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之六

2018-06-15 02:44永辉
美文 2018年11期
关键词:洛神赋顾恺之古琴

永辉

顾恺之传世至今的画作有四幅,《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图》《斫琴图》。这四幅作品虽都不能确定为顾恺之的亲笔真迹,却都可以确信为唐宋时期的临摹版本。既是临摹,必会忠实原作,并尽力做到形神兼备,所以通过临摹本也可一窺原作之风采。《斫琴图》不及《洛神赋图》名重于画史,也不如《女史箴图》和《列女图》所具有的代表性,但另有特点。《斫琴图》描绘的是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制琴的场景,除了画作引首写有“斫琴图”三字以外,并无其他文字说明。本图一改顾恺之其他三幅作品以文学典故为背景题材,注重故事演进,表达道德伦常主题观念,而是着重强调人物场景的描绘。构图上,也不似以往作品注重故事连贯性和时间迁移的特点,反呈现制琴的场景,空间布局淡化了人物关系的连续性。画面中的十四个人物,或画线,或制弦,或断板,或调音,几位侍者或执扇,或捧场,或助理,或旁观。画作中描绘的人物均舒眉长目、面容修静、气宇肃穆、风度雅致,应为文人雅士。人物衣纹线条细秀挺劲,如春蚕吐丝。既传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人物的内在性情。亦如画面右首上方的文士独坐席中,右手食指在木架琴弦上轻轻拨动,目光下视,全神贯注做倾听状,定音调律的专注神情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人物神态的刻画正是顾氏一贯风格:写实、生动,极具张力。

《斫琴图》不仅具有卓越的绘画艺术魅力,在研究古代制琴工艺历史上也极具价值,是重要的文献图谱。从画中分析,魏晋时期的制琴工艺已经非常规范和完善了。琴面、琴底两块板面清楚分明,琴底开有龙池、风沼,充分说明当时琴的构造形制是由挖薄中空的两块木板上下拼合而成。画中琴面板和底板的结构形制,对研究古琴、鉴别古琴有着极大的价值。画中描绘的两种古琴,均为全箱式,琴身有额、颈、肩的区分。但基本上与汉代弹琴陶俑中的琴形大体类似。河南邓县出土的北朝彩绘画像砖《商山四皓图》、陕西三原李寿墓线刻壁画中都有类似样式的古琴形象,这是古典制琴技艺的传承。

《斫琴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宋代临摹本,绢本设色,纵有九寸,横为四尺。画上钤有“宣和中祕”“柯氏敬仲”“孙承泽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藏印。自北宋内府以来,本图卷流传有序。是迄今唯一描绘制琴过程的图谱,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以乐器制造为内容的绘画名作。

猜你喜欢
洛神赋顾恺之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千年古琴
《洛神赋图》之三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是谁又懂“苟活”——品读舞剧《洛神赋》
古琴艺术的发展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顾恺之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