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伟
斫琴,只因自由和热爱。关上竹扉,屋外的嘈杂似乎被隔绝。
几杯浓茶过后,陈峰永更显快意,他取出自己的古琴,两手轻抚琴弦,一动一静之间,世界变得深沉。“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个外表粗犷的中年男人,低声细吟,沉浸在自己的琴声里。陈峰永是传统文化的追随者。
他学过京剧,练过昆曲,擅长国画和刻字,空闲时间,他还喜欢练功站桩。现在,他以弹琴、斫琴为乐。在传统文化式微的当下,陈峰永用一种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传统的敬意。
不做琴的时候,陈峰永就会弹琴,琴声婉转悠扬,但总飘不出这间庭院。陈峰永说,琴有生命,琴声也会讲究机缘,哪些人需要它,它便在哪里停留。
很多人认为,陈峰永是一名隐士。他留着络腮胡子,但胡子明显经过修饰。他的头发很长,在头顶处打成一个发髻,外面用青色道巾包裹。他身着青灰色的道袍,脚上穿着云履,这些特征非常符合众人眼中的隐士形象。陈峰永并不承认自己是隐士,相反,他时刻拥抱着生活。
他曾经养了一只花斑猫,温顺可爱,但可惜后来丢失,他为此惆怅多日。
他和别人聊起自己的岁数,除了感叹33年已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之外,也时常流露出结婚成家的愿望。
他也会在朋友圈中推销自家门店的红枣、绿茶,并不忘自嘲“这都是被逼的”。不忙的时候,他的工作室也常常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他的酒量不错,据说曾经随便干个一斤白酒,毫无压力。表面上积极入世的陈峰永似乎很难和隐士联系到一块,但在内心深处,他十分向往隐士的生活。
初中时的陈峰永为了学习古琴,曾经一个人前往武当山中遍访道士,请教古琴弹法。
27岁的时候,他跋山涉水来到常熟虞山,拜匐在吴派宗师王力刚门下,苦学古琴弹奏。他也曾在武当山中开设工作室。
为了躲避凡尘俗世,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武当山麓,建起了全真草堂。去年,他将武当山的工作室迁到市区,清净是他选址的首要因素。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按照古人对隐者的定义,陈峰永只能算“小隐”,但他并不认为隐是一种与世隔绝或韬光养晦的生活方式。在他看来,真正的隐士,追求的只是自由。
渴望自由的陈峰永对体制内的东西似乎并无兴趣。2003年,陈峰永从市艺校毕业后,留校担任美术老师。就在学校准备为他解决编制的时候,他选择了辞职。之后,他来到武当山,参与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并被吸纳进武当艺术团,同样属于编制内工作,但他在辞职的时候也没有半点犹豫。
“我害怕被别人束缚。”陈峰永抿了一口茶,脸上带着怡然自得的微笑,好像在说遥远的故事。
渴望自由的陈峰永寄情于传统文化。他兴趣广泛,曾跟北方的一位京剧大师学过几年京剧,如今在谈吐之间,隐约还能听出浑厚的腔调。他也曾研习过昆曲,不忙的时候,也会在庭院中打几招太极拳。每年受朋友所托,陈峰永还要画几幅山水画。朋友照例是要付钱,但陈峰永并不以此为生。
这种生活是陈峰永的最佳状态,这和王维《竹里馆》中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描述的场景很相似。
陈峰永喜欢琴,更喜欢做琴。在他看来,制作古琴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修行,陈峰永因此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古琴制作程序繁琐,需要经过选料、切割、抛光、打磨、上漆等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由陈峰永亲自完成,费时费力,仅木材的处理,就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木材首先要筛选,有疤的不能要,木质稀疏的不能要,长虫的也不能要。
为了选择合适的木材,陈峰永经常要背着干粮和水,在荒山野岭中苦苦寻觅,有时候一个月都难觅一块好木头。后来他选择从木材商人那里购买,但同样需要精挑细选,有时候一车货能用的还不到五分之一。
为了保证板材的稳定,防止木材在后期开裂变形,制作古琴之前,还需要将备选木料放在水中浸泡,以去除木材中的树脂,然后将木材捞出彻底晾干,这一過程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现在陈峰永制作古琴的板材,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备好,如今全都堆积在陈峰永的庭院中,它们都是陈峰永的宝贝疙瘩。
2015年,陈峰永将工作室从武当山迁至市区,这批板材也被陈峰永“请”到了市区,仅运输木料的卡车就有十多辆。“我到哪儿,它们就必须到哪儿。”陈峰永说。
在陈峰永看来,制作古琴并不复杂,只要会弹古琴、略通五音,稍加学习,就可学会。如今在制作古琴上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不在技艺,而在人心。“有谁愿意花十几年,去等待一个结果?”
古琴的制作周期长,一张古琴最快两年才能完成,而两年内,陈峰永只能制作十张古琴。陈峰永的古琴在市场上可以卖到两万,有朋友向他建议,可以多雇一些人帮忙,被他拒绝。
陈峰永不想把爱好当做一门生意。在他看来,制作古琴是对他心性的磨砺,是一种修行,他能从中体会到掌握时间和自由的喜悦感。
早年陈峰永为了学琴,曾经遍访武当山,但没有一位道士会弹古琴。后来他才得知,古琴弹奏已在武当山失传近百年。至于古琴制作,更是无人继承。
如今,在十堰还在坚持手工制作古琴的人凤毛麟角。前段时间,纪录片《大国工匠》在社会上热映,引发了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探讨,陈峰永希望借此可以唤起人们对制作古琴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