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菲
[摘 要] 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具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评价原则是建立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两大重要前提,而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又是明确评价原则的基础。本文旨在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视域下,探讨影响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因素,并进而对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原则进行探析。
[关键词] 公安院校;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36-02
“教师核心竞争力是教师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独特能力, 是教师在长期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实践中形成的、经过教师内部整合的知识和技能, 它包括教师的核心价值观、知识储备力、业务技能力、学术创新力和精神影响力。”[1]可以说,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专业知识的储备程度、业务技能的实际水平、学术的创新能力和教师精神人格的影响力这五个方面对于公安院校来说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公安院校又具有其行业院校的特殊性。本文旨在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视域下,探讨影响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因素,并进而对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秉持的原则进行探析。
一 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通常在考虑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要素时,是基于普遍性的角度,但在具体操作中,每所高校因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地缘特点又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公安院校作为行业院校更是如此,而高校所具有的特殊性,直接导致了不同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从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可将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学术生产力因素、地域资源因素和院校环境因素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人学术生产力因素
学术生产力是影响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从学术生产力的内涵来看,学术生产力的形成要以教师本身所拥有的高深知识为基础,在遵循高深知识的内在规律下的高校各种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2]因此,个人学术能力与知识储备,以及对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是评价高校教师学术生产力的共性指标,但公安院校除此之外又具有其特殊性。公安院校中非公安教育背景的教师占了较大比重,这便要求进入到公安院校的青年教师要迅速从自己的本专业学科过渡到公安学科领域,同时,从科研人员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的角色当中。只有知识对接快、角色进入快的青年教师,才能够真正捕捉到适应公安实战工作的科研需求,而接近实战、服务实战、引领实战正是公安院校学术生产力的原动力。因此,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个人学术能力与知识储备力、对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三者共同构成了公安院校教师学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二)地域资源因素
地域资源是影响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安学历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办学层次、学科设置、师资水平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提升。但由于公安院校以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为出发点,所以其分布与院校特点与当地资源密切相关,这也直接影响了各所公安院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
“我国目前34所从事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公安院校,呈简单的地域分布和条块分布: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这两所办学历史长、办学层次高的公安院校外,武装警察、铁路、海事、森林等系统各有一所部属公安院校,每个省(直辖市)都有一所省(市)属公安院校。就办学层次而言,全国公安院校有本科院校26所,专科院校8所。本科院校大多分布在中、东部,专科院校则以西部为主。”[3]公安院校基于此种分布特点,直接带来了地域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地域资源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学缘资源和实战资源。学缘资源指高校之间学术研究的交流、合作资源,对于高层次高校聚集的地区,便形成了较好的学科环境,从而实现学术理论上的集群、合作、交流。实战资源指当地的犯罪形态特点和当地公安机关的工作机制、技术水平和侦破手段的发展水平。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既需要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又离不开对实战需求和发展态势的精准把握,两者深层次融合、高水平发展,公安院校教师才能形成引领实战、服务实战的竞争力。
(三)学术生态因素
学术生态环境是影响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术生态是教师得到充分发展的土壤。公安院校作为特殊的行业院校,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除了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优秀的学术氛围和和谐的团队文化,还需要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
一是学术思想的政治性与自由性。“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是习总书记对公安队伍提出的总要求,公安院校教师兼具着警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要时刻以过硬的政治素质进行自我要求。同时,“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又是学者治学的普遍追求。但实际上学术思想的政治性与自由性并非对立关系,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所谓学术的自由要排除的影响因素并非主流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是行政干预对学术的影响,从而保证学术能够遵循客观规律和学科发展规律自由发展。
二是學术定位的研究性与应用性。“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公安院校办学理念,似乎也直接指向了公安院校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性,以及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但公安院校想要向更高的办学层次发展,其科研就要向研究性不断发展。在学术定位的研究性与应用性关系中,应明确应用性成果并非指向学术应停留在应用层面,所谓“立足实战、服务实战、引领实战”,只有学术发展的前沿性和前瞻性才能真正做到对实战的引领以及由打击犯罪向预防犯罪转向。
二 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原则
在建立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时,要首先明确评价原则,从而构筑服务于公安院校长远发展、有利于教师自身成长的科学评价体系。
(一) 价值性原则
价值性原则的指向在于考核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公安属性。所谓公安属性,一是公安院校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是否适应公安院校,二是是否具有学术潜质。公安院校因其教学立足实战、科研服务实战、成果引导实战的定位,区别于地方院校科研工作的广泛性和自由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都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和方向性。因此,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应通过考核形成一定的梯度,将具有公安学术潜质的教师从考核中凸显出来,避免存在以“数量”代“质量”的现象。
(二)延展性原则
延展性原则的指向在于考核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可塑性和创新性。“对于大学而言,核心竞争力不是局限于个别方面,而是像一个‘技能源,通过其发挥作用,把能量源源不断地扩展到高校的一系列活动环节上。”[4]对于公安院校教师来说,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样要有建立和适应延展空间的能力。公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单纯以个人科研兴趣为方向,而是以学科发展规律、犯罪形态的变化以及实战部门的需求为导向,因此新型犯罪、新兴科技的出现都对公安院校教师知识的学习能力、塑造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科研学术能力在其“技能源”之上的可延展性。
(三)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原则的指向在于考核教师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异质性是指高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教师独自拥有、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且呈现出自我积累和自我强化的趋势。” [5]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中的异质性,除了科研能力的不可替代性之外,还包括教师教学水平、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等多个方面。因此,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应通过突出教师能力的异质性,来促进教师之间发挥优势,形成异质化,从而推动学校实现高水平特色发展。
(四) 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的指向在于考核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是形成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去激励、评估和监督。评价体系应能准确反映教师不同階段的工作状态,让教师在评价机制中保持积极奋进的信心和不敢懈怠的畏惧,从而确保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
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评价原则是建立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两大重要前提,而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又是明确评价原则的基础,因此,充分全面地把握影响因素、客观合理地确定评价原则是建立科学的公安院校教师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4][5]赵恒平,闵剑.高校教师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23):196.
[2]袁茹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16.
[3]张学岚.公安院校办学特色凝练[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