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程序设计为核心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6-18 10:00方艳辉
好日子(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方艳辉

摘 要: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應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前提下,从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为实现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程序设计能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界、学术界讨论、争论的热点问题。一些院校在经过论证和实践后,纷纷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继精英教育之后的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我校自高职升本之后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升本之后的首批本科新专业之一。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定位、课程体系如何设置、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人才,这都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按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其中,应用型人才又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就理论水平而言,工程型人才高于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又高于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其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于技能型人才,属于高技能人才。

根据学校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对我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论证分析之后,确定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面向区域经济中小企业、服务区域经济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一般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结构、人才培养手段和途径、教学制度、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评价方式等。作为本科新专业之一,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目标已定位的基础上在培养模式、教育模式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与创新。

1、更改课程体系,建立基于程序设计为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本专业课程体系紧紧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于中小企业为目标,并确定专业核心能力为程序设计能力。首先,确立本专业三个专业方向,即.NET平台软件开发、J2EE平台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其次,确定三个专业方向的核心能力是程序设计能力。最后,围绕程序设计能力设计了对应的课程体系。程序设计能力包括算法设计、代码编写、逻辑设计、人机界面和软件工程思想等关键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创新

基于现在大众化教育模式的学生群体特征,本专业在教学上积极倡导因材施教,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创新。根据学生特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的意识,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合作式教学模式。

(1)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型模式,创建“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全社会办学模式。

(2)建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导引第一课堂教学。如利用学生的程序设计专业特长,组织程序设计竞赛、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科研实践、科研项目申报等活动。

3、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打造应用型教师团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真正实现的核心问题。

(1)大力推进为区域经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困难,鼓励专任教师进入企业,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以此提高专任教师的实际开发能力,同时,为今后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提供实习基地。

(2)提高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这里的“双师”型教师不是指仅参加过 “双师”型培训班学习,而是真正具有实际开发经历的教师,因此,通过产学合作的横向课题或直接创造条件将教师送往软件公司进行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为今后项目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准备。

(3)聘任软件公司中软件项目开发人员作为项目课程的兼任教师。软件公司的开发人员由于受到自身工作要求的限制,不可能在正常上班时间内到学校承担课程,因此,项目课程可以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进行,聘任教师更多是进行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指导,而不从事正常的教学环节。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具备过硬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

在明确了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是程序设计能力之后,本专业共设计了五门核心课程,分别是《程序设计基础》、《Web 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方法学》、《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概论》。

为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专业在开出以上五门核心课程之后,同时开发了与此五门课程对应的实践综合课程设计:《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Web开发综合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综合课程设计》、《数据结构综合课程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计算机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能长久不变,因此,我们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想,确保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及培养模式的创新。当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分析和解决,如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与国内外先进认证体系的结合,如何兼顾创新型人才培养等,也将是以后要进一步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耀兴,陈政辉.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策略[J ].高教研究,2017,(12)

[2]刘平清,谭明术,许亚非.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3T模式探索.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12)

[3]郭银章,曾建潮.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3):6~9

[4]宇缨,胡天明,侯爱民.应用型IT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6(10):135-13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