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延群
俗语“小偏方治大病”。偏方是流传民间的一些单方、验方,也称为土方。
大多数偏方就地取材,索取方便,既省事又省钱,对一些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作用,有些偏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很容易被病人接受。不过,偏方使用不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案例也不少。前不久,重庆市大渡口区一患轻度精神病的女子,其母听别人介绍一偏方,便上山挖采马桑根,煎汤让女儿服用。不料女儿服后便出现恶心、呕吐现象,随即全身抽搐,急送医院抢救,经洗胃、输液后方转危为安。马桑根属于马桑科植物,主治风湿麻木、风火牙痛等症,可煎汤内服或煎水外洗,因为有毒,服用时要特别注意其用量、药引及煎制方法。所以,在偏方的使用上,必须谨慎,不可迷信而延误治病良机。
偏方不等于验方 验方是医生在理论指导下运用的处方,有些还是由历代著名医家在治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典处方,组方思路比较合理,用药比较准确恰当,所以临床疗效比较可靠。而偏方则是民间治病的个案而形成的处方,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片面性,尤其是组方用药缺乏严密性与合理性,所以治病效果不太确定。偏方不可不信,也不可轻信。小偏方偶尔能治大病、奇病及怪病。不过,使用治小病或某些常见病的初始症状的偏方为稳妥。
病症要明确 应用偏方时,必须对偏方中用药性能有一定的了解,搞清楚偏方用药是否符合自己的病情。不要不问病情的原委,也不管偏方是否合理而滥用一气。须知许多疾病表面症状差不多,但实质上却截然不同。如腹胀可见于胃肠疾病、胆系疾病、肝病及心功能不全等。山楂可以助消化,消除胃肠疾病引起的腹胀,却不能治疗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腹胀。再如干姜、胡椒治胃痛,但胃痛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对寒证有治疗效果,而对热证则是绝对不能应用的。
用量要慎重 偏方多数是流传或散落在民间经口传耳闻而来,经验成分比较多,药物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现象不少,因此在药名、用法、用量、适应症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特别在用量上要格外注意。偏方中不少是含有剧毒的药物,像麻黄,中医有麻黄不过钱(3克)之说,如果用量大了,会出现心悸等不良反应。
清楚副作用 有些偏方之所以“偏”,就是因为药物成分不合理,有较大的毒副作用。这类偏方用起来可能有些效果,容易使人相信,但是毒性很大,实属弊大于利。如轻粉大剂量使用能抑制真菌生长,对一些皮肤病有效,但大量无机汞(轻粉)在体内蓄积可造成汞中毒。应用偏方时,必须查明药性是否有毒,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止药物中毒。
了解配伍禁忌 服用偏方时又服用其它药物的患者,要注意偏方中的药物或食品与其它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或增加毒性等问题。如糖尿病病人服用优降糖,则忌人参、甘草,它们之间可能产生拮抗作用,减低降糖药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