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永锋 郑宇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随着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新型林业经济活动—林下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1],全国各地以林地资源、林下植物资源为依托的林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林农增收增效的重要内容[2],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增加林地产出、提高林业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目前有关林下经济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大多数是定性的分析了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及分析林下经济的发展原理,缺乏数据支撑[5-7]。本文基于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以及江西省四省72个县(市、区)林下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下经济的类型以及效益情况,通过变动系数比较了林下经济各类型的发展风险,为南方集体林区乃至全国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与方法。
南方集体林区涵盖我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安徽10个省区,有林地总面积为5314.4万hm2,分布着我国 37.12%的森林面积,保存着全国15.97% 的森林蓄积,90% 的林业用地面积的所有权归属集体,80% 的活立木总蓄积为集体或林农个体经营。
采取系统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南方集体林区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以及江西省四省中的72个县(市、区),通过收集资料、座谈、实地调查等形式进行调研,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各县的林下经济类型、各类型包含的模式、各模式的面积、总产值、参与人数、种养殖品种等,了解南方集体林区总体及调研各个县(市、区)的林下经济开展情况。
根据调查,调研区林下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林下旅游4大类型(见表1),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林下旅游的县(市、区)分别有 64、54、72、46个。各县(市、区)均开展了林下产品加工,且林下产品加工的总面积、总产值、参与人数以及农民总收入在四种类型中均为最大,其次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除了总产值外,其他三项指标均大于林下旅游。总体上,林下产品加工在南方集体林区开展的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其次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旅游。
表1 72个县(市、区)林下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
2.2.1 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类型有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粮模式、林果模式、林草模式、林茶模式、林菜模式、林花模式、林苗模式、林油模式(见表2)。从开展范围来看,以林药模式和林菌模式最广;从种植面积来看,以林菜模式和林菌模式最大;从产值来说,以林花模式和林药模式最高。
表2 林下种植基本情况统计表
2.2.2 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蜂模式、林蛙模式、林鱼模式(见表3),其中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蜂模式在开展林下养殖的54个县(市、区)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有46个、30个和35个县(市、区)。
林蜂模式的总面积最大,其次是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蛙模式、林鱼模式;总产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林禽模式、林蜂模式、林畜模式、林鱼模式、林蛙模式。
表3 林下养殖基本情况统计表
2.2.3 林下产品加工
主要以竹产品加工、竹笋采集加工、药材采集加工、松脂采集、木本油料加工等为主(见表4),72个县(市、区)均开展了竹产品加工和竹笋采集加工模式。竹产品加工和竹笋采集加工模式开展范围最为广泛,这与南方集体林区的竹林分布范围较广有关。松脂采集有17个县(市、区)开展,范围较为广泛;其他模式开展的县(市、区)均不到10个,开展范围与普及程度较低。
表4 林下产品加工基本情况统计表
2.2.4 林下旅游
林下旅游主要是“森林人家(农家乐)”模式,在调查的县(市、区)中有314家农(林)家乐。
根据对72个县(市、区)的调查统计,每公顷林地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以及林下旅游,平均每年分别可获得18.40、18.02、5.12、4.91万元的经济效益(见表5)。每一万公顷林地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以及林下旅游,分别可平均解决 40012、27427、30675、49532人的就业。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发展林下种植最好,可以有效的节约林地,增加林地的利用率,其次是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林下旅游;从解决社会就业的情况看,林下旅游最好,其次是林下种植、林下产品加工和林下养殖。
在林下种植类型中,平均每公顷产值以林花模式最高,为31.74万元,而变动系数只有0.76,说明效益好且各县(市、区)差异不大,产值较稳定,风险较小,并且可以美化环境,是最为理想的林下种植模式;其次是林苗模式、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茶模式等,其平均每公顷产值均高于5万元;经济效益最差的是林油模式,平均每公顷产值仅有1.38万元(见表6)。
在林下养殖类型中,林禽模式的平均每公顷产值最高,为20.71万元,而各县(市、区)之间的变动系数又是这几种模式中最小的,说明林禽模式不仅效益好,而且产值的变动情况不大、风险低,是林下养殖这几个模式中最为理想的养殖模式;其次是林畜模式、林鱼模式、林蛙模式和林峰模式(见表6)。
在林下产品加工类型中,林产工艺品加工制造模式平均每公顷产值最高,达42.17万元,也是林下经济所有模式中平均每公顷产值最大的,且变动系数也相对较小,是林下产品加工的理想模式。其次是竹产品加工、林产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中药材加工制造,他们的平均每公顷产值均超过13万,变动系数较小,也是林下产品加工模式的理想选择。经济效益较差的模式有竹笋采集加工、松脂采集、野菜采集加工等,平均每公顷产值分别为 1.97、3.04和1.70万元(见表6)。
表6 林下经济各种模式平均每公顷产值单位:万元/公顷
在林下旅游类型中,森林人家(农家乐)是林下旅游主要是模式,据统计平均每公顷产值为4.91万元,变动系数为0.82,产值变化不大,并且有利于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是林下经济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本次调研中平均每公顷产值最高的是福建省邵武市,为16.03万元;最低的是福建省云霄县,为0.5万元。
(1)在南方集体林区各林下经济类型中,规模上以林下产品加工最大,参与人数较多,其次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旅游。
(2)从经济效益来看,林下种植在南方集体林区各林下经济类型中效益最好,其次是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林下旅游。
(3)林下种植中,林花模式、林苗模式、林药模式、林菌模式以及林茶模式效益较高,林菜模式效益最差。林下养殖中,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效益较高,林鱼模式和林蛙模式次之,林蜂模式最差。林下产品加工中,林产工艺品加工制造模式、竹产品加工、林产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中药材加工制造等模式的效益较高,松脂采集和野菜采集加工模式效益较差。林下旅游主要以森林人家模式为主,经济效益较高,能有效的解决林区的社会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文树, 周沫, 吴金卓.基于 SWOT-AHP 的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J].森林工程,2014,30(4): 172-177.
[2]何林荣, 陈连荣, 王光和,等. 武义县林下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华东森林经理, 2011,25(3):29-32.
[3]江昌志. 祁门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 安徽农学通报, 2011,17(23):10-11.
[4]翟明普. 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 林产工业, 2011,38(3):47-49.
[5]姜国清. 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以青阳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21):11108–11110.
[6]王恩久, 李更新, 李学.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 2006, (78):35-37.
[7]胡万良, 谭学仁, 丁磊,等. 辽东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J]. 辽宁林业科技, 2011,(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