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军(餐饮业改革开放40周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主食。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也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冬至,俗称“冬节”,它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这一天由于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而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流传下来丰富多彩的冬至饮食习俗。所以到了冬至这一天,很多人会选择吃饺子。那么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从何而来?
饺子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种小吃,传说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东汉名医,河南南阳人,曾做过长沙太守。其告老还乡后,为百姓诊脉治病,施药救人。另还有一说,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就提到了此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
传说终归是传说,至于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也是有健康依据的。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吃饺子的健康依据有如下三点:
首先烹饪方式: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保证了食品安全。其次是膳食结构:馅料都包裹在饺子的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最后得从营养角度讲: 饺子是通过水或水蒸气作为传热介质将饺子蒸煮而熟,不仅极大保留了饺子中的营养物质,而且饺子中淀粉类多糖也被充分裂解,更利于人体的吸收。
前面说了那么多,这里就把饺子的类别和吃法做个介绍:饺子一般有荤素之分,吃法有干和汤的区别。一般在食用肉馅的时候,主料除自己喜欢的肉以外,最佳辅料就是大葱的葱白或韭黄。我认为,这种组合味道最鲜。吃时有放在盘子中干吃或以煮饺子的汤为清汤,然后再碗中放入盐、胡椒面、姜末、少许酱油等置入碗底,先浇一勺热面汤,再将饺子捞入,补足汤水,漂上葱花或芜荽,吃时调点米醋和辣油即可上桌。稍有讲究者,还要在碗底放上紫菜,虾皮等海味。
陕西本地人吃饺子带汤,是古食俗之遗传。有资料载,这种把饺子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的吃法,源于南北朝时期。这种吃法至今仍在中国一些地区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人们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就叫吃“酸汤水饺”。不过,这已是时髦的叫法。这里说的是传统的羊肉饺子。
过去,陕西本地人极少用猪肉做馅包饺子,牛肉更是弃用。因为在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很多朝代皆禁宰牛,所以牛肉一般上不了汉民的餐桌。乡民不食牛肉,还有一个心理因素,即对牛的崇拜。他们认为,牛吃了一辈子苦,老了或残了,不能卖掉或杀掉,而是将其养老到死,挖深坑埋掉才算了结了人牛之情,谁还忍心去吃它?
改革开放以后,当地经济发展了,外来食俗的影响也增加了,所以扁食的名称普遍叫成了“饺子”。馅的种类、外形、做法、吃法也多起来了,这是时尚,超出了本文主旨,故不赘述。
老百姓的冬至,是一定要吃饺子的。吃的是一种习俗,吃的是一份祈愿。吃了冬至的饺子,便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除了用美味犒劳舌尖,这一天也是家人团聚的节日。大家喜气洋洋,围桌而坐,纷纷动手,包出各具风格的饺子来,然后共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味道无比美,心情无比好……团聚的欢乐气氛也将冬天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