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鑫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是由“数”与“形”构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想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其需要在数形结合该思想方法的引导下,利用“数形互助”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形发现数量关系,从而探究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数形互助”教学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互助”;问题解决教学;应用策略
所谓的“数形互助”是指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立足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条件的过程中,利用“以形助数”和“以数助形”等方式,探究数量关系,以此在实现“数形互助”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效地应用“数形互助”,需要学生有效把握已知和结论的关系,从中探寻“数”与“形”的互变,从而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一般会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
1.挖掘“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构造图像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会遇到诸多的数学问题。尤其在五年级,“鸡兔同笼”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大难点,同时也是“数形互助”的典型例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面对该问题,往往在有限的数学理解能力的限制下,处于迷茫状态。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地解决该问题,我在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数形互助”该教学方法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直观图像的引导下,理清数量关系,获得解题思路。具体地,以该问题为例:“在一块空地上养着一些鸡和兔子,他们一共有35个头,有94只脚,请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在解决该问题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用“〇”表示鸡和兔子的头,用“¨”表示鸡和兔子的脚。然后,根据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画出“鸡和兔子一共有35个头”。在学生直观地展示了问题条件之后,我运用诱导启发法,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假如,这块空地上,都是鸡,那么就会有70只脚。但是,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是,“有94只脚”,此时按照假设条件,就会多出24只脚。根据现在所求得的24只脚可以推断出兔子的个数。接下来,则需要将这24只脚上在各自添加2只脚,此时就可以获得4只脚的兔子,从而探求到兔子的个数为:24/(4-2)=12。再回到图中,用35个头减去12个头,就可以求得鸡的个数,即35-12=23。如此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直观的图形分析中探寻到数量之间的关系,以此在“数形互助”的过程中,探究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一点,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数形互助”,绘画图像,需要问题中的数据较小,如此才有使用价值。
2.借助数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数形结合思想之外,还有函数思想、建模思想等,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时候是单独使用的,有时候是混合使用的。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来说,函数思想实现了灵活渗透。对此,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与和函数思想结合起来,以此使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的辅助下,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立足于函数思想方法的特点,我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会以数对为基础,引导学生探寻数量之间的关系。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位置”该单元课后习题7为例,“先用数对表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和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在解决该问题的时候,我先引导观察图形,用数对来表示BC两点的位置。在表示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看错行,我鼓励其运用三角板,以此在三角板的辅助下,准确探寻到数对。然后,我则鼓励学生发挥其动手作用,利用三角板将图中三角形向右移动5个单位,并画出移动后的图形。以此在图形位置的对比中刚发现,图形经过平移,其位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各个顶点位置的数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此探寻出这样的结论:当图形发生平移的时候,其形状不变,但相对应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在这样的动态而直观的演绎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图形位置与数对联系起来,探究到问题答案,还可以在认知数对与方格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的过程中,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有利于其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
3.善于画图,用“形”的变化感受“数”的神奇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折线统计图”是最能体现“数形互助”的内容。在统计图教学活动开展汇总,我会先引导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以此使学生在明确的数据变化过程中,感受到条形图的高低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引出折线折线统计图,并引导学生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以此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在“数——形——数”这样的过程中,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应用,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该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数形互助”的方式,引导学生实现在“数”与“形”的作用下,探寻解题思路,有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玉桥.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112-113.
[2]孙凤英.“数形结合”助力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J].内蒙古教育,2015(20):77.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岩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