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风
[摘 要]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应有的基本素质。紧密结合各学科教学培养师范生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性,也具有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应充分注意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积极肯定。
[关键词] 学科教学;科研能力;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3-0030-02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师范生进入大学学习就开始进行,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有序进行。而學科教学则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主阵地,师范院校的各科教学都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学生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
一 基于学科教学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按照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合格教师不仅要具备适应中小学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由于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学的多样性与发散性,多年一贯制的教育教学模式被打破,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不同的社会人文环境中将呈现出诸多各有特点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这就要求师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师范院校必须做好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影响人们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够胜任某种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必备心理条件。这些条件由先天因素决定,但也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科学研究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要完成预定的科研任务,需要多种能力的有效结合:如检索文献的能力、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归纳综述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上述能力对于全面完成科研任务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也都是形成科研能力的必要的成份。勿庸置疑的是,科研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更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训练以促进整体能力的提高。因此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各学科教学,必须从师范生进入大学学习就开始进行,并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在目前的师范教育中,教学与科研仍然相互脱离,没有做到“结合”。在大部分“教学”时间内,学生只是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谈不上什么科研。他们仅仅是在做毕业论文的短暂时间内接受了一些科研训练。教学和科研实际上是分离的。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研能力训练,学生很难完成有创见、有新意的毕业论文。一些学生由于不知道论文写作从何入手,随便找一两篇文章加以改头换面,甚至照抄一遍了事,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抄袭现象。所以,必须将教学与科研真正结合起来,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此外,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师范生的科研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爱学会学,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积极的意义。
二 基于学科教学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可行性
1 学科教学可以为师范生科研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养料。人的创新能力有赖于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无不依赖于深厚的知识功底。教育研究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理论指导,才能对教育实践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和区别,也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要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科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务必使学生掌握好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学生以后从事教育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2 学科教学可以使师范生学会研究
各学科教学都可以调整充实研究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研究,乐于研究。比如各学科教师可以经常把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引进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含金量,使学生可以了解学术动态与学科发展前沿,开阔眼界,集思广益,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学术氛围的熏陶,拉近其与科研的距离,增强参与科研的信心。而且最新研究成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会受到人们众多的批评与指责,如果教学中在充分肯定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更能启发学生深入研究。各学科教师都可以把本学科的研究范例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模仿获得科研能力。教育实践充分证明,学生科研能力的获得必须经历由看到做、由模仿到独立完成的过程,即先看他人规范的科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然后自己才能动手研究;先模仿他人的方法,然后才能自行设计和创新。这种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的做法,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3 改进学科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改进学科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小组研讨法,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设问题情景即教师要创造一种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一些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明确问题,认清问题的关键,使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接着再引导学生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各种因素,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并对每个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满意的方案,最后还要要求学生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符合实际和科学原理。
将三至八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一同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自独到的见解,然后做出对该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他组同学分享。小组研讨可以为每位成员提供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那些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学生而言,小组研讨会让他们较有自信和发言的胆量。
4 改革学科教学考核办法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研究能力的提高
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可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和成效,也可激励教和学双方。更为重要的是考试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发挥着显著的导向作用。教师可调整考试内容,加强能力考试。试题中适当增加分析题、实践题,例如案例分析,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基本原理各抒己見。提高试题的灵活性、综合性。在考试的范围上,不只考教师讲过的,课本上、笔记本上的内容,适当增加一点课外的、要求学生自学或阅读的内容,以鼓励学生课外自学。
另外,由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而非在期末考试中,因而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不能太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而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包括课堂案例分析发言、查阅资料的情况、平时课堂的笔记与梳理、阶段性测验、读书笔记的量和质、小论文的水平以及上课的迟到与旷课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加分评价系统。平时成绩的把关要严,完成作业的质量要高,对作业的目标要求明确。不同类型的作业所占成绩比例也努力做到科学合理。这样既可以克服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各种问题,又可以长期监控和考查学生日常学习中在知识、能力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改革考核办法,也能对学生产生激励,让学生自觉注重自身研究能力的提高。
三 基于学科教学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要取得好的效果,除需要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点面结合,因材施教
在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既要有面对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课下作业,又要特别关注个体差异,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学生科研能力是有差异的,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仅重视“点”或仅重视“面”都是片面的,应做到点面结合。
2 循序渐进,切忌苛求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应当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按照这一定位,在大学四年中,应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系统训练,使师范生逐步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不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
3 积极肯定,激励引导
科学研究活动是一项创新型活动,需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无兴趣、无激情的状态下,很难把创新潜能充分开发出来。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内驱力,学科教师要通过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形成科研兴趣。要注意激励唤起并保护师范生的科研热情。师范生初涉科研,对自己缺少信心,教师一定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慎用横向比较的传统评价方式,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体验到创新的成功。
总之,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只要我们真正重视这个问题,将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培养出来的未来教师也将能适应新世纪教育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方安明.试论师范生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J].湖州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2):82.
[2]余太和.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研究能力[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2(5):64.
[3]姚利民,王燕妮.课程教学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之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89.
[4]韦明兴.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7(8):154.
[5]姜长宝.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