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舒展
摘要:《放牛班的春天》让我们看到了音乐的强大力量,音乐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丰富情感,给人以美的愉悦。音乐教育不仅是实施美育的目的和手段,而且对人生发展具有广义的教育功能。合唱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在我们日常的群文活动中,通过合唱的方式,可以让人民群众了解到众多的音乐知识,并且在长期的培训和演出的过程中,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
关键词:《放牛班的春天》 唱诗班 音乐的教育意义 合唱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J64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050-02
一、《放牛班的春天》儿童唱诗班音乐会简介
(一)《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简介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法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拍摄的一部音乐电影。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位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离开故乡多年,重归故里,参加妈妈的葬礼,一位故友给了他一本破烂不堪的日记,是过去的一位名叫马修的音乐老师留下来的,皮埃尔仔细阅读着马修的日记,体会着故去的心境,小时候的回忆也浮上心头。马修老师是一个激情澎湃而有才华的音乐家,但在当时的法国乡村,他却怀才不遇,只能做了一个男子寄宿学校的教师,还是助理教师。“池塘之底”是这个学校的别称,因为学校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人眼里很难教育的问题少年。马修来到学校以后,发现校长先生习惯用高压镇压的手段来对待孩子,惩罚他们在学校里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面对校长的残忍、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苍白无助,他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改变学校从前的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他下决心要用音乐来开启学生紧闭已久的心灵。于是他慢慢教他们唱歌,专门为孩子们创作新的歌曲,他用神圣而纯洁的音乐唤醒了管教老师那一颗颗冰冷已久的心,解开了绑在孩子们心灵上的枷锁,安慰了孩子们伤痕累累的心灵。音乐不仅仅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让他们对以后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希望。此情此景打动了所有在场的观众,让大家纷纷流下了喜悦与感动的泪水。这部音乐电影以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全球各大电影奖项,而以青少年男高音尚巴堤莫里耶为首的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因为在电影中精彩而感人至深的表演深获瞩目以及大获成功。
(二)《放牛班的春天》现场音乐会概况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的成功,使得电影中的童声合唱的音乐备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在2005年,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于夏季发行了现场演唱特辑《En Concert》。演唱会历时约一小时零十分钟,是由担任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指挥职务超过20年的著名指挥尼古拉斯鲍特担纲指挥。在旋律优美的乐声中,唱诗班里的30位成员用他们圣洁、纯净的歌声演唱了《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题曲“眺望你的路途”与“追念”等多段主题乐曲,还有来自布鲁诺·库莱斯为《小宇宙》《喜马拉雅》以及传统圣乐作品(“Ave Maria”)。孩子们在音乐会的过程中,从容自然的从合唱队伍中走出来演唱自己的独唱部分,然后又从容的归队,其过程自然而流畅,对音乐的虔诚感人至深,而他们的声音更是犹如天籁之音回响在全场,音乐在那个时刻犹如信仰让人们心手相连,以至于在音乐会结束后人们仍然沉浸在悠扬的歌声中迟迟不肯离去,等待着唱诗班一次次的返场。这次音乐会所录制的专辑也成为当年国际唱片行业中的不可不提、可圈可点的经典之作。
二、音乐的教育意义
(一)电影中音乐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孩子们看似无法无天的内心中充满了对生活和爱的渴望,他们需要的不是指责、体罚、辱骂,而是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电影中,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孩子们个个都如惊弓之鸟。电影中的校长,原本也有过梦想和激情,可是面临教育的异化,自我精神领域的迷失,他不再關心孩子们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们的善意建议。孩子们在马修的指导下,由无法无天变得乖巧进取,而校长却无法认识到音乐的育人功效,认为音乐带来的孩子们的种种改变只是碰巧而已。马修携带着被我们认知的音乐育人的思想,在电影中却仿佛置身于教育的边缘地带。在当时作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他,更能感悟爱与宽容的的生命力量。虽然这些孩子行为乖戾,语言粗俗,但是内心深处其实更加脆弱和柔软。如何温暖这些孤独寂寞的心灵、如何给孩子一片心灵的晴空变成了马修的一堂课。正是音乐,把一颗颗幼小而伤痕累累的心灵聚在了一起,让他们相互疗伤,看到了人间的爱与真情,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抹上了一片亮丽而温暖的光彩。在音乐中,他们跟随着马修的指挥,一步步走向温暖,走向希望。在音乐的庇护之下,孩子们的前方是一片祥和宁静的坦途,不会放弃,不会消极,音乐给他们生命注入了全新的力量。
(二)合唱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意义
在众多的音乐艺术中,合唱艺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接受合唱教育时能逐渐接受声音运动中的美,领悟美的真谛。随着我们对各种不同声音运动形态合唱音乐的学习和积累,逐渐提高了我们的感知能力,可以说,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的教育形式。在电影中,孩子们通过合唱的方式,找回了精神家园,并在其中快乐成长。而在我们群众文化活动的众多项目中,合唱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合唱教育在审美水平、感知能力、自我和谐等方面对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作用。
首先,合唱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在我们日常的群文活动中,通过合唱的方式,可以让人民群众了解到众多的音乐知识,并且在长期的培训和演出的过程中,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比如我们在合唱的入门阶段要多练习一些艺术歌曲,如由白居易作词,黄自作曲的中国艺术歌曲《花非花》,就是非常好的合唱入门曲目。为了让人民群众对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有所把握和加强对民族意识的理解,我们也要学习一些爱国歌曲,比如《保卫黄河》《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等。当然我们不仅只关注中国艺术作品,对优秀的外国音乐作品也要广泛涉列,比如贝多芬的《欢乐女神》、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舒曼作曲的经典合唱曲《茨冈》、拉赫玛尼诺夫作曲的《意大利波尔卡》等。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审美也会有质的飞跃,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其次,合唱教育能促进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合唱教育在促进和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合唱是将歌唱以集体的形式来展现,具有群众性、均衡、和谐等特点。在合唱的过程中,在表现音量、音色、和声、情感的和谐统一时,就有了和谐的体验。进一步讲,合唱中所讲究的整体声音的和谐、统一和均衡,就是让合唱队员在表演过程中,不管是声音、动作还是表情都力求统一,彼此之间更是要达到配合默契,而同时又要一起服从于指挥,惟其如此,合唱才能圆满顺利开展下去。因此合唱教育将和谐的要求融合在演绎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感受和表达音乐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来,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自然和谐。
第三,在合唱的过程中,团员们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如果一起参加合唱比赛,还能让大家增强集体的意识以及团队的意识,如果能取得好的名次,会让大家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团员们在合唱的同时也会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会感到身心愉悦,从而能激励大家更加地热爱美好的生活。合唱确实能够大大的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近年来,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对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青岛市也开展了许多形态各异、特色鲜明、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合唱比赛在这些群众文化活动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合唱比赛的成功同时也再次验证了文明、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确是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在实践中如何通过合唱的培训、辅导和演出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需要广大的群众文化工作者不断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