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英博
摘要:在信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创新性思维前提和基础的批判性思维及其相关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分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关系和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倾向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构建模式,并结合实践提出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大学英语课程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4013003
一、引言
由于对“批判”一词的误解,批判性思维被长期的曲解,有时会被避而不谈甚至成了一种禁忌语。然而,批判性思维却是通向创新的必要和必须的环节,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当今培养国际化创新性人才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目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成为了大学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各学科、不同课程的综合培养结果,但大学英语作为本科生课程设置中学时较多、覆盖面最广的课程,应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构建一个既能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又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已成为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批判性思维分析
1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创新”一词源于经济学,其兼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是逻辑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关乎国家繁荣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创新性思维在解決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结构去思考、分析、推理、判断,而这些技能又恰恰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可见其内在有着紧密的联系。爱因斯坦(1977)曾指出, 标志着科学进步的是从新的角度去考虑原有的问题,提出新的可能性、新的问题。所以创新性思维过程源于问题的提出,而问题起始于批判性思维,所以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坚持批判和创新的统一,对事物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应加以反思,这样才能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故而批判性思维是通向创新的必要和必须的环节,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知识的增长不是一种简单的积累过程,而是对原有的知识的不断修正和更新。掌握原有的知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批判从而提出新的假设。如果缺乏这种批判的意识和与之相关的能力,个人就会迷茫于原有的知识,无法清醒,从而形成人云亦云的习惯,无法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这种批判的意识和与之相关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和鼓励。而在我国,由于此种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无关,更被认为与考试和升学无关,所以得不到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成为前有原理的复制机器,不会质疑提问、检验证明、寻找漏洞和转换视角等思维方式。而这些恰恰是知识创新的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缺乏这些素质就无法获取新的知识来更新自己,可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燃眉之急。
2批判性思维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Critical thinking”这一术语在西方被广泛应用,而国内也有不同的翻译版本,如“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评判性思维”等。对其的定义也是见仁见智。鉴于此种情况,美国哲学协会(American Philosophic Association,APA)召集各国共46位哲学家共同完成了“特尔斐”项目(The Delphi Project),并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者的气质是:寻找真相、开放思维、具有分析能力和系统化能力、具有自信心和好奇心[1]。这个定义将批判性思维视为两个维度,即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我国学者林崇德用三棱结构界定了批判性思维的维度,他认为思维结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思维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它依赖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并逐步内化和结构内部的动力作用获得发展,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并把个体的自我调节置于模型的顶端,强调了人的自我调节和反思能力的重要性。文秋芳团队在此基础上在层级模型中界定了分析技能、推理技能与评价技能为认知维度的核心技能。分析技能包括识别、归类、比较、区分和阐释等;推理技能包括论证、推理、阐述、假设和质疑等分项技能;而评价技能指对论证过程、假设和结论等的评判技能。并为此技能设定了五条认知标准,包括清晰性、逻辑性、相关性、深刻性与灵活性。情感维度覆盖了五个情感特质,即好奇、自信、开放、正直和坚毅。该团队在此层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量具理论框架和相应的量具,模型各个维度中的具体分项技能和元素即成为了外语课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标。本文借此批判性思维的层级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将其认知维度的核心技能作为培养目标,并兼顾其情感维度中情感特质的引导,来构建大学生英语课程体系。
三、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其相关技能的培养具有多重意义,对于国家而言,它有助于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提升,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关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经济的积极发展。而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这是他们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深陷信息的海洋却仍然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大学英语在本科生课程设置中学时较多、覆盖最广,必然要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笔者所在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几经改革,力争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真正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在改革的实践基础上,笔者总结、研究了适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1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现阶段,大学英语已经全面采用了多模态的教学模式,电子资料更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兴趣。课上,学生们不仅要面对教师的手势和面部表情,而且更多接触的是多媒体课件;课下,师生们可以通过QQ、微信来共享资源,学习交流,学生也可通过网络远程资源进行学习。多模态已成为大学外语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外在环境,然而在多模态的教学情境下,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
通过多媒体来营造多重的思维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学英语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听觉、视觉、触觉的多种体验,并为学生提供了声、像、图、文环绕的教学环境[2]。教师可借此来设计全新的整体教学课程,为学生设计交互性强的个性化课堂活动,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换成主动的学习方式。多模态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穿插讨论和及时反馈,教师可借此重构课程设计以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帮助学生把已知的知识材料进行重构,多样化学生的认知方式,来提升其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如理解、分析、推理、判断、评价和自我修正的培养都基于认知能力的培养,利用多模态教学提供不同的认知方式可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多模态的认知方式可以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和管理,以提高其对信息的辨析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
多元化英语学习评价模式,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丰富了英语教学反馈模式,使形成性评价更加现实,丰富了批判性思维的测评内容。英语课堂上的个人和小组演示、讨论和辩论以及调研报告等,使得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更加容易实施。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主动的评价机会,比如学生在课上和网络小组范围内发表意见或参与评价。在英语教学模式的多模态基础上,学习评价形式将更加丰富,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标准也将更明确。
2循序渐进的持续性教学培养模式
笔者所在高校改革后的课程培养目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科技论文摘要写作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整体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由两部分(选修课和必修课)和三个模块(通用英语、通识教育类英语和专业英语)构成。教学模式采用分层级教学、因材施教,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传统课堂与网络环境下的多模态自主式、个性化、交互式教学相结合。实现多维度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注重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大学英语改革方案将大学英语必修课程设置为三年共六个学期,每学期32学时,其中含理论课学时加实践学时,强调英语学习的持续性。整体英语课程共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英语基础综合,共一个学期,在此模块学生主要扎实英语基础并为英语四级做准备;第二模块为话题展示(Topic Presentation),共四个学期,其中第一个学期在学生学习英语话题展示的同时注重其听说能力的培养,第二个学期注重其读写能力的培养,而第三、四学期在教师讲授话题导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对相关话题进行口语展示,完全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注重其分析技能、推理技能与评价技能的发展,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4]。而最后一个学期学术英语写作模块(EPA),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写作技能的同时提高其理解、分析、推理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整个英语课程设置的理念是持之以恒,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基于输入的学习成果输出。英语课程设置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化的教学内容,互动化的教学环境和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从认知维度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同时通过持续性的培养模式促进他们形成自信、开放、正直和坚毅的情感特质。
整个课程体系的教材和实践材料都由教师根据教授目标和批判性思维核心技能的培养所编写,特别是话题展示这一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表达技能的同时要兼具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特质,所以在选题上既要关联学生学习生活,又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对话题内容去解释、分析、评价、推断。比如,Goals of Lifelong Learning,Being a Citizen, 以及TED Talks 的新颖演示模式和自创性话题。与此同时,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开设了多样化的英语选修课程[5]。Astin(1993)和Jones(1992)等人发现,学生在跨学科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的批判性思维特质,促进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平原+高原”双层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笔者所在的高校围绕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第一课堂建设主线,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前提开设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平原+高原”的两个层级的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平原”指的是“英才基地”,即为全校学生构建的课外英语创新性学习和展示平台,“英才基地”认真贯彻“营造全校英语学习气氛,提升英语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宗旨,不断创新思路,凝聚力量,整合资源,拓展平台。年均开展80余场英语类比赛及活动,直接参与“英才基地”竞赛及活动年均6 000余人次,已经形成完整的赛事及活动体系[6]。在学校注册成立英语俱乐部、口语协会、翻译协会、模拟联合国、英语文学社、英才论坛等英语学生社团。在为全校学生开设创新性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同时承担系列年级赛事、系列自创赛事、系列专业赛事、系列高水平赛事的校内选拔赛。赛事种类多以迎合学生个性,激发其批判性思维特质为主,比如,模拟联合国大会、“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英语辩论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等赛事的校内选拔赛,以及一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创赛事,如新生本科生话剧大赛、英文电影配音大赛、英文诗歌朗诵大赛和英语写作大赛等。“高原”则指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依托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训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团队,面向全校学生成立的“机译非凡”工作室,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搭建平台。这种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与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的课外培养模式,也是激发批判性思维特质,培养其创新性思维的有效且相辅相成的教学途径。
大学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讲授,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中,笔者发现在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正直的情感方向十分重要,批判性思维易于让判断过于极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积极引导,力争让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进行积极的分析和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一项基于商务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19—36.
[2]梅勇.多模態教育情境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4]李瑞芳.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5).
[5]Facione P.A. Critical thinking: What it is and why it counts[M].Millbrae, CA: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2004.
[6]Spiliotopoulos V. Developing multiliteracy in adult ESL learners using online foru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2003(1).
An Explor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GUAN Yingbo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which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basi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inking disposi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college English course patter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s and combined with practice, proposes the reform direction.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innovative thinking; college English course