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才 盛宣才 孙善成 蒲永峰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朱砂冲桥位于井冈山市 G220 线(原 S230龙大线)上,建于1969年,桥宽8m、桥长85m。老桥建设年限久远,设计载荷等级低,现有桥梁早已不堪负荷,病害频出。2016年10月,经江西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评定为五类危桥。为此,吉安市公路局井冈山分局拟进行“G220线(原 S230 线)朱砂冲桥危桥改造工程”。项目在老桥上游约 1.7m 处重建桥长 82m、桥宽8.5m的桥梁。根据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项目部分路段位于实验区范围内。项目沿线占用山地 0.2473hm2中,西侧河岸部分(0.1995hm2)为井冈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林地,河岸东侧部分(0.0478hm2)为井冈山市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中的二级管控区。因此,需要就工程建设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评价。
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井冈山市境内西南部的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的中部,是赣江和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理坐标为 114°04' 05″ -114°16' 38″E,26°28'32″-26°40' 03″N。西与湖南省炎陵县接壤,西南、西北分别与江西省遂川县、井冈山市大垅镇和鹅岭乡毗邻。保护区的总面积为21499hm2,东西宽约20km、南北长约26km。保护区由于绝大部分范围地处井冈山境内的中山地带,气候条件与全市有一定差异,气温年变化呈单峰型,年均气温 14.2°C;区内土壤的主要类型为红壤和黄壤;主要河流有行洲河、湘洲河和六八河。
区内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313种[1],其中种子植物2958种,分属于210科1003属,蕨类植物355种,分属于46科104属;区内分布有国家I、II级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保护名录)41种(其中I级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资源冷杉、银杏和莼菜5种;II级有金毛狗、白豆杉、福建柏、伞花木、闽楠、半枫荷、花榈木等 36种)。区内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406种和亚种,隶属25目62科121属,占江西已记录种类的63%,其中兽类58种,占全省种类的55%;鸟类265种,占全省63%;爬行类52种,占全省68%;两栖类31种,占全省77%。保护区林地总面积为20893 hm2,占陆地面积的97.6 %。
评价工作组对项目所涉及的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在明确保护区内重要保护野生动植物、重要景观资源分布情况,并完成生物多样性现状、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现状、生态旅游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预测性评价。
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LY/T2242-2014)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提出的生态现状调查方法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分标准[2],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评分,计算该项目建设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并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入手,分析其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等的影响。
(1)植物调查
植物调查中,评价组采用了实地勘察、样方取样调查、数码照相记录和标本采集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首先在整个调研范围进行典型植被踏查,确定主要植被类型,然后根据勘察概貌依植被分布布局设置样方,对于坡度陡峭难以进入的林地,则在临近相同类型的群落设置样方进行调查。根据群落类型及分布特点设定乔木林样方为10×10m,灌木样方为 5×5m,草地样方为 1×1m。对于成分复杂的群落进行全面调查,一般结构简单的群落则进行目测记录[3]。
(2)动物调查
动物调查以样线法和样带法为主,同时辅以网捕法、样方法、样点法、访问法、资料查询等不同方法,结合访问法及资料查阅确定种类及数量[4]。
(3)影响评价
G220线朱砂冲桥危桥改造工程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参照《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LY/T 2242-2014),并结合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影响评价区位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东南部的实验区边界,不涉及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总面积为36.26hm2,虽然地处保护区边缘,但仍然会对保护区产生影响,因此,生态影响评价将此部分区域也纳入评价的影响因素。
项目属于危桥改造工程,在保护区内直接占用面积为0.1995hm2,占评价区面积的0.5%,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0009%。因此,工程占用保护区各类型生态系统面积比例很小,对其影响也较小。
项目建设涉及区域为常绿阔叶林、人工毛竹林、落叶阔叶林、阔叶混交林等植被类型,这是同纬度中高山地区的代表性植被,较为普遍,特有程度不高。
项目区范围内未分布有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较高的地文景观、水体景观、人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项目施工形成的痕迹对景观产生的破坏有限,施工现场远离村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亦较小,运行期的影响将稳定在现有程度,对井冈山保护区略有影响;项目建设局部可能产生轻微次生性地质灾害,但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滑坡或产生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影响较小。综合评分为54.6分,各项指标影响评价详见表1。
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包括类型的特有性、面积、连通性、生物群落关键种类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由于项目工程体量小、占地面积小,除对生物群落(栖息地)产生阻断和隔离(连通性)有中高程度影响外,其它影响属中低程度影响。综合评分为52.0分,各项指标影响评价详见表2。
表1 对景观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评分表
表2 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评价评分表
项目区在原有道路的南侧进行改扩建,常年都有车辆和人为活动,因此,动物分布较少;且评估区不是重点保护动物的迁移通道,也不是这些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因此,项目建设对这些珍稀动物的迁移、散布、繁衍的影响很小。综合评分为50.0分,各项指标影响评价详见表3。
表3 对种群及物种的影响评价评分表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物种。项目区位于保护区的实验区边界,远离主要保护对象活动区域,对保护对象种群数量以及生境面积影响很小,综合评分为50.0分,各项指标影响评价详见表4。
表4 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评价评分表
项目建设带来的生物安全影响包括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流失和火灾、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由于当地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结构复杂,稳定性高,病虫害抗性较强,外来物种则由于空缺生态位少而难以侵入,整个生态系统自身的健康水平为维护生物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工程建设提高了上述危害事件的发生机率,在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后,这些不安全因素可以得到有效防控。综合评分为50.0分,各项指标影响评价详见表5。
表5 对生物安全的影响评价评分表
项目建设具有经济回报高、环境风险低的特点,再加上周边旅游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为项目的推动营造了优越的社会环境。项目得到了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区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实施环境较好。综合评分为63.0分,各项指标影响评价详见表6。
表6 对社会因素的影响评价评分表
根据6项(A~F)评价指标[5],G220线朱砂冲桥危桥改造工程对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采用公式
进行计算,其结果见表8所示。根据影响程度分级情况(表 7),G220线朱砂冲桥危桥改造工程对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 52.62,低于 60,说明 G220线朱砂冲桥危桥改造工程对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总体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表7 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表
表8 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计算表
综上所述,G220线朱砂冲桥危桥改造工程建设对保护区内生态影响水平较低;工程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分割、干扰、破坏和污染等负面影响,使保护区森林面积有所减小,但未造成生态系统的孤立和结构的退化;对重要物种、保护物种的迁移、散布、繁衍和食物链的影响较小;项目导致外来物种(或有害生物)入侵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和区域遗传资源流失的可能性加大;项目得到当地政府、社区群众积极支持。
要加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管理的通知》的宣传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意识。做好道路绿化植物选择工作,尽量使用当地乡土植物,禁止使用当地无分布的外来植物,以免造成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4.2.1 严格施工管理
进场前,施工单位应与保护区签订护林防火责任状,使公路建设与保护区管理工作开展有序,相互配合。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与保护区管理局联系,并严格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护方案、施工设计方案、使用林地林木采伐作业设计进行林木采伐和水土流失治理。此外,施工中要注意土石方量合理调配;建沉淀池,防止施工工场废水或因雨水冲刷产生的高浊度污水进入水体;所有弃渣集中堆放,最后和垃圾、水泥块等废弃物全部运出自然保护区范围,且对场地进行整理。
4.2.2 做好桥梁沿线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
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分割、孤立、干扰、退化和破坏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桥梁沿线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植被恢复是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由于桥梁沿线施工后立地条件变差,坡度较陡,在恢复植物选择时应结合物种的生态特性即扩展性、抗逆性、速生性、降尘减污性、美学特性及景观价值和经济成本等综合特性来选择,以乔木为主,灌木、草本为辅进行配置。在后期养护和管理方面,应配置专业人员,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在靠近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界增加栅栏,降低动物与车辆碰撞的可能性;在桥涵下种植当地草本植物,使之成为动物廊道,以进一步缓解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还应制定生物多样性跟踪监测计划,如出现生物多样性发生较大变化的事件,要及时向保护区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据《中国井冈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显示,新桥改造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路段两侧500米范围内均未发现重点保护植物。大桥建设生态影响集中在公路两侧200m的线形范围内,对此范围外的区域野生植物的影响较小。因此,只要坚持对砍伐林木的异地补偿、对沿线路堤边坡的绿化措施,就可大大减少植被破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宝明,林真光,李贞,等.中国井冈山生态系统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2,32(20):6326-6333.
[2]李果,吴晓莆,罗遵兰,等.构建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体系[J].生物多样性,2011,19(05):497-504.
[3]李俊清. 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陈圣宾,蒋高明,高吉喜,等.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10):5123-5132.
[5]陈薇,杨宇明,王娟,等.环境影响评价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探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0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