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40年,浙江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活跃度较高的一个省份,在对外贸易、专业市场、民营企业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近些年,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激化了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低的供求结构性矛盾,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工匠精神体系与文化建设是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在日本的产业发展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企业访谈调研,发现浙江中小企业在工匠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对策与路径,对于中小企业群体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产业转型升级;制度构建;企业管理
1 日本工匠精神的启示
距离浙江2000多公里的日本,是全球公认的工匠精神与产业结合度较好的国家。在兴起于欧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革命中,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国家。整个20世纪,几乎所有市场应用性高的发明均源白于欧美国家,但这些发明的生产与制造却是日本的产业优势。日本出色的制造业曾带动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匠精神体系的建设是日本制造业的重要推动力[1]。日本资源匮乏的劣势,推动了技艺超群的工匠群体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激励了全社会“重职主义”的兴起,夯实了制造业的基础。质量是日本制造的底线,其核心竞争力更体现在对产品“美”的追求中,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无限察觉、满足,及产品功能、性能的最大化开发,是“精工文化”的物化[2]。
浙江的制造业还处在较为低级的阶段,很多企业的主要业务还是OEM(产业部件代加工),该模式成本低廉,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很难建立自身的核心“软实力”。结构失衡、创新研发能力不足、质量与品牌效应缺失、高技能制造业人才缺乏就成了浙江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3]。浙江经济建立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群体之上,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工匠精神体系建设与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是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日本的经验可以借鉴,占日本企业总数99%的都是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可靠,在所属的细分领域内占据领头羊的地位,很难撼动。他们或为大型企业供应核心零部件或者单独销售高品質产品,且这些企业的历史悠久,200年以上的企业有3000多家[2]。例如,全世界包括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科技水平遥遥领先的国家都要向日本一家只有四十五人的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 Hard Lx)ck )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
2 中小企业工匠体系建设的问题分析
针对工匠精神体系的理解、工匠系统建设的路径、工匠体系建设成本、工匠文化与企业目标、工匠体系与现阶段市场适应度等问题,在对一些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与访谈之后,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现阶段中小企业在工匠体系建设中的现状。
2.1 工匠与工匠精神
在调研中,很多企业对工匠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将“工匠”等同于“熟练工”。工匠都具有熟练、高超的岗位技能,在专业技术领域内生产率高,但工匠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层面,职业操守、品德精神更应该是工匠具备的特质。工匠对产品的追求不光体现为简单的重复与熟练,而是包含了对产品极致的追求、创新、敬业等多方位的精神。工匠精神从个人层面到企业文化层面都有体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工匠精神可以融人到生产运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
2.2 工匠系统建设的路径
现阶段大部分的企业都了解了工匠精神的概念,也对工匠体系的建设兴趣浓厚,但是往往还处于论证与理论层面,很少有企业能够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国内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不多,传统的工匠精神与现代企业的结合更是少之又少,找到一条可以复制学习的建设道路并不容易。工匠体系建设的路径是现代中小企业面对的一个难以落地的现实问题,其建设路径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还不够多。工匠相关的人才供应严重缺乏,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建设工匠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工匠体系建设成本
工匠体系的建设需要长期的培育与持续的投入,其收益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到。工匠体系的核心是人才,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而对人才的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包容与激励。因此在工匠体系的建设中,成本一收益是一个长期函数,在短期内很难平衡两者的关系,因此这需要企业有长远发展的规划。对于工匠体系的投入,预期收益的时效长,且与成本不是直接关系。现阶段的众多中小企业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时,必须考虑财务平衡,真正能够放远目光,进行工匠体系建设的企业所占比例不大,这是市场转型升级中,内外部因素的共同结果。
2.4 工匠文化与企业目标
工匠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对组织的贡献往往不是直接作用,工匠文化发挥作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工匠文化的建设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日本企业的一个特点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普遍较长,这是工匠精神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现阶段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普遍以盈利为第一目标,因此很难专一的从事一个行业。哪个行业利润高,大家就纷纷涌入到这个行业。例如,在房地产大潮下,很多传统制造业都开拓房地产业务。调查的结果显示,将某一行业的精工细作作为长期目标,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长期目标内容的企业所占比例并不大。
2.5 工匠体系与市场的适应度
在调研的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现阶段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且市场尚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进入稳定状态,因此,生存的压力普遍很大,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这个阶段让企业放弃短期利润,放慢步伐,规划长远的文化建设,是一件看起来“非理性”的决策。浙江制造业发达,但多数企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加工企业,想在某一个行业内专业的做产品,还存在一个市场适应度的问题。在过去的市场行为中,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这种具有柔性的生产供给能力极具竞争力。但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普遍下滑,作为供给端的企业迷失了方向。
3 对策分析
浙江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应从需求拉动的供给模式中转型,积极响应国家的供给侧改革战略,从供给的角度带动市场需求,化解需求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3.1 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引导
从国家层面的战略,到地方政府的政策,如何将其传达到企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导机制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决策行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解读、讲座论坛、行业交流等方式,将最新的政策传达到企业,为企业提供最新的政策支持,引导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
3.2 调动企业内部的动力
及时了解企业进行工匠体系建设与转型升级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创新,再用制度调动企业内部的动力,推动转型升级的进行。例如,很多企业不愿意进行深入研究与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市场同类卖家仿制成本低。政府相关部门就可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解读,消除企业的顾虑,从企业内部调动创新的动力。
3.3 人才培育体系建设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也需要全社会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从校园教育、职业教育到企业的岗位教育,都需要融人工匠精神的内容,为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提供氛围与环境。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也是工匠精神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是关乎T匠精神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因素。
4 来自企业的案例
调研结果显示,不同的行业对于工匠体系建设的进度和难度存在显著差异。批量化、规模化的制造型企业,特别是以外贸订单为导向的企业,其路径依赖程度高,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难度较大。反之,那些产品定制、个性化生产的企业对于提高自身产品品质、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实现的路径较为清晰。 来自金华市武义县的一家家具生产企业,通过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将自己的高端产品与市场需求进行了对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家企业表示,现阶段市场的需求表现出对价格越来越不敏感的趋势,只要产品好,总是有市场的。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告别了价格战的泥潭。另一家小型制造企业最初为文具公司加工长尾夹,后来企业着力研发长尾夹的印花工艺,并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申请了多项专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5 结语
浙江中小企业群体转型升级的路径有多种选择,工匠体系的建设是其中的一个参考。近些年,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指向供给侧的改革,需求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是市场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也是现阶段浙江中小企业群体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大量的库存难以消化,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层次性提升。结合浙江企业的特征来分析,提高供给产品的整体质量与层次,迎合市场需求是关键。在提升产品质量与层次的过程中,工匠体系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有效路徑。浙江的中小企业众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工匠体系的建设,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弥补规模小的劣势。不过这个过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最终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从而带动整个体系的建设。现阶段的情况还不容乐观,好在很多新生代的企业家们已经意识到了该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工匠体系将会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昭奎工匠精神日本制造业发展的动力[J]青海科技,2016,(12)
[2]葛晓畅,葛树荣“工匠精神”与日本制造业[J]企业文明,2016,(7)
[3]韦泗娟,王安琪、孙立春日本“工匠精神”对浙江制造业转型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7,(5)
[4]董彦龙,王东辉基于“淘宝村”、“电商产业园”的电商空间集聚现象研究——以浙江金华市“义乌商圈”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
[5]王东辉电子商务市场业态演进中企业家才能要素培育、配置与升级——以浙江义乌商因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