹虫有3种,经鉴定是小粒绒盾小蠹、光滑材小蠹和黄须球小蠹。其中以光滑材小蠹数量最多,且常于小粒绒盾小蠹混合发生,尤其在清凉峰镇发生量大,其羽化孔多在树干基部1米以下及外露的根部,坑道简单,可见有白色真菌菌丝伴生。黄须球小蠹主要发生在大枝上,受害树木在大枝的木质部上有特殊图案的坑道,在龙岗镇发生较多。在调查采集的同时,在清凉峰镇山核桃基地对光滑材小蠹进行了每周一次定期调查和发生规律观察,初步查明其发生规律。
小粒绒盾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Ratzeburg,1873),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
成虫体长1.7~1.9mm,体长圆柱形,黑褐色。触角膝状,端部如圆形削面,有圆形毛缝并着生绒毛;额面微凸,刻点大小疏密适中。前胸背板呈盾形,前缘半圆形,两侧平直,后缘横直;侧面观前3/7着生细小稠密的鳞状瘤,杂生短毛;后4/7着生极为细小疏少的刻点,光裸无毛。鞘翅上密布大小相等的刻点,形成刻点沟,纵向整齐排列;鞘翅后1/3逐渐过渡为斜面,沟间部刻点稀疏,逐渐变成颗瘤,并着生整齐毛列[4-6]。
小粒绒盾小蠹在临安山核桃树上直接危害活立木,大多在离地面0.5米以下的树干及外露的根部蛀孔,形成直立单坑道,深入木质部。该小蠹发生后期,树干上也会出现蛀孔,整棵树上可多达数百个蛀孔,导致其枯死[7]。
光滑材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 Bald.,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
成虫体长2.0mm,体褐至黑褐色,体表光亮。触角呈曲膝状,端部膨大为卵圆形;额面平,较粗糙,刻点为细小颗粒,下密上疏。前胸背板呈方盾形,前半部分密布鳞状瘤,并着生短绒毛;后半部分较光滑,着生少许绒毛,顶部前端小瘤与后端的刻点常组成同心圆。小盾片较大,呈圆三角形,平坦且光亮。鞘翅光滑有光泽,刻点沟微凹陷,沟内刻点稍大于沟间部刻点;翅后部的斜面正常,沟间部刻点中心着生1根绒毛,排成毛列[4]。
光滑材小蠹成年在大树主干至根颈段不分方向蛀孔,坑道侵入木质部后开始向左右沿着年轮蛀食。在半道或侵入道的末端拐弯处加宽筑造共同坑,由于多次产卵,且每次间隔2~4天,就在一条坑道内同时出现了几个虫态的现象[8-9]。该小蠹在临安山核桃产区为害时,也出现此等现象。
黄须球小蠹Sphaerotrypes coimbatorensisStebbing,属鞘翅目 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
成虫体长2.5~3.0mm,体椭圆形,黑褐色。头部咽片亚颏区着生2束黄色刚毛,末端直达两下颚须之间。前胸背板呈圆扇形且粗糙,生有大小刻点,间生少许小鳞片,刻点中心着生三叉毛。鞘翅上有规则的排布约8~10列沟间部,沟内刻点不明显,鞘翅上生有2或3列小颗瘤和小鳞片;鞘翅末端横直,无横沟[4-5]。
黄须球小蠹在临安山核桃树上多危害健康枝条,在韧皮部与边材之间蛀孔,坑道深嵌于边材上。由母坑道和子坑道共同组成,从整体上观呈现放射状,母坑道为单纵坑,长3~4 cm;子坑道两侧横向伸出,向四周延伸,顶端为蛹室。同一穴内的新成虫外迁后,留下圆大的羽化孔,围成1个完整的椭圆[4,10]。
在临安山核桃产区,小蠹虫的成虫在4月可羽化出洞,出洞后出现的羽化孔直径在1mm左右,新鲜的羽化孔同时会有木屑。新羽化孔出现最多的时间在4月和7月,此时可见大量新鲜虫粪。其他时间虽很少出现新羽化孔,但在此期间剖查死树干基部,在同一块树皮下可见到各个虫态。
表1 小蠹虫危害临安山核桃的生活史
从表1可见,在临安山核桃产区小蠹虫以蛹这一虫态越冬,待气候回暖,蛹羽化后离开越冬场所,寻找寄主,取食为产卵繁殖准备。
据刘章华[6]等报道,小粒绒盾小蠹在庆元县锥栗树上大量发生,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3~5代,全年均可见到成虫,主要入侵期为8~9月份。8~9月份羽化后,两性成虫离开原先生长发育的坑道,在外面或者入侵到新树后进行交配,共同筑造新坑道[7]。本次发现该小蠹在临安山核桃树上大量发生,4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中旬至7月下旬均有成虫羽化,直至9月中旬还有幼虫在坑道内取食。
光滑材小蠹一年发生1代,成虫在4月中旬开始出现,取食补充营养。5月中旬是侵入期,期间筑造繁殖坑道。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产卵期;6月上旬至 7月中旬是幼虫期;7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蛹期;7月上旬开始羽化,持续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后又开始大量取食,以备越冬,8月中下旬全部进入越冬期[8-9]。
据王威等[10]报道,首次在浙江发现黄须球小蠹的踪迹,在临安山核桃产区危害,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根据邓国藩[4]报道,该小蠹在河北省涉县一带的山核桃产区大量发生,一年发生1代。每年3、4月开始有成虫出现,危害健康枝条的芽基部,4月下旬以后开始蛀孔,产卵繁殖。4月中旬5月中旬为卵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蛹期;羽化期在6月中旬开始,持续一月左右。新成虫待体色变黑褐色后,又危害枝条的新芽基部,并在枝条顶部蛀孔越冬。
在清凉峰镇选择林相接近、向阳山坡、产量接近的两片山核桃林,树龄15-20年,采用48%毒死蜱乳油(郑州万象农化有限公司产)20倍涂干、喷淋、喷雾的方法,每一个处理5株,设3个重复,对小蠹虫进行防治。用药1周和2周后检查防治效果。发现毒死蜱20倍涂干、喷淋效果均优于喷雾,小蠹虫成虫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喷淋效果最好,但需水量较大,建议两种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选用。
表2 毒死蜱药剂对山核桃上小蠹虫的防治效果
根据以往的文献记载,小粒绒盾小蠹和黄须球小蠹被发现危害山核桃的时间不久。其中黄须球小蠹为害树木高处大枝。光滑材小蠹和小粒绒盾小蠹混合发生,为害树木基部,前者种群数量更多。光滑材小蠹和小粒绒盾小蠹均是食菌小蠹,在筑造坑道后的同时种下携带的真菌,常见为哈氏坑道菌Ambrosiella hartig,一般认为是小蠹与该真菌联合作用危害树木,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我们在这两种小蠹发生的坑道内均发现长有白色菌丝,虽然此次山核桃树发生的小蠹虫所携带的真菌种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经检查该菌并不是会造成根腐的真菌。
参考文献:
[1]何诗煜.临安山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7).
[2]杨丽丽,刘薇薇,张辉元,等.发生在葡萄上的蠹虫种类及成虫分类检索表[J].植物保护,2014,40(1):110-113.
[3]罗禄怡.贵州果树小蠢虫初志I[J].贵州农学院学报,1968,(1):86-92.
[4]邓国藩.中国农业昆虫[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5]谢文田,许庆亮,宋友文.危害核桃的小蠹种类及防治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1,20(4):33-35.
[6]刘章华,吴连海,赖俊声,等.锥栗毁灭性蛀干害虫小蠹虫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58-159.
[7]吕坤,潘伟华,胡钟予,等.山核桃新害虫——小粒绒盾小蠹(鞘翅目:小蠹科)种类记述[J].中国森林病虫,2017,36(2):29-31.
[8]程良勤,郭益龙.光滑材小蠢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开发,1993,(1):28-29.
[9]程良勤,郭益龙.光滑材小囊生物学特性观察[J].昆虫知识,1994,43(2):94-96.
[10]王威,王琦,顾建强,等.山核桃的一种新害虫——黄须球小蠹[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2):15-16.
[11]叶辉,吕军,Francois LIEUTIER.云南横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研究[J].昆虫学报,2004,47(2):2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