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8-06-16 04:07吴诗咏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吴诗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及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渐推进,人们对小学美术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更多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使学生学会创作的方法,能用美术语言和视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这些内容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最终通过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可谓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希望美术教师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参考文中观点对美术教学工作进行调整,最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美术教学工作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及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帮助,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学生因课业压力过大,美术教学方式刻板等原因不愿意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对美术教学工作实效性产生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美术教师需要将更多新颖有趣的内容融入教学工作中,对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等进行合理应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奠定基础,使学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美术魅力和学习乐趣。

此外,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得到优化。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为一种手段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掌握更多美术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美术素养,并且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享受乐趣。为了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美术教学,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与学生进行更多沟通对话,在传授美术知识之后,能够使学生真正消化吸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对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更好地完成小學美术教学工作任务。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内心渴望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开拓者。在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这样的机会,创设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更多探索、创造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例如,对《我设计的童装》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欣赏,通过多媒体播放器为学生播放一些古今中外的服饰,如汉服、少数民族服饰(朝鲜族、哈尼族、苗族等),唐朝服饰、清朝服饰,旗袍、中山装、和服、韩服以及现代不同用途的服饰(如舞蹈服、西服、睡衣、雨衣和不同季节的服装)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问:“大家喜欢什么样的服装呢?若可以自己设计一套衣服,大家想将衣服设计成什么样子呢?服装有哪些有趣的功能?”等,借此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动脑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求异的思维火苗,积极主动地自主创作,最终在完成美术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童装的设计过程中,可能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点子融入创作和设计过程中,或是将很多不切实际的功能融入设计中。此时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设计的真实意图和想法,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鼓励性评价,并且对学生的奇思妙想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避免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造成打击,使学生在童装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创建快乐课堂

为了对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行充分激发,使学生乐于创作,美术教师需要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气氛从严肃、紧张向轻松、自由、民主的方向进行转变。在实际美术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充分尊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下面对相应的策略及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其一,对幽默的语言进行使用。小学期间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教师需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用更多幽默有趣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美术幽默故事,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方面的兴趣,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其二,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予以学生更多鼓励和赞扬。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提问和质疑,为学生的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更多鼓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赞扬,满足学生情感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美术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创新,大胆尝试。

其三,教师需要面带笑容走进教室。教师的情绪、态度等对小学生具有较大影响,若教师面部表情僵硬,十分严肃地走进教室,便会向学生发出一种“教师心情不好”的信号,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便会畏首畏尾,不敢与教师进行更多沟通和交流,课堂气氛较为压抑沉闷,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美术教学工作产生较多负面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以微笑的方式进行解决,面带笑容走进教室时,教师的正面情绪也会带动学生,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谐,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启发引导,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自由地进行创新和创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方法的应用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对“欣赏、临摹、手工”以外的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开发利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重新审视美术教学工作,将美术教学工作重点由模仿能力的训练向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进行转移,对开放式探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等进行合理应用,加强对学生想象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及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对《可爱的童帽》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即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展示出来,感受造型和设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之后,教师围绕“童帽”这一主题进行动画视频展示,使学生进行欣赏和小组合作学习创作: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决定分工,如学生A、B负责折纸和制作基本形状,学生C负责粘贴,学生D、E负责剪出装饰物造型,学生F负责装饰美化……进而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最后,各小组对各类材料、制作手法进行应用,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帽子,通过折剪的方式制作出立体的帽子;教师与全班学生一起评选出做得好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不同造型帽子的制作,学生能够想出更多有趣的装饰方法,充分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及教学方法,创建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与教学方法。在实际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師需要打破常规,对“一题多表现”“一思多问”的方式进行应用,避免学生单纯凭借自己的印象,或是模仿教师与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创作,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创新性进行充分展示,在“一题多表现”“一思多问”后,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表现欲,使学生愿意将自己有趣、新颖的想法向大家展示。

例如,教师对《用线条、色彩画感觉》一课进行讲解时,学生乍一听比较茫然迷惑,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器展示一些图片,并且提出几个问题:“大家觉得直线、波折线、波浪线分别给人怎样的感觉呢?如果用线表示心电图,那么波折线和直线哪种代表心脏是健康的呢?”学生:“直线能够给人一种平静、安宁的感觉,波折线给人一种兴奋、激动的感觉,而波浪线给人一种恬静柔和的感觉。”“波折线代表心脏是健康的。”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提问:“大家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学生:“红色、黄色、粉色……”教师:“《雪山》这幅画的颜色给大家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很冷的感觉。”教师:“《日出》这幅画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温暖。”“充满朝气。”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启发;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对向日葵图形进行填充,将其涂成冷色调与暖色调。学生得到启发后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和形容自己的感觉,将自己的所感所想画出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及艺术情操,教师需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至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适宜创作的情境,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进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支持。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语文.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148.

[2]陈美香.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交给儿童开启美术之门的金钥匙[J].菏泽学院学报,2014(s1):169-172.

[3]李颖.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7(18):208.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