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环 李卫忠 孙伟正 孙岸瞍
【摘要】择要介绍孙伟正教授诊疗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简称IDA)的经验。孙老认为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为IDA的病机关键,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基本治法贯穿治疗始终。
【关键词】孙伟正:IDA;健脾和胃;辨证论治:经验
孙伟正教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国家名老中医暨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等。孙教授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理念诊疗血液系统疾病50余载,经验颇丰,现将其诊疗IDA的经验择要介绍如下。
1 由血液生成途径,剖析病因病机。
据IDA的症候特点,中医将其归属于“血虚”、“萎黄”、“黄胖”等范畴,为规范临床应用,近年相关专家将IDA中医命名为“萎黄病”。历代医家对血液生成描述很多,如“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谓血。”表明了从《内经》起,即发现血液的生成和脾胃密切相关。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被脾胃吸收,为“取汁”。汁中有营气化生需要的精专物质及其他有用的津液,上述二者循环于脉中化生为血液,为“变化为赤”;《诸病源候论》言:“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即言精血同源,二者有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联系,故肾中精气充沛,则血液化生有源,也可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血液的化生;《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肝者……以生气血。”及《张氏·诸血论》中“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均言营血之化生与肝中精、气的充沛、调达密切相关;《侣山堂类辨·辨血》中认为血液的生成和心的生理功能關系紧密,如“血乃中焦之汁……奉心化赤而为血。”、《皇帝内经》亦有“心生血”之说;《灵枢·营卫生会》指出:“此所受气者……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言明了肺脏在化生血液中扮演重要角色,肺脉化生血液后分散于全身。孙老博览古籍,根据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血资生在脾胃,赖依心、肺、肝、肾等脏的生理功能配合得以充盈不衰”,强调IDA发病多由饮食不节、先天不足、久病迁延等因素损伤脾胃功能诱发。小儿患病主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以后天脾胃失于调养,致脾胃功能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女性患病,尤以育龄期女性多见。
2 IDA临床特点
通过对IDA病因病机的深入探索,孙老认为其发病不外乎各种内、外因素导人体对铁的需求和供给平衡被破坏,体内贮存铁被利用完后,红细胞内铁则缺乏,继而演变为IDA。临床主要以头晕乏力、心悸气短且活动后加重、耳鸣、眼花等贫血症状为主,同时伴有各种缺铁原发病的表现,还可见组织缺铁的表现,如异食癖、健康水平降低、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好发人群见于老年人和年轻女性。由于其发病隐袭,病程渐进,在脾胃虚弱阶段很少引起重视,多因出现唇甲色淡、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不能耐受而就诊,此时病情多为心脾两虚之症,治疗周期较长,需做好沟通工作,嘱患者规律治疗。该病预后取决于病因的祛除,单纯营养不足者,易恢复正常;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则取决于原发病能否根治。
3 临床常见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孙老指出该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除疾病本身特点外,还有以下原因。
(1)治疗时间过于短暂,停用铁剂过早:
(2)原发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3)饮食结构不合理。
较多门诊患者经短期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后,不按医嘱继续治疗。而实际上IDA患者血红蛋白升到正常并不意味机体内贮存铁正常。因此,应在继续治疗,直至血清铁蛋白正常后,方可停药。
4 治疗理念
4.1 “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基本治法贯穿治疗始终
孙老将IDA分为脾胃虚弱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虫积证五个证型。脾胃虚弱证见于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见食欲减退、轻微乏力等症,治疗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主。心脾两虚证,由脾胃虚弱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气血亏虚加重,心气不充沛,不能使血液在脉中分散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不能被有效濡养,则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加重,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严重者毛发爪甲失荣见脱发、脆裂等症状。脾气亏虚,血液在脉中不能正常被控摄,血逸出脉外,则见女性崩漏久而不愈,还可见吐血、咯血、鼻衄等慢性失血症反复发作。治疗以补脾养心,益气生血为主。肝肾阴虚证,严重影响了肝、肾的脏腑功能,使“精血同源”的平衡被打破,使血不化精,精不生血,逐渐形成血虚之证,临床常见面色苍白、头晕耳鸣、指甲枯脆等症,治疗以滋养肝肾,补阴养血。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无力生化气血,肌肤四肢失于濡养见面色萎黄,心悸气短,阳虚畏寒肢冷等。治疗应温补脾肾,益气养血。虫积证,扰乱胃肠气机,掠取水谷精微,气血化生不足,致贫血之候,还可见异食癖等症,治疗应杀虫消积,补养脾胃。
4.2 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
孙老认为IDA是一组临床综合症状,虽有独特的临床特点,但实际工作中常见IDA并非是一种独立性疾病,常由他病诱发。故治疗时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可加用一些针对病因的药物,兼顾辨病治疗。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长期慢性失血所致IDA,治疗可加仙鹤草、地榆炭、蒲黄等消瘀止血,使淤血去,新血生;恶性肿瘤长期消耗营血所致IDA,治疗可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苦参等抗肿瘤中药,驱邪外出;胃溃疡因胃粘膜破溃出血,影响气血之海的受纳腐熟功能,治疗可加三七粉、砂仁等保护胃黏膜等。
5 经验方药阐介
孙老根据既往经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自拟出一副治疗IDA的基础方一陶壶饮。该方由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药、太子参、茯苓、白术、木香、乌梅、阿胶、山药、大枣、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功效为健脾和胃,补养气血。方中黄芪、熟地黄补脾益气,补血滋阴,二者共为君药;茯苓、白术、太子参与黄芪配伍,重在补脾益气,为臣药;阿胶、山药、大枣、当归滋养营血,与熟地黄相伍,增加滋阴补血之功,亦为臣药;木香、乌梅调理胃肠气机,使上述诸药补而不滞,均为佐莼炙甘草健脾补气,调和诸药,为使药。临床须根据辨病和辨证结合原则进行加减运用。
6 典型案例
患者,女,45岁,农民,2016年4月8日就诊。主诉:头晕乏力2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2年前出现头晕乏力,症状较轻,误以为体力劳动所致,未就诊。内痔病史3年余,间断性便血。2个月前因乏力不能耐受来门诊就诊,症见: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加重,脱发,爪甲色淡,钠差食后腹胀,大便干,排便时疼痛,偶见少量鲜血,小便正常,夜寐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血常规示:RBC: 3.07xl012,L,HGB: 70g/L,MCV: 59.3fl, MCH: 15.3pg, MCHC:258 g/L,血小板计数:330xl09/L;血清铁蛋白62ug/L。
综合分析:脾气虚损,气血生化乏源,肢体失于濡养则乏力,爪甲淡白,皮肤少泽;气虚不能帅血上荣头面,清窍失养则面色苍白、头晕、发枯、舌质淡;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夜寐欠佳,动则耗气故活动后加重;气不摄血则间断便血;脾气虚运化功能失常见食后腹胀,气虚鼓动无力故脉细弱。属虚证,病位在脾胃。中医诊断萎黄一心脾两虚型;西医诊断:缺铁性贫血。治以补脾养心,益气养血,方用陶壶饮加减。基础方加麻子仁、侧柏炭及蒲黄炭润肠通便止血,夜交藤、合欢花改善睡眠。14剂,水煎服,日一剂。同时饭中口服右旋糖酐铁和维生素C丸。并嘱患者积极治疗内痔,祛除病因。二诊:患者诉于当地医院内痔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无便血症状,头晕乏力好轉,食后腹胀减轻,寐一般,二便皆正常。HGB76g/L。去上方中侧柏炭、棕榈炭、蒲黄炭。中医有“精血同源”之说,在上方中加入枸杞子、龙眼肉、淫羊藿,14剂,水煎服,日一剂。口服药同前。三诊:头晕乏力症状明显改善,无心悸气短,纳可,寐可,二便皆正常,舌淡苔薄,脉细。HGB94g/L,去掉前方中的麻子仁、淫羊藿、夜交藤、合欢花,其余药物不变,20剂,水煎服,日一剂。口服药同前。
患者持续门诊治疗近2个月,复查血象,各项指标接近正常,孙老嘱其停汤药,继续口服右旋糖酐铁和维生素出,直至体内贮存铁恢复正常水平后再停药,并养成良好的饮食、排便等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7小结
孙老指出,IDA虽为临床最常见贫血性疾病之一,病因繁杂,但治疗只要不“见好就收”,切准病因,抓住关键病机,规律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